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培沃土护净土治脏土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5-18  互联网

    吴琼毕子晨

    耕地是农业之本,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5月10日,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江苏省将加强耕地地力提升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产能,确保耕地质量等级较上年有所提高;加大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力度,确保江苏省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削减4%以上,太湖一级保护区较2015年削减16%以上;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完成县域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推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建设,确保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土壤肥力“三增一稳一降”

    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副站长王绪奎在会上通报了全省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江苏省土壤肥力整体表现出“三增一稳一降”的变化趋势,2018年全省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较1982年分别提升45%、37%和224%,速效钾含量与1982年相比变幅不大,pH值为7.08,较1982年下降0.47,酸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以‘改(改良障碍因子)、培(培肥地力)、保(保水保肥)、建(基础设施建设)、控(控污修复)’为路径,强化耕地质量保护、建设与管理,有力推动了耕地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全省耕地质量较2016年提升了0.11个等级。”王绪奎说,针对局部地区存在土壤问题,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化肥施用总量和强度“双减”工程、净土工程等“三大工程”,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

    江苏省将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区为重点,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建立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培沃土、护净土、治脏土,提升耕地内在质量;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巩固粮食作物,主攻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建立完善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推行精准施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机械深施、水肥耦合、轮作休耕等措施,推进化肥施用总量和单位施用强度持续下降;开展县域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根据耕地土壤受污染程度将耕地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三个类别。开展耕地净土保卫战,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

    绿色发展,减肥增效任务艰巨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唐明珍介绍,江苏省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主要土壤和作物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已建成耕地肥力质量监测点2022个、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监测点3000个、省级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240个,其中土壤墒情实现实时发布。去年,江苏省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计划制定等四项工作考核在国家“土十条”年度评估中获得满分。

    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就必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近年来,江苏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化肥使用总量仍位居全国第6位,耕地化肥使用强度居全国第11位,减肥增效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站长梁永红表示,今年江苏省将继续实施化肥使用总量和强度“双减”工程,按照巩固粮食作物、主攻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的原则,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施肥技术体系,确保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40%以上。

    水肥一体化是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瑞兴表示,当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结果显示,水资源生产效率提高1倍,产量提高一成以上,蔬菜亩增产200公斤。太仓城厢镇万丰村试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将地下养蚯蚓、地面散养鹅、地上种葡萄及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有机结合,夏天葡萄可为蚯蚓遮蔽阳光,利于蚯蚓养殖,蚯蚓粪可作为肥料施入葡萄控根器内,节肥同时提高葡萄品质,亩均效益达2万元。

    率先构建省级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唐明珍透露,今年江苏省将实施净土工程,以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为核心目标,以典型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高集约化蔬菜基地、重金属元素高背景区等土壤污染高风险地区为重点区域,从防、控、治关键环节入手,强化监测评价。

    为及时发布土壤墒情信息、科学指导抗旱降渍,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省级耕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梁永红介绍,近三年来,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以县为基本单元,根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作物布局、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生产水平等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240个、农田苗情监控点162个,在全国率先构建了涵盖不同生态区域、主要土壤类型、主要农作物的土壤墒情监测体系。通过远程监控、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实现对农田墒情自动评价及灌排预警。还应用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移动、电信等数据传输平台和仪器供应商服务平台,对获取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时入网,建成“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信息平台,实现土壤墒情、作物苗情、区域气象等信息实时自动监测监控,构建了相关数据库,为掌握土壤墒情与作物生长变化特性及气象的关系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了水肥资源高效管理。

    江苏省还建立了土壤墒情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判定和评价土壤墒情级别,为科学指导适墒播种、因墒施肥、测墒灌溉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启动旱情监测应急机制,提出应对措施,为抗旱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5-18/10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