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立足农业重构磷产业链

网友投稿  2017-12-22  互联网

编者按

各种含磷消费品消费以后,有很大一部分磷元素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中,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据悉,中国每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中的磷元素约86.6万吨,折30%标矿磷矿石,相当于661.4万吨。

那么,中国磷资源是不是很富足?答案是否定的。全球磷矿主要分布于摩洛哥、中国、美国、中东、俄罗斯等。中国磷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探明总储量约168亿吨,但富矿(P2O5大于30%)只有11亿吨左右,仅占储量的7%,决大部分是品位较低的贫矿和中矿。不同领域专家预计的磷矿开采年限:世界90~350年,中国30~176年。郑州大学许秀成教授认为,按磷肥产量1700万吨计算,中国仅能开采70余年。磷矿石开采还有巨大的资源浪费———国内磷石膏年排放实物量近亿吨,累计堆存5亿吨,全球累计堆存20亿吨。

很多产业离不开磷,磷产业链的命题应是:利用到极致,走循环经济路线。

磷不仅是农作物重要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还是重要的农药、饲料添加剂。但是,磷在农业中的应用让大家“又爱又恨”:磷矿开发破坏了环境,富矿资源越来越少;作物需要磷,但国内磷的当季利用率不到30%,大量流失又造成水资源的富营养化;磷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之一,但畜禽吸收率不高,排泄物带来环境污染和磷的浪费;有机磷高毒农药淘汰加快,新型有机磷农药研发远远跟不上需求……

11月7~9日,2017中国(德阳)磷钛化工绿色发展大会在四川德阳召开。德阳是重要的磷化工产业基地,形成了包括磷矿石开采、磷酸盐加工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围绕磷化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参加会议的专家拿出了诸多项目成果,在化肥农药领域,提出开展生态农药的分子设计、研发缓控释肥料同步营养肥、开发高效水溶肥关键原料聚磷酸铵等可行性建议。专家认为,从农业需求出发构建新的磷产业链,将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磷产业存在诸多问题,潜在的磷危机,将影响农业、化工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磷产业的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需求出发,构建磷在肥料、农药、饲料应用中的全新产业链,不但是适应当前和未来农业需求的产业之路,也将是相关产业谋发展的契机。

开发新一代有机磷农药从高毒向高效低毒转变

农产品健康、安全,是大家共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药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近日,农业部发出公告,除目前已退出的22种高毒农药外,对现在仅有的12种高毒农药也列出禁用时间表,将在5年内全面禁用,而这12种禁用高毒农药中就有甲拌磷、水胺硫磷、灭线磷、甲基异构柳磷、磷化铝5种含磷农药。

含磷农药,尤其是有机磷农药,品种多、药效高,用途广,易分解,是极重要的一类农药,也是目前国内生产和使用最多的一类农药。中国生产的有机磷农药绝大部分为杀虫剂,如对硫磷、内吸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等;也有杀菌剂,如稻瘟净、克瘟散等;还有一些灭鼠剂、杀线虫剂、除草剂、脱叶剂、不育剂、生长调节剂等。

专家介绍,尽管部分有机磷农药在中国已被禁用,但还有近6000个产品为传统有机磷农药,其中,杀虫剂有机磷农药占70.3%以上。尽管其中很多即将被禁用,但还没有找到合适、高效的替代产品。

据悉,世界上已商品化的有机磷农药达上百种,有机磷农药涵盖了除草、杀虫及杀菌的所有农业生产应用领域。尽管部分有机磷杀虫剂因毒性问题被逐步禁用,但由于成本、使用习惯等,有机磷类农药仍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有机磷农药的发展,推动中国农药工业整体实力增强和技术水平提高。随着科技进步,为适应农业绿色生态发展需求,高毒农药替代对农药工业提出新的要求。

国内外都十分注重新型含磷农药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有新品种开发出来,是非常活跃的研发领域。如高效低毒绿色农药甲基唑磷、甘氨硫磷、吡唑硫磷、乙嘧硫磷等。为打破国内含磷农药面临的尴尬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提出,以生物源或天然物作为生态农药先导结构,开展生态农药分子设计研发,通过仿生合成获得高效低毒的新活性物质,加快磷系免疫诱抗剂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研发,推动以作物健康为目标的全程免疫调控,开辟有机磷农药发展新路。这是我们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宋宝安团队自主研发的毒氟磷2016年获得新农药正式登记,成为中国创制的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植物病毒新农药。毒氟磷是从绵羊活性体仿生创新出的磷系农药新品种,是较好的免疫诱抗剂,针对水稻、蔬菜、烟草等作物,起到抗病、抗逆、增产的作用。该团队创建了水稻病毒病免疫防控技术,在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农药用量下降30%,防效达80%以上,基本解决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技术难题。该成果获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配伍创新磷饲料添加剂多途径提高利用率

随着肉蛋奶消费的日益增大,养殖业蓬勃发展,磷是畜禽、水产等养殖重要的饲料添加剂,磷对饲料工业的作物不言而喻。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显示,2016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总产量975.9万吨,同比增长19.5%。其中,饲料添加剂磷酸氢钙(含磷酸二氢钙)354.4万吨,同比增长8.6%。不过,2016年磷酸氢钙消费244万吨,同比下降16.3%。

