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水肥一体化如何推?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4-10  互联网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一些水资源充足地区和某些大田作物种植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动力都显不足。而与此同时,在另一些地区,简单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满足不了规模种植户的市场需求,融合了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灌溉、施肥系统,以及整合了其他新要素、新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日益受到市场关注。整体而言,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在区域和作物上均呈现出不平衡的问题,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应用得到普遍重视,但大田作物应用不接地气儿。

  政策支持:发展空间显现

  2016年,原农业部《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通知提出,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新增8000万亩。根据京津冀水肥一体化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现代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会上的信息,目前全国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在1亿亩左右。这也意味着水肥一体化未来2~3年还将有5000万亩的发展空间,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持续增速。

  据全国农技中心首席科学家高祥照介绍,自2002年以来,原农业部组织实施国家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资超过1亿元,在全国20多个省 (区、 市) 建立水肥一体化技术核心示范区49.95万亩,集中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集成,覆盖20多种作物,有效带动了各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据悉,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已在近30个省 (区、市) 推广应用,由棉花、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扩展到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每年推广应用面积4000.5万亩。

  应用效果:节水节肥节工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在政策上无疑国家是非常支持的,那么,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呢?

  记者日前与一位规模种植户进行了交流。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的闫照春种植了100亩百合,在当地绝对算是规模大户。大概七八年前,闫照春就开始使用喷滴灌设备,那时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当地还没有大面积推广。闫照春告诉记者,自己当初选择这套设备,就是看中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大幅节省人工成本。现在农村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使用这样一套设备能够极大地降低人工费用,而且灌溉、施肥比人工更均匀,百合品质也显著提升。因为百合的经济附加值相对较高,闫照春并不担心设备成本。“虽然设备投入相对贵一些,但节约了人工、水、肥等成本,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而且灌溉的均匀度比人工有了极大提高,再加上种出的百合质量稳定,收益也会相对高一些。”闫照春介绍说,现在云南的花卉、蔬菜、鲜食玉米等经济作物基本上都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他还表示,目前他在和荷兰等国的厂商洽谈,准备引进更加高端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记者多方了解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减少水分的深层渗漏和蒸发,从而减少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能提高80%以上。据悉,只要不是过量灌水,一般可节水30%~40%。在减少肥料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样出色,在不降低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可节省化肥用量40%~50%,氮肥利用率提高18.4%、磷肥提高8%、钾肥提高21.5%。

  技术短板:土肥水亟待“联姻”

  水肥一体化,无疑是一项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高效技术,但在实际推广上却不那么尽如人意。很多专家对此进行过调研,他们发现,推广不力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灌溉设备企业不懂肥料,肥料企业不了解设备,为水肥耦合带来障碍。

  首先是设备与肥料不匹配。新疆是很早就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地区,由于当地水资源匮乏,推广水肥一体化市场条件较好。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干河子镇镇长张志告诉记者,虽然新疆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很难找到一家“靠谱”的合作单位。“之前走访过很多企业,有一部分是为了卖肥料而卖滴灌设备,对设备本身并不是很懂,出了问题也无法解决。农户吃过亏后很难再信任这些企业。”张志说,“我们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时候,需要进行大量的考察调研、开座谈会,就是希望找到真正懂技术又懂农业的合作企业。”因此,灌溉设备企业和肥料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就成为这项技术推广普及的重中之重。

  水肥一体化的灌溉设备对肥料的要求非常高。甘肃省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应用于水肥一体化的肥料必须具有高度可溶性或本身就是液体肥,不然,很容易造成管带阻塞。液体肥的价格较高,大部分农民用不起;而当前国内水溶肥产品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仍有待提高。

  除了肥料,灌溉设备方面也存在不少技术短板。闫照春在使用滴灌设备的过程中感觉到,目前国内的喷滴灌设备还有一些技术瓶颈,比如,管带的抗阻性、出水均匀度、压力的分配等都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肥一体化要真正发挥节肥效应,与设备的结合必不可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省肥,必须将水肥一体化与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省肥、省水是水肥一体化最突出的两大特点,测土配方施肥是省肥的关键所在。按照传统习惯备肥,在浇水的时候一同施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肥一体化。只有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对肥料投入进行精准测定,水肥一体化技术才能真正起到节水、省肥、高产、省工、提高肥效、保护环境等作用。

