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多哈:粮食的战斗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7-29  互联网

  “达成贸易协议的可能性要么是‘现在’,要么就是‘永远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言语干脆。

  食品价格暴涨、能源价格飙升、金融市场动荡,这些新问题已经让各国政府在WTO框架内再达成一项自由贸易协议迫在眉睫。

  世界注视着日内瓦,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那个选择是“现在”。

  关键在于粮食

  理查德森一直在美国马里兰州经营一处农场,他每年种植的700英亩玉米获得丰收后,光出售玉米的收入就接近20万美元,同时联邦政府还会支付给他超过3万美元的补贴。

  理查德森不知道他每年按部就班的收入正在受到威胁。

  7月21日,日内瓦湖畔,来自35个国家的贸易部长代表以及其他80多位成员方正在为一些老问题争吵:其中当然包括,发达国家是不是该继续给理查德森这样的农场主以高额补贴?

  此时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欧盟和印度不愿意就更多农产品进一步降低关税、一些发展中成员不愿尽快进一步降低工业产品关税、美国不愿降低国内农业补贴。而后者往往被认为是谈判成败的关键。

  “当前的国际环境客观上要求各国尽快结束多哈谈判。”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陈泰峰说,全球粮食和石油价格高涨,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粮食危机,包括世行和联合国等机构都已召开特别会议讨论高粮价问题,并呼吁多哈谈判尽快达成协议,以帮助穷国渡过难关。

  世贸组织曾乐观地估计,如果多哈回合在农业补贴和非农产品关税上达成协议,全球消费者和企业将每年可以少支付1250亿美元的关税。而法国经济研究机构CEPII则估算,得益于多哈回合带动的贸易全球化,世界经济每年将多增长430亿美元,与此有关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还将带来300亿美元的额外产出,并为全球经济增添更多活力。

  代表欧盟出席世贸谈判的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告诫说,如果此次日内瓦会议年内不能达成共识,将意味着至少未来两年都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因为随着美国政权更替,多哈谈判可能再次陷入两年左右的休眠状态。因此,本次谈判就主席文案达成共识将至关重要。

  争执在于粮食

  为了显示“诚意”和领导作用,欧美分别于7月21日和22日提出了有限的“让步”——曼德尔森表示,可把欧盟农产品进口关税降低到60%。

  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则表示,可以把国内农业补贴限额降至每年150亿美元。不久前,美国刚刚公布了一项新的农业法草案,决定对总的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富裕农场主取消高额的补贴,以减轻世贸组织对其国内高额农业补贴的指责。

  这就是要让农场主理查德森担心的问题了,如果美国继续削减补贴额度,现在年收入不到20万美元的他也有可能失去来自政府的补贴。

  然而,欧美的让步并不是无条件的。

  “对于美国来说,一个成功的多哈谈判,也意味着美国的农民、工人和企业服务提供者能得到实惠。”施瓦布说,如果主要发展中国家愿意开放市场,美国是愿意做出让步的。

  曼德尔森则称,欧盟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是对世贸农业议题上做出的最好贡献,但他同时敦促巴西、印度和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国家能够相应削减工业补贴。

  “工业补贴问题是多哈回合之前的遗留问题。”对外经贸大学卢进勇教授说,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在劳动力成本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还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所以很难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做出让步。发达国家则不同,其工业大多已高度发达,并且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已转移到海外。“关键是,发达国家要降低巨额的农业补贴,比如欧洲和美国的农业补贴分别占到农业产值的40%和25%。某种程度上说,发达国家的巨额补贴也导致了当前国际粮食价格的扭曲。”卢进勇说,发达国家继续用这个作为谈判的交换条件,增加了多哈回合谈判的难度。

  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33国协调组一致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削减巨额农业补贴才是解决多哈回合僵局的关键。“美国农业补贴的降低幅度太小,与目前高涨的粮食价格不相称,也与发展中成员的要求不符。”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纳特说,此间,印度正深受粮食生产短缺之苦,而美国则仍在为国内农业提供每年高达482亿美元的补贴。

