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八面风来议农业

网友投稿  2018-03-20  互联网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民群体越来越壮大。这种群体的出现,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耕作模式,对农机、农技等服务的需求也就随之增多,但是,目前为农民提供服务的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还不成熟。不少农资企业瞄准了这一缺口,准备发力。

  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服务?谁来提供服务?企业该如何做呢?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都谈到这一话题,并建言献策。

  农民渴求真正的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魏德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住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魏家村,自己流转了3000亩土地,同时还经营着农资公司。魏德东告诉记者,当地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村里的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剩下的只有上了岁数的老人、生病的农民,还有幼小的孩童,劳动能力比较差,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强,也没有什么抵抗风险的能力。过去农民种地都是凭感觉,或者说凭上辈人传下来的经验。“说实话,不够科学,也导致种地成本高,但产出不高、收益低。”

  魏德东说,现在农村市场耕、种、收的机械基本具备,市场已经饱和,农民更需要植保方面的服务。以当地为例,农资经销商往往每次卖给农民一小瓶农药,农民兑上水用喷雾器打药。效率低不说,效果也不好。很多农民并不了解农药的施用范围和作用原理,很容易威胁到食品安全。他认为,植保服务相对更专业,对实施人员在技术上的要求也比较高。

  同时,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多了,对农业服务的需求也就随之而来。魏德东说,现在好多人思想已经转变过来了,在买农资的时候顺便买服务。“自己打工一天挣的钱远比给服务组织的钱多多了,何乐而不为呢。”

  广西田园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工作者罗金仁认为,农事服务组织对提高农民收益非常重要。农业生产环节多,如果每个环节都是单独的,比如买种子找种子公司,买农药找农药公司,需要农技找农技公司,各个环节也要追求利润,农民的种植成本就会很高。如果把这些环节集合起来,形成社会化的农事服务组织,就会降低成本。同时,生产和流通企业也需要加入到农事服务组织中来,这也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拿农药来举例,以前农药是企业生产,通过批发商、零售商环节到农户手中;现在基本上零售商没什么生意了,如果不做综合服务,农药就卖不动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连续两届第六次参加全国人代会的“老”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这次带来了《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他想解决的是“如何种好地”这个迫切的问题。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政府对农民、农村非常重视和关心,从厕所革命到加装电梯,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体现了政府振兴乡村的决心。“但还有好多事要去做。”万连步说,“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大变化,先要提升农民的素质,把农民的专业知识培训好。”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如果这些新技术、新理念仅靠农民自身去学习、去掌握,难度非常大,周期也会很长,所以,就需要专业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来介入。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差距,万连步董事长走访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他说:“有的地方了解后觉得很揪心,比如韩国、中国台湾,他们20年以前广泛应用的技术,现在我们广大农村还不了解,没有掌握。我去年去台湾学习,深切地感受到台湾相关专业机构等为农民提供的一些服务对农民真是很实用。提供这样的支持,要比为农民建两间房、提供扶贫资金更重要。”

  万连步指出,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多而不精。据统计,仅山东省临沭县2017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1599家。但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依旧呈现出多、散、小、乱的特征,无法满足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其次是发展不规范,监管有盲点。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品种、不同服务环节的农业服务,缺乏标准和规范,价值服务主体千差万别,对农业服务的监管仍存在诸多空白。最后是因体制、机制的障碍,公益性、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合作不畅。

  针对这些问题,万连步董事长提出了三条解决方案:一是要规范。尽快明确各类农业服务组织的功能定位,规范农业服务组织发展。二是要鼓励。通过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用地和科研等扶持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建设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发挥其技术与服务优势,发挥现有的服务网点和人才优势,通过政府采购、定向委托、承担项目等方式,参与建设“一站式”农业服务平台、示范基地和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等。三是要融合。尽快理顺体制机制,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通过派驻、挂职等方式,为农业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技术指导。“希望专业化服务能够尽快落地,让农民省工省力省投入,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万连步说。

  好好磨磨农技人员“这把枪”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农业农村工作提上了新的高度。代表委员认为,在绿色农业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重视基层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镇江市世业镇副镇长、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提出,虽然近年来各级农技人员文化素质、科技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团队推广、科技入户、体系配套等项目也有序推进,但农技推广队伍“最后一公里”的建设难题依然迫在眉睫需要解决。聂永平以自己所在的乡镇为重心,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农村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常工作人员为3~4人,学历基本为大专以下,对传统种植业情况掌握较好,但对现代高效农业技术知之甚少。基层留不住人才、传统种养业技术人员比例偏高、全科农技人才稀缺等问题突出。聂永平认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加强基层“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必须走在先、走在前。

