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玉米储备只够维持8周,小麦储备只够维持12周”;“世界粮食供应正以从未预见过的、史无前例的速度减少”;“粮价已涨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饥饿的风暴正席卷而来”……这是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高官的警告,是迄今为止,来自联合国的最严厉警告。一周前,联合国官员在巴厘岛宣传气候变化的严峻性时,一些国家的代表在台下兴高采烈地窃窃私语,全然不把气候问题放在心上。一周后,面对粮食问题,各国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各色人等纷纷表态,既包括印度财长,也包括孟加拉餐馆协会的主席。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印度等国已采取了限制农产品出口等实际措施。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已经好久没有出现过因粮食短缺而产生的全球恐慌了,然而,这种恐慌一旦出现,将引发人们心中的那种“彻骨寒意”。
联合国官员急了
12月18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称,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17日在罗马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吁世界各国立即采取措施应对粮食危机。他说,由于供应和需求因素的共同作用,加上粮价、油价高涨,世界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危机”:很多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将得不到足够的粮食。在供应方面,全球变暖带来的洪涝、干旱等灾害导致重要产粮区产量下降;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对肉类需求增加,使很多农田变成牧场;对生物能源的需求,则使粮食作物成为工业原料。比如美国农民将玉米卖给生物能源制造商,导致全球玉米价格高涨。在需求方面,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养牛业的发展也消耗了大量粮食。
迪乌夫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价格指数去年上涨了9%,这“已经令人无法忍受”了,但今年居然上涨了40%。最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的经济负担因此增加了1/4,多支付了1亿多美元。一年间小麦价格涨了52%,达到历史最高的每吨130美元。12月17日,美国小麦期货市场首次突破心理底线,达到每蒲式耳(1吨小麦=38蒲式耳)10美元。同时谷物储备却不断减少。世界小麦储备今年减少了11%,是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够世界人口12周的消费,而在2000年-2005年间,这一数字是18周。同样,玉米储备也只够使用8周。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约塞特?施林说,该组织的粮食采购价格过去5年来上涨了50%,许多穷人因为高价“被赶出了市场”。更糟糕的是,高油价使运输费翻了一番,让穷国的粮食进口和人道主义援助难以为继。
迪乌夫强调,在一些穷国,粮食市场还导致了社会紧张和政治动荡,比如摩洛哥、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等。“我们需要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帮助受影响最重的国家迅速提高粮食产量。”他说,没有外部的帮助,这些最贫穷国家的农民和家庭将无法生存。他建议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考虑经济环境的变化,重新审视其农业和援助政策。比如一旦粮食和油价达到新高,向穷国运输粮食将没有意义,而应把重点放在帮助当地农民生产上。联合国粮农组织还准备开展一项试点计划,通过向穷国发放种子和化肥券的方法帮助其发展农业。
不少国家采取紧急措施
迪乌夫的呼吁受到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以“联合国警告全球粮食供应减少”为题进行报道。路透社报道说,“粮价高涨使联合国采取行动增产”。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联合国警告高粮价的危险”。《今日美国报》称,“全球粮食供应减少,小麦价格却达新高”,小麦如今的价格相当于油价涨到每桶100美元的影响。英国广播公司从17日起,用一周时间通过电视台、电台和网络播出一档全天候的节目———“粮食的疯狂”,探索全球粮食链背后的复杂故事以及粮食对环境的影响。节目将采取直播式的问答形式,对粮食问题展开讨论。比如,你有没有对你吃过的食物进行过再思考?你的购物篮里装的是什么?你的饮食习惯是什么等等。
各国媒体之所以对粮食问题格外紧张,是因为它是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的一个话题。许多美国网民在《今日美国报》网站的新闻留言板上讨论高粮价的危险。有的联想到,小麦涨价导致啤酒涨价,那他就只能少去酒吧,结果酒吧服务业面临困境。有人责备说,这是政府补贴生产生物能源作物的结果。有人则警告说,耕地是有限的,在进行土地建设的时候必须严格规划。英国《每日电讯报》18日称,由于收成不好,加上需求增加,英国的稻米价格是去年的三倍,小麦价格也是去年的两倍。最大的受害者是英国的9500个印度餐馆。由于巴斯马蒂香稻、牛奶和鸡肉价格上涨,这些餐馆有几个月损失严重。一位经营者说:“我经营饭馆30年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情况。”他说,由于原料价格上涨,正在考虑提高菜价,“但又不能提得太高,因为如果提高了10%,人们就不喜欢来这里吃了。”
