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零开始做农业;
她,时隔多年返校园;
她,背井离乡推农技;
她,胆大心细志气高。
相信你看到“她”,就已经明白,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女性,一位在农圈摸爬滚打多年的杰出女性。她就是——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蔬菜协会技术员周红育。她也是《农资导报》评选出的第六届金草帽农技专家。
自从她到定襄以后,当地香瓜种植技术突飞猛进,以前一亩地普遍结果500~1000千克,最好的可以达到1500千克,而现在,1500千克是起步,最高的可以达到3500~4000千克。周红育讲到,之前有个农户的一亩二分地发生蚜虫,打了4桶药也治不了,她建议用一种药+叶面肥+一桶半水,3天施用一次,用2~3次肯定见效。农户本来不相信,结果没想到用了两次真的成功了,直夸“周老师真厉害”。周红育说:“改变他们的传统种植、用肥、打药方式,让他们用科学先进的理念搞种植、获丰收,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
周红育说:“还有一点是我一直在坚持做的,就是推广滴灌设备。因为地下水位下降是全球普遍的变化,所以国家现在都在控制大水漫灌、推广水肥一体化,但是政府现在不参与这么具体的工作,我认为我应该把这个当成自己的使命与工作来做。”当地政府也曾搞过免费赠送滴灌设备等活动,但农户们一直没能坚持使用,周红育来到定襄之后,坚持给农户给上课,讲知识、摆道理,慢慢的大家都逐步接受了,现在基本都在用,而且效果很好,预计明年滴灌面积会继续增加。
女农技专家,这在这个行业并不多见。翻开周红育的履历表发现,她出生于辽宁,生长在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就开始到外企打工,后因家庭原因不得不回农村务农。虽然是农民家庭出身,可是她却并不怎么了解农业,而且当时正值辽宁地区大搞设施农业时期,对农业种植技术的要求就更高了。因为家里人身体原因,所以家里家外的活儿基本都是周红育自己扛着。就这样坚持了十年后,到2007年时,周红育发现自己已经积累了很多种植经验,但就是缺乏理论知识,有时总感觉自己的力量不能施展到正确的地方。当时正好有一个项目——青年农民上大学,这个项目由沈阳市首创于2004年,培训的学费、宿费、教材费统统由政府埋单,学习成绩优异、产业发展突出的,还可以得到适当的创业项目经费资助,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者由沈阳农业大学颁发结业证书。但是家里人都觉得干农活他们都有经验,没有必要再去浪费那个时间,所以都不支持她去上大学。
可对周红育来说,上大学一直是她的梦。她从小就是个要强上进的人,但是却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没能上成重点高中,也就没能上成大学。后来在生产生活中,她愈发感觉到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连地都种不好。抱着这个大学梦,2012年她以外出打工的名义瞒着家里去上了农业大学。
是金子早晚会发光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一次由县委书记、农委主任等领导组成的定襄考察团到东北学习设施农业种植经验,并联系一家种业公司负责人,希望能引荐一位农技员来帮助他们完成一个香瓜项目,周红育就被力荐来到山西做技术支持。除了克服远走他乡的种种困难外,语言问题也让初到山西的周红育傻了眼,一度需要把当地农业口的领导请去做翻译。但周红育本身也很努力,很快就基本学会了当地的方言。
从不被认可到被称赞,周红育这一路走来很是辛苦,但是“金刚钻”在身,走到哪也不怕,她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并希望能带领更多的农民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冠疫情期间,她积极利用微信群授课,后来500人的群容量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她就开辟了新战场——快手直播,前来观看的人早就超出了定襄乃至忻州的范围。以前家里人看不上她的技术,现在种地遇到问题也是第一个就想到来问她。
当问及女人干农业苦不苦时,周红育表示太辛苦了。但是跟男人比,女人心思细腻,农业是一个粗中有细的行业,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容易全军覆没,所以女人干这行也有很大优势。“中国要想强大,农业就要强大,农业要想强大,农户就要武装头脑、就要学技术。”周红育说。
看着大棚里盎然的生机,我们开始思考,花儿为什么这样鲜?因为它们是用青春、汗水和知识来灌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