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农药提挡升级刻不容缓

零零社区网友  2015-11-20  互联网

2015年,全球农药制剂销售额增长放缓,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农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对农药提出了新的需求,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药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新的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各种管理法规持续出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农药行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2015年,在市场行情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非农业用药领域成为农药企业掘金的利润增长点,互联网的融入给未来农药行业的发展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产业变革面临严峻挑战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深远的产业革命,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中国农药行业和全球其他行业一样,在新一轮变革中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中国可生产的农药品种有500多个,常年生产农药品种300多个。2014年全国农药产量达到374.4万吨,农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08.41亿元,实现利润225.92亿元。2011~2014年,中国农药实现销售收入年均递增17%,利润年均递增23.9%。

在快速增长的4年中,中国的农业行业呈现六大特点:第一,企业集中度提高,江苏、山东、河南、河北、浙江5省集中了全国近50%的企业,销售额占到全国的68%。在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38家企业中,有28家集中在这5省。第二,企业规模壮大。“十二五”期间先后有9家企业上市,上市公司增加到30多家。第三,销售额提高。2010年~2014年,超过10亿元的企业由10家增加到38家,有5家企业跻身全球农药20强。第四,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产量、消费比渐趋平衡,环保型制剂市场份额迅速增长。第五,进出口结构发生变化。2014年农药出口量164.17万吨,其中制剂产品的出口量增加较多,达到了102.49万吨,已经超过原药出口量,并开始进入欧美等高端市场。第六,技术创新取得一定成绩。在此期间,共有30个创制品种进入市场,累计推广面积3亿亩以上,部分产品的销售额超过2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收入达到10亿元。

但是,国内部分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局面没有改变,与跨国巨头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与国外同行相比严重不足。在产品结构方面,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剂型结构不合理,农药助剂研发滞后,个别高毒品种目前仍在使用。

登记管理日趋严格

随着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农药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陈友权在上海农药交流主题大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在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审批管理等过程均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农药登记试验存在很多不必要的审批;对农药登记试验单位管理薄弱,管理不统一,日常监管和违规处罚不力;农药登记存在许多管理漏洞,如新农药登记找捷径、老旧农药安全风险突出、评审工作不够规范等。下一步,将完善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实行试验审批、备案制度,新农药、新制剂登记试验需审批,其他备案;制定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规范试验审批、样品、合同、过程、报告等;完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考核认证制度,实行行政许可、强化日常监管和违规处罚。完善农药登记审批管理,堵住新农药登记漏洞,严格食药同源、观赏植物、卫生用新农药登记的受理和审批;强化老旧农药安全风险管理,严格老旧农药补齐登记资料制度、完善老旧农药使用安全监测、风险评估、依法退出制度;规范农药登记审批工作,如专家库、会议审批、回避、保密、资料补充等。

根据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国将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按照初步计划,中国将在2019年之前淘汰溴甲烷和硫丹,2020年,淘汰涕灭威、克百威、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氧乐果、水胺硫磷(2018年撤销登记),2020年后,陆续淘汰其他高毒农药。同时,继续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结合《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制定完善配套规章,所有农药产品实行电子信息(条码)标识,农药经营实行计算机管理,高毒农药经营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台账、可追溯管理。

为践行农业部提出的农药零增长行动,针对长江流域的水稻、黄淮海的小麦,东北、西南的玉米,海南、福建、浙江等地的果菜茶等用药量大的作物区,建议政府、企业积极引导农药结构调整,研究不同种类农药使用量的发展趋势;推广现代施药机械,筛选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现代药械;发展专业防治服务,扶持发展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创新绿色防控推广机制,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保障2020年农药用量零增长目标实现。

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近年来农药新产品田间试验许可数量持续走高,在2014年达到了5467个,使用范围覆盖主要粮食作物及果蔬、经济作物等。

