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在传统分散经营转变为集约化生产中,规模种植者在扩大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大量资金,农业产业金融重要性凸显。1月15日下午,由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主办、深圳农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农泰金融”)协办的“产业+金融”助力农资营销升级分论坛在北京如期召开,来自农泰金融、中农普惠、e农、中粮信托等金融公司的大佬们与红四方、深圳芭田、河北兴柏、司尔特、拉多美、木美土里、北京中农瑞利源等国内农资领军企业负责人就“金融+农业大数据”“金融+农资产业链整合”“金融+农资渠道转型”等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代表认为,解决农资流通环节的贷款难、赊销等顽疾,需要产业金融尤其是创新型互联网金融的支撑。而对于整个现代农业产业来说,金融更是起到“源头活水”的作用,并将为传统型、分散性农业向集约化、效率型现代农业转变赋予新动能。展望未来,农村金融蓝图必定是围绕农业产业链而全面展开。
张健秋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显
由于农村征信不完善、抵押物有限以及农业风险等因素,传统金融机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力度远远不够,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显。资金不足,也导致了农资行业的“赊销”之风盛行———赊欠的农资产品价格往往已加利息,农户承担比现金交易更高成本;经销商承担着赊销的全部债权风险,而农资厂商的现金流也受影响,从而导致整个农资供应链的效率低下。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加速落地,中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一批逐渐成长起来的规模种植户成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在地租、农资等方面的投入增加,有着更强的融资需求,如何用现代金融推动规模化种植和模式升级值得行业深思。
农资流通领域每年有2万亿元的销售规模,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农膜等,在整个种植生产链条上,原料供应商、农资厂商、经销商、零售商形成农资供应链场景,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形成农资消费场景,对于链接双方的重要纽带,金融机构对于构建一个完整、高效的农资产业链闭环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份全方位涵盖农资产品生产、流通、科研和农技服务信息的行业内领军传媒,《农资导报》将不断挖掘媒体潜能,丰富服务手段,与行业内科研、生产、流通界、金融界的精英合作,为三农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黄为民
农泰金融董事长:借力金融实现升级
中国农村正在发生两个重要变化:第一,土地从零星分散走向集中;第二,种植者从经验种植转向职业农民等新农人过渡。2017年农资行业渠道收购兼并案值超过了50亿元,金融资本入驻三农产业势不可挡。传统渠道分销的资源整合能力加强、机械化生产、订单化生产农产品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只有融入农资产业链,金融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2.01亿人次,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4%,互联网在三农领域低调但火热。中国现有147家专门做三农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3万亿元的农村金融缺口将持续看好。在传统金融机构眼中,农业存在难以量化风险、农业资产不优质、没有好的息差收入、生产周期长、资产保值评估难、没有可靠的还款来源等问题,而站在农业角度思考,金融需要懂种(养)植产业才能真正地为农业服务。
对于上述问题,公司认为要将难以量化的风险因子在农业产业升级的推动中变成可控条件,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升级;此外,通过引入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及好的品种品牌;支持农民创富创收,解决金融在三农领域的可持续盈利发展问题;最后,资本推动农业中后端交易重构,还利于农,让更多高知识人群以农业创富成为新农人。
张伟局
中国化工报社开美沃传媒副总经理:搭建平台促进融合
当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融结合创新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进一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借力金融手段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金融界、石油和化工及农业企业界、中国化工报社共同倡导制定并实施《促进“产业+金融”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概括为1个联盟,即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创新联盟;3项投融资服务,即产业基金、投融资对接服务、提供上市咨询服务;6大落地措施,即产业金融调研、F论坛(产业金融论坛)、产业投融资行业年度峰会、开设金融CEO高端进修班、投融资项目库平台以及产业财经全媒体平台。这个行动计划旨在构建石油和化工“产业+金融”专业权威平台,为石油和化工企业、金融机构提供资讯、传播、产融创新知识培训、产融大数据分析、产业投资机会分析、投融资对接服务等一体化服务。
孙卫
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农业金融部:金融手段提升农资产业价值
中粮信托是中国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依托中粮集团,中粮信托希望利用金融资源,链接农业产业链各方的资源,从而服务农业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正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据统计,目前土地流转率在30%~40%,新型农业主体的增多、农业服务联合体的壮大,引发了农资渠道的利益架构的深刻变化,这也为农业实业、金融行业带来了变革。当前农村存在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其中关键的一环是松散型农业的金融风险很高。未来希望联合农业实业、金融机构,在走向规模化过程中,化解金融风险。
中粮信托在农事综合服务一体化方面有一些成功的尝试。2014年,中粮信托基于吉林玉米种植产业链条推出玉米种植农事服务一体化信托。项目包括在产前的土地流转环节为合作社提供流转资金,助力合作社适度扩大流转规模;产中的粮食种植环节联合农事服务公司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农资采购等服务,增加技术支持、降低农资投入,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农事服务管理报告,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产后的粮食销售环节为合作社提供订单支持,保障粮食收购,为合作社节省粮食损耗。
农事服务一体化信托整合和统筹了各类支持合作社发展的现代生产要素,从玉米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的农事服务。目前正在复制到棉花、甜菜、番茄等农产品行业,由于全流程的农事管理,产品可溯源,提升了整个种植产业链条的价值。
崔静波
中农普惠总经理:从大数据入手
在中国农村地区,由于普通农户信贷数据缺失、可抵押资产缺乏、覆盖成本较高、风险控制不力等多种原因,金融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说,为农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和信贷服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创造财富,也是金融企业的责任。
对于农村金融中存在的服务成本高居不下、农业场景碎片化、产业链流动资金压力大、农业征信数据资料的缺失等问题,可以从农业大数据入手。农业大数据与农业信用体系是合作和互补的关系,大数据为农业金融提供场景和入口,在环境数据、身份数据、市场数据、作物数据中,种植是最核心的环节,因此要先抓住这个环节的数据信息。
黄小兵
华农(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e农)创始人兼CEO:资金,提升农资供应链流动性的溶剂
互联网产业金融的核心是供应链金融,而供应链金融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供应链的科学和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中国的农资市场规模为9000亿元左右,但绝大多数农资营销仍沿用传统的线下渠道,B2C农资电商规模只有不到20亿元。营销链条过长,渠道沟通不畅、运营效率不高、资金链压力较大是目前农资流通的核心痛点。
针对这一市场痛点,e农希望将厂家和代理商的合作由线下转向线上,提高整个农资流通环节的运转效率,从农资产品的供应端入手,以“供应链+互联网”的方式将企业信息化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中间代理商、零售商仍至最终农户,打造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供应链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我们将以供应链资金问题的核心痛点入手,提出农资供应链金融整体解决方案,借助金融机构的力量,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资金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溶剂,增加其流动性。
本版文/图 胡元钰宋晰杜晓文王献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