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数十年一遇的沙漠蝗灾在非洲之角暴发,并向南亚进一步蔓延,已有10余个国家受到沙漠蝗侵扰,农田损失巨大。蝗灾是否会波及我国也成为当下热门话题。
“虽然沙漠蝗灾已经在巴基斯坦、印度暴发,但主要是在这两个国家的南部。而巴基斯坦和印度与我国接壤的区域为东北部,且是高海拔的山脉,气候寒冷,是蝗虫迁飞的天然屏障,难以逾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代次的沙漠蝗直接从巴基斯坦和印度迁入我国的可能性小。
张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蝗虫防治专家,也是全国农区蝗虫防治科研协作组组长。在他看来,虽然目前蝗灾对我国影响不大,但由于沙漠蝗的暴发期很长,期间也不排除从其它途径入侵我国的可能,因此必须做好长期的防范。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对肆虐全球的蝗灾保持高度关注,提出将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境外沙漠蝗迁入,全面做好蝗虫防控应对准备。
张龙介绍,这次沙漠蝗引起的蝗灾主要发生在东非、西亚和南亚,尚未波及到北非,因此目前蔓延到欧洲的可能性小,但是自2018年就已经在西亚的伊朗、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国暴发,而且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也有大规模暴发。
沙漠蝗的为害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量大,每天可以取食2克左右的食物,如果有上亿只蝗虫,取食量就非常惊人;二是沙漠蝗为害植物谱广,既可以为害小麦、玉米、水稻、高粱,也可以为害甘蔗、棉花、葡萄、香蕉、柑橘;三是沙漠蝗聚集成团为害,集团作战,所到之处植物就会遭到毁灭性破坏;四是远距离迁飞为害,沙漠蝗每天可以迁飞150公里,而且迁飞路线不确定,给防治带来严重困难。
张龙认为,由于沙漠蝗的灾害暴发期长,且不能排除这期间沙漠蝗可从其它途径入侵我国的可能,所以要做长期的防范,如建立国际顺畅的相关信息交流渠道,保障及时、准确的研判;在相关边境地区建设监测点;对沙漠蝗防治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开展相关科研,对沙漠蝗的防治提供科技支撑等。
张龙说,中国是长期遭受蝗灾的国家,蝗灾曾经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历史记载蝗灾暴发时遮天蔽日、禾草一空、民不聊生。历朝历代对蝗灾治理都十分重视,但是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我国没有大规模蝗灾的发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支持蝗灾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了蝗虫防治组织系统,研制开发了生态控制(改造发生基地)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有效先进的监测技术等。整体上,我国蝗灾治理的水平处于国际前列。
对于网友们提出的牧鸡牧鸭治蝗的思路,张龙表示,这是一个途径,但是有局限性,并不好操作。蝗虫处于成虫期飞翔扩散能力强时,鸡和鸭就无法捕食,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效。再有,在大规模蝗虫暴发时,此项措施实施复杂,难以及时有效实施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