对于这种状况,不少国家都开始担心,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阿根廷12月初曾暂停小麦出口,以评估严寒天气带来的损失。印度媒体称,印度政府十分担心大米短缺,已经施加了出口限制。鉴于面包、饲料等的价格不断突破历史最高值,欧盟决定,欧盟范围内的10%的休耕农田可以重新放开,为期一年。休耕规定是上世纪80年代末做出的,当时欧盟区域内的粮食生产大大超过需求。据估算,明年欧盟的粮食收成将至少增加1000万吨。为了控制粮价上涨,俄罗斯政府10月下旬与国内约30家生产商、连锁经销商和行业协会达成关于稳定6种主要食品价格的协议。此外,俄罗斯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关税措施,如对小麦等农产品征收高额出口税,放宽肉类产品的进口限制等。
“饥饿地图”困扰着世界
对于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驻北京办事处主任韦安厦对《环球时报》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世界的粮食产量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的所有人口,而且粮食产量的增加始终比人口数量的增加要快,所以在全球范围而言,饥饿绝对不是缺粮造成的。真正的问题是粮食分配不均,一部分地区拥有太多,另一部分地区又不够。所以饥饿不是粮食够不够的问题,而是需要粮食的人是否能得到粮食的问题。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粮食产量上,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处于垄断地位,美国粮食年出口量占全球份额的35%左右。而粮食进口大国主要是印度、埃及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今年的情况,俄罗斯的《晨报》发表题为“恐慌的世界:地球面临现实饥饿的威胁”的文章。文章称,今年气温上升,造成许多植物不能按时生长,再加上干旱对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农业造成的致命影响,今年全球粮食收成不容乐观,粮食歉收和饥荒问题卷土重来。目前,亚洲国家的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中亚国家今年受干旱的影响,粮食基本绝收,一些国家已面临着大饥荒的威胁。像塔吉克斯坦今年缺粮200万吨,有1200万人面临饥饿。而印度、埃及状况也不容乐观。为了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俄曾建议成立一个“粮食欧佩克组织”,并得到粮食出口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的支持。但西方国家表示反对,担心俄罗斯人为控制世界粮食价格。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称,在世界最贫困的十亿人口中,四人中就有三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而且直接面临日益频繁的歉收和家畜损失。
粮食问题并非一片黑暗
德国社会发展研究所专家易理尔希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与其说是世界粮食匮乏,不如说是缺少政治意愿。他认为,全球粮食的安全,首先应该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发达国家应走出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比如美国的乙醇政策可能使世界上30多亿人因饥饿而提早死亡。然而,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农业生产国,对全球粮食供应造成重大影响,已经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粮价上涨。在粮食援助问题上发达国家应当尽量多考虑如何减少本国对农业的补贴才对。其次,粮食问题是个综合性问题。要想改变世界粮食缺乏的局面应当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穷人增加收入。手中有了钱他们才有可能购买必要的食品。同时,也应该在技术上支持穷国。比如气候变暖导致农业减产问题,将研究扩大到非洲地区,对那里的谷类和木薯等农作物进行分析。实际上地球上肥沃的土地足以养活比现在还要多的人口。除了旱灾,水灾和蝗灾这些天灾以外,世界政治和经济上一些不利的框架性条件也是造成千百万人挨饿的直接因素。
中国农业大学何秀荣教授对《环球时报》说,关于全球面临粮食危机的警告一直有,尤其是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这次的警告主要是针对生物燃料,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用农作物制造生物燃料,这是造成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但何秀荣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全世界的粮食生产能力还没有出现问题。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上涨,粮食生产也会增加。因为美国曾制定一些政策,制约粮食生产。巴西也有很多土地可以开垦。如果粮食价格足够高,这些土地都会被开垦出来。因此,何秀荣认为,这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言论只是表达了一种担忧和警告,希望人们去关心粮食问题,而实际状况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