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与村民的情谊没有终点”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5-23  互联网

    图为合光村第一书记陈长建(左)走访贫困户。

    陈扬威常怀琛文/图

    江西七零六电视调频台副台长陈长建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年年作为单位驻村工作组的骨干力量和具体负责人参加精准帮扶工作,在参加完遂川、万安和井冈山精准扶贫的帮扶工作后,又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使命挑起了永新县石桥镇合光村第一书记这副担子,开始了扶贫路上的第四个征程。

    建强党支部配强乡村振兴组织引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群众愿不愿跟党支部走、听不听党支部的话,关键在于党支部有没有凝聚力。”多年的农村帮扶工作经验告诉陈长建,农村能不能脱贫,关键是党支部能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针对村里部分党员进取意识薄弱、致富带富能力不强等现象,陈长建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两领两带”(支部引领、支书带领;党员带头、积极分子带动)活动,把每一位党员都动员起来,为村里的脱贫摘帽出力,为贫困户摆脱贫困流汗。全村54名党员划分为九个组,6名党员一个组,每名党员联系1-2户贫困户和10名非贫困户,每6名党员联系60户村民组成一个网格,创新性搭建了一个“网格化”的群众服务机制,全面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有了真心为民服务的党支部,村干部服务群众敢想敢做,干实事雷厉风行,群众的幸福感节节攀升。该村实施“十户连心”工程,将相邻居住的20户手机用户组成一个“连心群组”,当连心群组成员遇到紧急情况,只需拨打“995”语音求救信号,即可“一呼九应”,连心群组其他成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援救帮忙,做到“治安群防群治、邻里群帮群助”。村党支部真正把群众团结在一起,形成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合光村贫困程度比较深,而且村比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多,路桥、堤坝、山塘、水渠损毁严重。陈长建合理分配力量,帮扶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理事会成员、党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跑资金、争项目,并将他们分配到各个工地,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把关监督,顺利完成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心齐,泰山移”。一年下来,村里的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昔日已是危房的村部大楼和党员活动室焕然一新;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白天人声鼎沸,晚上灯火通明;便民服务室也成了村民的服务之家。通电通路、通宽带网络,修复水塘沟渠,巷道硬化、入户路硬化,改水改厕,合光村旧貌换了新颜。

    发展对路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集体和村民要致富,产业是基础”。陈长建担任村第一书记后,与驻村帮扶工作队、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谋划、密切合作,大力发展村里的果蔬产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陈长建和村“两委”一起针对合光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尽具体的帮扶方案,不仅有壮大集体经济的具体措施,而且将贫困户分门别类,针对每位红蓝卡户的家庭情况精准发力,制定具体帮扶办法。

    为了流转村民手中闲置的土地,陈长建和村“两委”成员不分白天黑夜到农户家里做动员工作。一些村民的契约意识比较淡薄,有时白天谈妥了,晚上就改变了主意;今天说好了的合同,第二天就变卦了。工夫不负有心人,在陈长建和村“两委”一班人、驻村工作队努力下,终于成功流转120多亩土地,招引来4名客商投资,打造出集采摘、体验于一体的果蔬基地。村里顺势成立了果蔬合作社,让所有贫困户都入股参与,除了年底的保底分红,不少贫困户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增加一份劳务收入,为他们脱贫摘帽提供了稳定、有力的支持。

    陈长建是个有心人,到村两年,对村里哪些人有什么“手艺”、哪些人有什么“能耐”摸得一清二楚。村民彭保瑞对养殖很有兴趣,陈长建想方设法引进清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驻村合作发展现代养鹅业。刚开始时,为减少风险,他和养殖户商量进成本低和市场风险小的鹅苗;遇到天气寒冷,鹅苗易患禽流感病时,又及时提醒暂停进种。他还注意培养养殖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时不时带养殖户到一些地方观摩,鼓励他们引进秸秆环保转化技术发展养殖业,既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又能变废为宝,走生态养殖之路,并帮他协调村里的贫困户帮他收储秸秆。村民刘康林想扩大菌菇种植规模,要找一块地建大棚,陈长建找村小组长协调解决;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陈长建又为他物色寻找合作伙伴。

    看到第一书记带领村干部这样为村里发展尽心尽力,村民加入产业致富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大事小事都愿意来找陈长建商量,富民强村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链条在合光村逐步形成。

    满足“微”心愿做村民的贴心人

    作为第一书记,陈长建给自己定了一个“两个凡是”的规矩:凡是合光村村民找自己办任何事,能协调办的一定及时办,不能办的做好解释,绝不推诿;凡是合光村村民打来的电话,对方不挂断,自己不先挂断,绝不因对方的诉求麻烦就不理不睬。

    山区群众识字不多,文化不高,信息不灵,办事跑路也不方便,他们有了麻烦事,陈长建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解决。协调贫困户家庭人口办理上户口事宜;与结对帮扶人一起帮助协调贫困户办理二级残疾证办理小额贷款手续;帮助五保户先修理电视机;为老弱病残贫困户主动上门服务,送一卡通、送户口本等……驻村以来,陈长建为村里的孤寡老人争取爱心捐款16000元;村里的残疾人无法自主走路,他想方设法帮助弄来了轮椅;村里听力不好的村民,他争取爱心人士捐助助听器;村里贫困户家的小孩考上了大学,他动员社会捐助,帮助解决困难学生的就学费用;严寒来临之前,他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贫困户,及时把棉衣棉被毛毯送到贫困户家里;两年时间里,陈长建和村“两委”一班人对全村的重病户、大病户、慢性病户及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入户大核查,积极协调村“两委”、镇劳保所帮助有需求又符合条件的村民办理慢性病证。

    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芝麻小事,却温暖了村民的心,拉近了陈长建和村民们的距离。心近了,情浓了,村里的工作更顺畅了。合光村两年来的变化让陈长建感到欣慰,他感慨地说:“扶贫的路有终点,与村民的情谊没有终点。”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5-23/10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