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久锋
“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3年时间,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批示,为毕节试验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
使命在身,重任在肩。只要路走对了,道路就会越来越宽广。
能人回村勇创业山区群众富起来
一条条盘山水泥路连接着山脚下的养殖场和茶园,一根根水肥一体输送管将肥美的沼液直接送进茶树根,滋养着近万亩的茶园……纳雍县鬃岭镇坪箐村神箐山的变化源于一个叫谭正义的村里人。
谭正义家在神箐山下,10年前,亿万身家的他回到深山老家养猪,一时成了新闻。他说,这些年埋头苦干就是为了心中循环农业的梦想,他要闯出一条“乡亲富、生态美”的发展之路。投资2000多万元把采煤塌陷区填平建起养猪场,花了800多万元建起了3700立方米的巨无霸沼气罐,克服重重困难闯进了1800米以上的种茶禁区。
如今,近万亩荒山种满了茶树,树下种的饲草养活着4000多头糯谷猪,糯谷猪又不断提供沼气原料,而水肥一体的沼液用压力管道提上山浇灌茶树和饲草。一幅生态农业的画卷成为现实。
如今,像谭正义这样倾情乡村发展的家乡人,越来越多地回到农村,干起了大事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殷切希望,在外闯荡事业有成的毕节人应该义不容辞担起责任。”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村委会主任张凌说。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当年是乡亲们卖苞谷、卖鸡,你10元、我8元地为他凑足了学费。大学毕业后的张凌在贵阳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正当公司发展蒸蒸日上时,他接到镇领导的邀请,希望他回来带领乡亲们发展。看着还过着苦日子的乡亲们,他决定回家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两年多时间,箐口村面貌焕然一新:修通了路,新修了学校和医院,种起了猕猴桃、布朗李等经果林。箐口村的振兴指日可待。
解决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就要解决好农村人才队伍的问题。不仅要引贤回乡,还要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
2012年以来,纳雍县探索开展了“农民讲师行动”,把农村有一技之长的致富能人选拔出来进行培训,再聘为农民讲师,并组织他们在农村讲政策、传技术、帮发展、助脱贫,效果明显。目前,农民讲师团队已发展到810名(其中县级讲师93名),并成立了县级农民讲师协会及党支部。开展巡讲6200余场次,培训群众38万余人次,带动创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90个。
居住环境美如画就业保障“乐”起来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七星关区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当头炮”,采取集中安置为主,千方百计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积极整合资源,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
“这个新家有亮堂堂的房间,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孩子上学不再走山路了,看病、买东西、打工等都很方便,接下来我将积极参加相关就业培训,就地打工挣钱解决一家人的生活。”来自七星关区吉场镇双林村的搬迁户李开德说。
搬进来更要稳得住、能致富。
针对多数搬迁群众文化不高,不懂技术,难以就业,为让搬迁群众尽快掌握一门技术,拓宽就业渠道尽快就业,赫章县把就业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程,由县移民局牵头建立社区劳动力排查台账,县产业园区牵头建立用工需求台账,由县扶贫办、县人社局统筹培训师资,有针对性地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培训。
七星关经济开发区则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全面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搬迁群众技能水平,为搬迁群众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助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围绕‘一区多园’产业布局,进一步激励引导区内外剩余劳动力到园区企业就业和企业向园区集聚集群发展,有力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碧海阳光移民新城党工委副书记谢勇介绍,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工作原则,七星关经开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突出抓好园区就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着力缓解园区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突出矛盾,帮助搬迁群众“端牢”饭碗。
同时,毕节市以创新就业扶贫机制助推脱贫攻坚为抓手,创新“十大员”(护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护河员、护校员、护医员、护厂员、治安巡逻员、养老护理员、其他员)工作机制改革,努力破解贫困群众就业门路少、文化程度低、转移就业难等问题,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可实现脱贫致富,既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又推动了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民主管理稳下来和谐乡村“嗨”起来
在纳雍县鬃岭镇小屯村有个仲家箐组,那里有个七人议事小组,无论大小事都要集中商量。
前些年,仲家箐组的78户村民要从半山腰整体搬迁。村民们都担心:搬家容易,可是连户路、房子、环境卫生的问题怎么解决?村干部大会小会开了10多次,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最后,村干部决定让村民自己来议事。
村民议事小组只有七个人,这个七人议事小组第一次开会讨论,谈的就是修路问题。此后,小组议事成了常态。
从讨论修路,到讨论发展“路子”,村民议事小组对农村治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议事小组的成员是村民中几大姓氏各自推选出来的代表,他们的任务是对仲家箐“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治安、矿群、计生、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一户学一户,一家比一家,自此,仲家箐无论大小事,都交由议事组集中商量。
“‘七人议事小组’在村民自治内容和方式创新、发挥行政补短等方面,都对新时期党建工作具有指导借鉴意义。”鬃岭镇党委书记李践说,“七人议事小组”是村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有效探索,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尝试和补充,是推进村民自治的鲜活范本,成为小屯村“美丽乡村”建设路上的“温柔”保障。
在易地移民搬迁项目推进中,面对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不同文化、不同家庭背景的服务对象,怎么办?赫章县金山银山社区通过成立管理委员会,社区“两委”干部作为共同管理委员会成员,对社区安置群众与周边原住居民间的矛盾,由共同管理委员会第一时间出面协调解决。
“自己处于城市规划区不能建房,被征收的土地上建起移民小区,住的是‘外乡人’,部分金田、银田社区的老居民有些抵触情绪,共同管理委员会就是要引导群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消除这种隔阂。”金山银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文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