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为需求端服务,是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玉米产业也是如此。玉米消费量中有7成将作为饲料,饲喂牛、猪、羊等,满足养殖业需求,符合牛、猪、羊等的饲喂需要,理顺可持续发展的青贮玉米产业良好生态,实现全产业链相关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是玉米产业继续发力的方向。而打造种植、养殖、饲料、奶业、肉业、机械加工等一体化产业链高效协作、共赢发展,是即将召开的2019年中国粗饲料大会的主旨。
在连续进行了3年的结构调整后,我国玉米产业发生较大变化,正在从单纯追求高产向优质高产的方向转变,尤其是作为粗饲料的青贮玉米等取得了进步。那么,当前中国青贮玉米等粗饲料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从奶业到养殖业到种植业,这条全产业链生态是什么状况?
养殖企业亏损严重
2018年国内养殖成本特别是饲料成本高企,表现如下:受制于国际贸易影响,饲料配方中蛋白类饲料价格高企;国内奶价低迷,国外低价高温灭菌奶及低价奶粉大量进入;国内奶牛和肉母牛数量下降等。当前对中国养殖业来说,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收都是十分严峻的重大课题。
以奶业为例,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近日表示,2018年奶业承受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环保更严,很多养殖场被关闭;饲料、人工成本上升,仅加征关税一项,原料奶成本就上升不少。他表示,奶业上游养殖企业亏损严重,亏损面超过50%。
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之后九部委配套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20年奶源自给率70%以上,优质苜蓿自给率80%以上。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4500万吨。
高鸿宾指出,今年中国奶业面临的各种压力不仅不会消失,可能会持续增加。比如,进口奶制品对国产奶制品的冲击、中国奶业居高不下的成本。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业内各方应审时度势调整、逆势而行、自强图存。
饲料生产要靠科技
我们的奶成本高、我们的牛肉质量不如进口,归根结底是饲料质量不行、成本高。问题怎么解决?
2018年岁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工作部署会议等集中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饲料生产存在的质量不行、成本高问题,也需要通过提升饲料科技水平来解决。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饲改与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青贮玉米面积达到2500万亩,苜蓿面积达到3500万亩。在2016年到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到了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规划。
从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粮改饲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青贮饲料尤其是青贮玉米发展进程加快,部分农民和牧民的收益有所提高,但2018年农民依然面临种植成本上升的压力,饲草料种植和加工技术都存在挑战。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推进种(植)养(殖)结合、农牧结合,保障奶产品及肉类产品质量安全,从提升粗饲料行业标准、整合产业链和重新进行价值分配出发,提高种植企业和养殖企业效益,制定并推广科学的青贮玉米品种标准,才能促进粗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会聚焦打通全产业链
2019年中国粗饲料大会将聚焦如何打通全产业链,坚持“种养协同,科技创新,赋能发展”的主题,致力于满足牧场需求和整合奶牛、肉牛优势,提升粗饲料产业整体水平,对接土地流转、种业、种植业,促进畜牧业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创新中国包括青贮饲料在内的粗饲料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种、养、饲、奶、肉、机为一体的产业链间企业高效协作、共赢发展的高端交流平台。
大会拟诚邀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与参会者分享国内外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探讨新时代科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理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粗饲料产业良好生态。推广科学的青贮玉米品种、品质标准,倡导农民增收、牧民增效、奶肉业提质,实现产业链上每家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建立多方共赢的青贮玉米价格体系,普及先进的粗饲料制作技术,全株青贮玉米收贮技术,优化动物营养配方饲喂方法。
2019年中国粗饲料大会由中国种子协会、中国奶业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肉牛经济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与科迪华农业科技承办,中国-加拿大肉牛产业合作联盟、美国谷物协会等支持。
中国粗饲料大会成功召开6届,对推动中国青贮产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企业提升行业影响力和拓展业务资源。6年来,来自先锋全球牧草业务部的专家、国内学术精英、青贮收获机械企业代表、国内乳业企业代表、青贮玉米种植大户等现身大会,做了国内外青贮玉米、苜蓿育种进展,种子评价和选择,播种和饲喂管理,青贮收获管理,美国奶业和牧草生产概况和趋势等报告,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
链接:种养全产业链的价值如何分配,存在哪些问题?牧场和养殖户如何应用高质量粗饲料提质增效?2018年牧场粗饲料成本涨了吗?牧场青贮够不够,质量如何,投入产出比怎么样?如何精准计算青贮饲料成本?2019年农民种什么,如何保证持续增收?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牧业、奶业如何提升效益、收获价值,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粮改饲新一年的政策有哪些变化?上述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系列问题,将于2月26~27日在京召开的2019年中国粗饲料大会上一一解析。
□本报记者 索荣
种养协同
科技创新 赋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