根据近年来农药新产品的田间试验情况,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产品由于结构新颖、杀菌谱广、生物活性高等,成为各大公司争相研发的热点。在杀虫剂新农药活性成分方面,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成为田间药效试验热点,刺吸式害虫防治新药增多。在除草剂新活性成分方面,水稻田除草剂成为市场研发热点,玉米田和大豆田除草新产品较多。含有新成分的混配制剂产品增加,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在农药新产品登记方面,截至2015年8月底,中国农药登记数量总计33029个,其中杀虫剂12812个,杀菌剂8378个,除草剂7807个,植物生长调节剂761个,杀螨剂778个,杀线剂46个,卫生类2447个。与2013年相比,产品增加了4300个,杀虫剂比重减少3%,杀菌剂、除草剂增加2%,卫生、植物生长调节剂略有增减。

目前的农药产品登记情况呈现10大特点:第一,田间试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杀虫剂由2009年占总量的50%降至33%;杀菌剂由25%上升至31%;除草剂由25%上升至36%左右。第二,过期专利产品试验申请集中,噻虫嗪、呋虫胺、吡唑嘧菌酯、氰氟草酯、嘧菌酯、噻呋酰胺、硝磺草酮等产品占比较大。第三,登记产品集中度高,2014年登记排名前10位的农药品种依次为吡蚜酮、嘧菌酯、噻虫嗪、甲维盐、阿维菌素、吡虫啉、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氰氟草酯、草铵膦等。第四,混剂产品呈上升趋势,比重由2012年的24%增加到2014年的33%。第五,剂型和使用方法趋向环境友好,缓释粒剂、微囊悬浮剂等高效环保剂型申请试验产品显著增加,泡腾粒剂、大粒剂、药肥、药袋等省工产品申请增多。第六,苗床处理剂开发受关注,内吸性好、活性高、持效期长的苗床处理药剂能够减少大田用药次数。第七,种子处理产品市场潜力大,欧美种子处理剂占农药销售额的15%~20%,中国仅为5%。第八,生物农药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登记数量迅速上升。第九,大宗作物上产品集中,小宗作物用药关注度提高。其中,杀虫(螨)剂产品防治对象集中在蚜虫、飞虱、红蜘蛛、稻纵卷叶螟、蛴螬、小菜蛾、甜菜夜蛾、蓟马、二化螟等害虫;杀菌剂(包括杀线剂)产品集中在防治纹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稻瘟病、灰霉病、根结线虫、叶斑病等。

掘金非农用药领域

随着农药出口增长乏力、国内市场日趋稳定,非农用药领域成为农药企业新的掘金点。中国农药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农药市场仅位列第五,而非农市场则位列第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非农业用药领域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二十一世纪以来,尽管农药市场有所波动,但10余年来,非农用药市场每年均保持稳定增长。

与农药相同,非农业用药领域包括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趋避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所有类别。在全球统计的621个农药品种中,用于非农业用药领域的产品有164个,其中杀虫剂62个,杀菌剂48个,除草剂47个。非农业用药涉及领域多,一些在农业上被限制的药剂如氟虫腈等被发展在此应用。非农用药并非大面积推广使用,而是在特定范围内使用,对环境相对安全。非农用药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受气候、环境及价格等条件的影响较少,发展相对稳定。

按照农药类别区分,用于非农业用药领域的杀虫剂占比53%,除草剂占比24%,杀菌剂占比9%,其他占比10%。从市场分布来看,以个人应用所占最高,为62%,草坪为9%,生活场所为5%,木材处理5%,季节性用药5%,林业5%,工业用4%,公众健康4%。从用途来区分,非农用农药所占比例:阔叶杂草10%,其他杂草8%;蚊类9%,蚁类8%;蟑螂8%,蝇等其他害虫4%;鼠类4%,木材储存4%,白蚁3%,其他42%。人们在将农药应用于非农领域的同时,还在继续开发用于非农领域的农药品种。新近开发的非农业用药品种主要有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双二氟虫脲、多氟脲、磺胺螨酯等。另外,也有不少非农业用药品种被用于植物保护领域,目前有可能被推荐用于植物保护领域的非农业用药品种主要有双胍辛胺、氟代百菌清、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等。

随着新农药有效成分的不断开发及现有农药品种用途的扩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农药产品进入非农用药市场,因而创新和开发新的农药品种也必须关注非农用途的开发。

记者王献伟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11-20/33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