  面对指责,23日,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负责贸易事务的国务秘书玛丽·伊德拉克再次重申,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欧盟不会在农业问题上做出新的让步,也不会有新的举动。

  阻力在于粮食

  直到23日,成员们还在犹豫不决。

  23日,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对谈判方式做出调整,把原来近40名部长同时参加的会议改为针对不同议题的小组会议,以提高效率,并要求各位部长,哪怕通宵达旦也要谈出个最后结果。

  “光是发达国家内部就矛盾重重。以欧盟为例,曼德尔森的谈判地位已被削弱,现在还要受到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的牵制,法国以粮价危机为由,对抗曼德尔森极力推行的自由主义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提醒记者注意,在曼德尔森表示将降低农产品关税后,法国就已经发难称,欧盟如果为了迎合发展中国家的诉求,继续在削减农业补贴上做出让步,将直接损害欧洲农民的利益,造成粮食减产,从而加剧目前的粮价危机。“其实在现在国际粮价高涨的背景下,农民都可以从高粮价中受益,这对于欧盟削减农业补贴也是个好时机。但欧盟内部很难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徐小青说。

  而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矛盾同样存在。“美国需要大幅度削减国内农业补贴,而欧盟和日本需要大幅度降低农产品关税,他们之间的矛盾更激烈。”徐小青说。

  在世贸部长会议正式开始之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也已经呈现。7月19日,阿莫林便对交付贸易部长会议讨论的农业谈判最后文本的公平性提出质疑。而施瓦布也一再警告,发展中国家的不合作态度可能导致谈判告吹。

  “现在全球的粮食危机是一个供求关系引起的价格问题,而多哈谈判试图营造一个更公平的贸易环境,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徐小青说,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利益当然是支持发达国家削减补贴,并向其提供技术转移。如果欧盟、美国、日本削减补贴,降低关税,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竞争力。“但现在对农业实行的补贴是收入补贴,并不是价格补贴,所以与市场的价格关系并不大。即使削减补贴能为发达国家带来一定的财政收入,但发达国家并不愿意改变保护国内农业的长期政策。”徐小青说,多哈回合谈判更多的是政治问题。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研究员金柏松同样认为,严峻的经济形势让多哈难题的解决有更多内在的动力——通过达成公平的世界贸易协议来促进经济增长,但粮食危机可能促进更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从而给谈判带来更大的变数和难度。

  “谈判形势从各方来看,都异常艰难。”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部长纳特说。不过埃及贸工部部长拉希德则说他很乐观:“因为人们对这周的会议不抱有什么期待。期待如此之低,人们才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谈判,也许反而可以达成协议。”

  “多哈囚徒”

  多边贸易协定给予各国经济的效应是不对称的,少数国家利益的可能受损将阻碍协议的达成,也即经济学中所谓的局部理性导致全局非理性。实际上,由于农产品具有商品、政治和投机等三重属性,以及农业补贴的“囚徒困境”均衡存在,决定了农业谈判将十分艰难。

  从博弈论角度来说,农业补贴是一个“囚徒困境”,各国都难以放弃补贴而达成一致。“囚徒困境”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说的是两个同伙被抓,但警方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将其治罪,只有采用引诱其招供的策略,规定如果一方招供,则可以减刑处理,判处1年徒刑;而如果自己不招供但另一方招供,则加刑至6年;如果双方都招供,则各判刑3年;但如双方都拒不招供,则只能无罪释放。在这样的规则下,囚徒双方相互合作且拒不招供是最好的结果;但由于各方都担忧另一方会招供,所以均衡的结果必然是双方都主动招供。

  对于实行农业补贴的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农业补贴的方式多样,很难监控和阻止,所以发达国家之间由于担忧一旦自己取消补贴但他国并不履行,则自身损失更多,故而都不愿意就取消补贴达成一致。“囚徒困境”的存在是多哈回合一直难以形成决议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之农业补贴的取消对于各国的不对称影响以及对于部分国家可能的利益损害,更加大了谈判的难度。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7-29/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