产量大幅提高,而消费量在萎缩。一方面是养殖业处于不景气周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国家加大了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以2018年1月1日施行的《环境保护税法》为例,应税大气污染物的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2~12元,水污染物的税额为每污染当量1.4~14元。《环境保护税法》规定了五项暂予免税的情形,虽然对农业生产排放的应税污染物暂予免税,规模化养殖未列入免税范围。专家认为,征收环保税,会进一步提升养殖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进口肉制品、乳制品对国内养殖业的冲击。

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其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等,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虽然中国养殖规模居世界首位,但饲料用粮短缺、养殖环境污染及动物产品安全等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疑,天然、绿色、无污染、无残留,是新世纪全球畜牧业发展的主题。中国畜禽产品成本长期以来高于国际同类产品,竞争力低下,如何提高附加值、提升养殖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也要有一份担当。

据悉,几乎所有谷物饲料中绝大部分磷酸盐以植酸形式存在,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等植酸磷占总磷比例达60%~80%。单胃动物消化道中缺乏植酸酶,大部分植酸磷被排出体外。添加植酸酶,可替代饲料配方中50%~70%的磷酸氢钙。自1975年美国饲料工业首次把酶制剂应用于配合饲料中并取得显著效果后,饲用酶制剂日益受到重视。2016年,中国酶制剂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18.2%。

可以这样理解,磷饲料添加剂生产,不仅要提高有效产能、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建设大型饲料级磷酸钙盐生产企业;更需要从供给端出发,提高畜禽的磷利用效率,降低磷浪费,加大酶制剂开发应用,“磷饲料添加剂+酶制剂”不失为一种服务方式。

创新磷肥产品和服务减肥增效提高利用率

磷肥是中国磷工业当之无愧的老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和清华大学教授胡山鹰介绍,中国磷矿产量的90%用于生产磷肥。正如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钟本和教授所说,产能过剩、产品竞争力不强、磷钾资源短缺及磷石膏安全等棘手问题阻碍了磷肥产业的健康发展。构建新的磷产业链,要从磷肥开始,也只有做好这个产业链,才能让磷工业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磷肥产量1662万吨(P2O5),表观消费量1214万吨,连续四年下降。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户从降低生产成本出发减少施肥量、使用低价肥;近两年国家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施“减肥增效”行动,上述是肥料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

各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是,西北地区,发展马铃薯、春小麦、杂粮杂豆,稳定棉花面积在2500万亩以上,扩种特色油料作物;西南地区,稳定水稻、小麦和藏区青稞,云贵高原改种优质饲草,扩种马铃薯、杂粮杂豆、油菜;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稳定水稻、糖料面积,发展优质弱筋小麦和双低油菜;华北黄淮海地区,稳定小麦、蔬菜面积,调减小麦改种棉花、油葵和马铃薯,调减低产夏玉米扩种花生、大豆和饲草作物;东北地区,稳水稻,减玉米,改种大豆、春小麦、杂粮杂豆及青贮玉米,推行玉米大豆轮作。磷肥企业应根据各地的农业调整方向,有针对性地投放适应的产品。

数据显示,国内磷肥产量中,高浓度磷复肥的占比达到93%,其中磷铵产品占近84%。产品结构简单,不适应地区、不适应作物,无法满足当前农业多样化的需求。站在农业角度,磷肥的调整是多方面的,不但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标进行产品创新,还要帮助农户降低成本。首先,适应农业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种植、轻简化管理的方向,向智慧农业、多目标综合管理、精准农业的方向发展。其次,针对作物营养和土壤需求,研发新型肥料、专用肥料、缓控释肥料、套餐肥等。再者,节约资源,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开发利用枸溶性磷肥。最后,创新肥料产品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和营销模式,与当前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匹配。

以水溶肥为例,国内从2007年开始关注水溶肥,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在农业部备案生产水溶肥。合理利用水资源已上升到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水溶肥符合环保、节水要求,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肥料。随着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大型农场不断涌现,滴灌、喷灌节水设施农业面积迅速扩大。水溶肥使用范围也逐渐由经济作物向大田作物扩展,步入快速发展期。不过,国内水溶肥关键原料聚磷酸铵的开发应用还不够成熟。

为了水溶肥产业健康发展,专家提出几点建议:一是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产品质量过硬、技术含量高,农民才愿意买;二是整顿市场混乱现象,加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水溶肥产品标准,稳定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三是建立技术销售团队,整合科研院所和“土专家”资源,为农户提供作物生命周期内的整体施肥方案;四是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水肥一体化技术。

我们磷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不独有,正在经历发达国家走过的曲折路径。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高永峰认为,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同样提出化肥施用量零增长的政策,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环境污染得到改善,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的现象。从产业生命周期来说,中国磷复肥产业整体发展进入成熟期。他表示,国家正在制定产能置换实施意见,思路是:淘汰370万吨落后产能,到2020年总产能控制在2100万吨,全行业年均产能利用率达到80%。加大中低品位磷矿利用率,入选磷矿品位下降2%~4%;产品结构调整,新型肥料市场占有率提高10%,肥料利用率提高3%~5%;基础肥料生产以资源产地为主,特种、专用肥料靠近市场布局,鼓励磷复肥企业进行纵向和横向兼并重组,形成更多的大型、综合性、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等。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7-12-22/33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