  刘建勋认为,目前很多作物都没有准确的施肥配方,因此,针对不同作物的综合解决方案还不完善。这也是制约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一大障碍。

  值得重视的是,水肥一体化的推广既要从技术层面发力,还要从成本上着眼。有专家进行调研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修建水池、机房、肥料池或储肥罐的费用为2万~4万元,管道费用为6000~22500元/公顷,滴灌配套设施(如过滤器、压力表及电泵等)的费用在数千至数万元不等。对于个体农户来说,水肥一体化的前期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综上,如何完善配套技术、降低成本,农业部门和国内相关厂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深化服务:多方联动加快推广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越来越大,规模种植者数量逐渐增多,对降低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使得生产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如何才能将水肥一体化技术更快更好地落地呢?

  北京冀雨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致钧认为,只有深化服务才能更好地将自动灌溉、施肥技术推广好。不管是政府项目还是企业示范项目,都应通过深化服务的模式来开展。“让农民掌握技术本来就有门槛,如果服务不到位,久而久之农民的积极性就会削减。”赵致钧说。如果企业在提供科学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时,认真落实具体的灌溉施肥服务,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再进一步,如果企业还能帮助农民销售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形成产业链闭环,必然会更好地打开局面。”

  高祥照指出,落实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科研、推广、企业、合作组织“四位一体”的多方联动的推广机制。例如,去年京津冀水肥一体化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就是一个样本。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企业建立以技术服务带动产品销售的市场营销模式,为农民提供系统维护、技术咨询等增值服务。

  编者按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而水肥一体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化肥施用量,还能有效保证农作物的生产质量。

  2012年,农业部印发《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将水肥一体化列为主推技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中国水肥一体化应用从无到有,7年时间推广面积达7000万亩,年均增长1000万亩。

  据悉,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最先从华北、东北、西北等严重缺水地区开始推广,并在果园、蔬菜和经济作物上应用较多。目前,在一年一作地区,水肥一体化主要应用于新疆的棉花、内蒙古和甘肃的马铃薯、东北的玉米;在一年两作地区,设施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上应用较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水肥一体化面积达3000多万亩;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计划发展3800万亩。此外,云南、广西、陕西、青海、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等地也在加大推广力度。

  不过,虽然水肥一体化技术逐渐从旱区走向全国,从设施农业走向大田作物,从经济作物发展到粮食作物,但在一些水资源充足地区和某些大田作物种植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和动力都显不足。

  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的症结在哪儿?该如何加快落地?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规模种植户。

  链接

  粗放用肥用水带来巨量浪费。为保证粮食产量,田间往往采用粗放式作业,带来巨量的资源浪费。目前中国每年农业用水总量约36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2%;化肥使用总量约6000万吨,居世界首位。由于施用技术相对落后,水、肥利用率不到30%,与农业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国际市场日趋成熟。以色列近80%的灌溉耕地采用的是灌溉施肥方法,全国平均每亩肥料用量为7.67千克氮(N)、3.07千克磷(P2O5)、3.83千克钾(K2O),超过50%的氮和磷以及65%的钾都以灌溉施肥方式施用。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在灌溉农业中,60%的马铃薯、25%的玉米、33%的果树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用于水肥一体化的专用肥料占肥料总量的38%。

  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综合成本。伴随规模化生产发展,滴灌、喷灌等新模式的出现,水溶肥、缓控释肥、微量元素肥等新型肥料因用量省、利用率高、功能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肥料市场的重要组成。

  喷灌和微灌是灌溉施肥的两种主要方式。目前世界范围内喷灌和微灌面积占灌溉总面积份额的24.3%,而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喷灌和微灌面积已经占到总灌溉面积的50%以上。按25%覆盖面积的平均水平、每亩土地灌溉改造投入1500元计,中国设施投入及水溶肥市场空间将达万亿元之巨。

  □本报记者 熊鹤雯

  百合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8-04-10/33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