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说过:“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将会是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两大重要事件。”
从人类发展史上看,中国的城市化史无前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去年的报告说,到2025年,将有大约10亿中国人居住在城市。届时中国将出现221座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目前欧洲只有35座类似规模的城市),其中包括23座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从理论上讲,城市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城市向农村扩张,进而形成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
但是,城市化的过程却并没有那么简单。由于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绝对优势,拥有着权力与资本的强大力量,城市的不断扩张,往往就会掺杂着欲望和利益的扩张,进而造成社会问题的衍生和扩张。
从中国城市化目前所遭遇的景况看,就出现了由此引发的问题。我们一方面是只有靠不断地、快速地推进城市化来解决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断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正在造成就业难、搬迁难、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密集的农业人口的国家,谁将为那些失去土地、被迫卷进城市化浪潮中的农民提供工作、劳保,以及所有那些最基本的生活居住的设施呢?除非我们能够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否则城市化终将断裂。
从欧洲很多国家的历史经验看,要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裂,关键在于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村的发展水平。城市化必须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才可能完成。荷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按照传统的现代化标准,荷兰大体已经属于后现代国家,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国家。但荷兰的特点还在于,它也是一个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城镇与乡村的深入融和与交叉互补。
这当然不只是指直观的印象,在荷兰,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延伸进了城镇的乡村景致。可你只要走进一座花卉农场、一所职业学校,或是一家职业介绍所,很快就会体会到,荷兰现代农业发展形成的辐射,已经伸展到了城市的工作与生活的脉络之中。比如,花卉的研发、销售、拍卖、运输,以及专业培训等等。这样的产业链产生的效应是,农村与城市的职业不断交融,城乡人口逐渐融为一体。
荷兰有现代化的城市,更有现代化的农业。对于荷兰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来说,可以想象,如果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全面提升,恐怕也很难有城市化的可持续进展。
因此,城市化绝不应当只是钢筋水泥的“森林”向农村的不断扩展,也应当是农村(农业)通过现代化的提升,向城市的伸展。荷兰的经验对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来说,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