  全国政协委员谌爱东说:“我是来自云南的委员,亲身感受到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十分需要农业科技人员的帮助。”

  全国政协委员杨汭谈到,中国农业的短板主要体现在社会化服务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不适应上,只有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魏德东告诉记者,现在的种植大户也好、新型经营主体也好,都非常渴求农技服务,不论是知识层面还是社会化服务层面。

  全国政协委员夏涛表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9个字概括了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的基本素养能力要求。只有懂农业,才能学以致用,才会全力发展农业;只有爱农村,才能对农村有感情,才会长期扎根农村;只有爱农民,才能视农民为兄弟,真正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在“留住人”上敢于搭舞台,在“培养人”上舍得下本钱,在“引进人”上广开新门路,培养出一批富有专长、适应市场、利于发展的种养大户、技术行家、专业能手,带领更多的农户阔步走上致富大道。

  如何提高农技服务人员的综合水平,使农技服务真正落地?

  聂永平建议:首先,壮大基层农技工作队伍。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技推广队伍,从本地专业农民、养殖大户等择优选拔一批全科农技员,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一批热爱“三农”的大学生,造就一支拿得起锄头、放得下书本、经得起基层考验的农技推广工作队伍。其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实行基层农技人员动态管理、农技推广责任考核机制,逐步建立总体稳定、优胜劣汰,人尽其才的人员管理新机制。最后,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保障。

  大数据助力精准服务农业

  随着对农业服务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到农业服务的队伍中来。问题也随之而来:企业为农民提供什么样的农业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光亮提出,中国农业已经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也就是说,不仅要追求产量更要追求品质,这实际上就是对涉农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对化肥企业来说,要抓紧跟上精准服务的大势,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农业服务。何光亮说,我们需要精确地了解庄稼需要什么养分、需要多少;庄稼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什么样的肥料形态,不浪费。

  何为精准服务?何光亮说,联合国植物研究所提出了“4R”理论。第一个“R”指的是正确的配方(right formula)。比如在一块地里种庄稼,需要知道当地的气候、环境状况,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特点,需要了解庄稼具体的养分需求。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定制一个科学的施肥配方。第二个“R”指的是正确的量(right rate)。根据庄稼的生长需求,制定精准的施肥量,不多加也不少加。这个量里面也包含频率,也就是说施多少次肥。第三个“R”指的是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在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施用适宜的肥料,比如说,什么时间施用底肥、什么时间追肥,都要合理把握。第四个“R”指的是正确的位置(right place)。就是指肥料施在作物的哪些部位,有底肥、叶面肥等。

  全国政协委员刘木华提出,要加大对农业高新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等的投入,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到技术装备中,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建议:建立精准农业共享平台。他认为,将农业生产加工链条上相关的企业及农户集中到同一平台,在为企业增效的同时,更为农民提供更加系统的服务。不论是解决土地集约化问题,还是粮食种植模式和农业经营方式问题,除了依靠农业机械化这一有效手段之外,还可以建立精准农业共享平台。“希望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调动农机企业、农业企业等与有关部门共同搭建。所谓精准农业,就是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浇水等。”赵剡水说。

  做到精准服务,离不开大数据支撑。去年,瓮福集团正式推出了自己的农业服务平台“福农宝”。何光亮介绍说,“福农宝”面向全贵州的合作社、种养殖基地和农户,可提供从测土配肥、专家服务到农资直供、农产品采收撮合、助农金融等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服务。通过这种全产业链的服务,可以降低农户种养殖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融资需求、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

  何光亮说,“福农宝”在提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的过程中,能够不断采集来自全省各个农业产区、合作社和农户的实时种养殖排产数据、土地流转数据、农资使用数据、农技服务数据、农产品交易与市场行情数据、种养殖成本与收益分析数据、金融信贷数据等,从而形成全省的农业大数据。大数据可为各个州、县、乡镇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供区域农业发展数据统计、分析与预警服务,协助政府更加科学地进行区域种养殖结构规划、农业产业发展的管理与监控、精准扶贫措施的制定与跟踪,更重要的是,大数据可推动区域现代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 熊鹤雯

  中化为规模种植户提供农事服务,水稻侧深施肥实现了栽秧施肥同步进行,节工节肥,增产高效。

  (记者 吴俊生 摄)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8-03-20/33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