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四面埋伏 磷肥向何处突围?

网友投稿  2015-10-16  互联网

磷复肥行业会议上肥企突围总是热议话题

肥企正在加紧研发新型磷肥产品

□实习记者徐久凯

目前,中国的磷复肥行业可谓是危机四伏: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主营业务利润率低于石化行业平均水平;产品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农业需求等。磷复肥行业如何实现逆境突围?记者近日就此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专家们一致表示,目前磷复肥行业的内忧外患都在倒逼中国磷肥企业走转型发展之路。

国内外产能还在增加

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汤建伟告诉记者,中国磷复肥生产从2007年以来进入产能过剩期,目前产能已超出国内市场需求1倍多。

2014年全国磷肥总产量1685.2万吨(P2O5,下同),同比上升2.2%;磷酸一铵产能达到1750万吨,产量1151.3万吨,产能发挥率65.8%;磷酸二铵产能达到1950万吨,产量1544.3万吨,产能发挥率约79.2%。国内磷肥施用量800万~900万吨,市场满足率连续8年大于100%,每年需要出口10%~30%的磷肥以平衡国内市场。由于缺乏刚性的处理手段和柔性的善后处置政策,企业退出进程缓慢。伴随着磷矿资源的深度勘探开发,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热度依然不减,重复建设的势头在磷资源集中地区仍屡增不减。

另外,由于产能过剩和市场激烈竞争,我国磷复肥行业整体利润率开始下降,亏损企业增多。

据统计局数据,特别是大型磷复肥生产企业亏损严重。2014年磷复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213亿元,利润率4.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磷肥行业利润17.4亿元,利润率为1.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磷复肥效益不容乐观。随着环保成本、人工费用的不断上升,加之化肥市场化进程加快,2015年已经明确取消了化肥、磷矿石的优惠运价和化肥生产的优惠电价,恢复了化肥增值税,未来行业盈利能力将会进一步下降。

同时,国内外磷复肥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大。国际锌协会中国部主任樊明宪博士介绍说,贵州、四川和湖北等省在建磷铵产能83万吨,规划产能超过200万吨;摩洛哥、沙特等国生产的磷复肥产品主要面向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出口,年产量已达到300万吨,2015年底产能还将增加100万吨,2020年将形成产能600万吨。但其成本、生产条件及运输能力比中国磷复肥企更有优势,国内外磷复肥市场竞争将加剧。

需求量却呈下降趋势

磷复肥的产能在增加,需求量长期来看却呈下降趋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高永峰指出,目前国内磷复肥总需求量接近高点,随着人们对科学施肥的认识,农业部化肥零增长方案的推行,环境保护政策的严格实施,国内磷复肥的需求量将缓慢增长或负增长,中长期看,需求量有下降趋势。

从政策导向来看,农业部为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今年1月,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中国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化肥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3月,科技部首批试点启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重点研发计划。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

同时,过量施用磷肥也有负面影响。上海化工研究院研究员陈明良指出,从磷肥施用方面来说,磷的存在形式不同于其他营养元素。磷肥在土壤中的去向与氮肥不同,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没有挥发损失,淋溶损失较少。没有被吸收的磷,几乎全部被保留在土壤中,成为土壤积累态磷。虽然磷容易被固定,但被固定的磷仍可被植物吸收利用,所以,大量施肥不仅造成磷肥浪费,还造成环境污染。据农业部监测,我国目前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已达23.1毫克/千克,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增长294.5%。据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各种营养元素缺素面积增加近一倍。农业用肥要减少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料发展方向正趋向复合、高效、专用、缓释、全水溶。

靠整合淘汰落后产能

在我国磷复肥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下,控制产能无序增长将是今后行业发展的主要政策调控措施,去产能化将是发展的主旋律。

高永峰表示,发达国家磷复肥的发展轨迹为中国的这一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据他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磷复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发展的成熟期,此时期也是这些国家的高度发达期。在近20年的成熟期内,这些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资源供应、土壤质量要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磷复肥行业开始逐渐衰退,进入衰退期,产能、生产量和施用量大幅度下降。

从20世纪90年代初,欧盟投入15亿~20亿欧元对化肥工业进行改造和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各国化肥企业在1992~1993年间普遍亏损,直到1995年才开始盈利。经过结构重置后,欧盟共关闭了66家大型工厂,减少了1/2员工,其中磷肥和氮肥的生产能力减少25%和33%。

衰退期内,这些国家的大量磷复肥企业关停,其中德、英、法关闭了所有的磷复肥生产企业。行业内的产业资本和资产兼并重组力度空前,致使生产力趋于高度集中,生产企业大幅度减少。目前,欧洲仅有1~2家大型磷复肥跨国企业,日本仅剩2家磷酸生产企业,美国也仅剩几家大型综合性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这些国家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却在稳步增长,环境在逐步改善,其耕地面积持平或略有减少。

在耕地面积不变或减少、保持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的前提下,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改善肥料品种,做到精准施肥,改良土壤,加强肥料生产与施用管理,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等。完成了肥料的粗放型施用到精细化施用的过渡。

在这些国家中,只有美国磷复肥行业的走势稍有例外。由于美国是世界上磷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磷复肥行业非常发达,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极强,行业成熟期延长且拖后。美国磷肥产量在1998年达到顶点后才开始下降,至目前下降了30%左右。磷肥施用量从1980年开始下降,到目前下降了20%左右。

即使如此,目前美国仍然是国际上主要的磷复肥生产、出口和消费国家,其磷复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实力。

高永峰指出,化肥市场化是整体发展趋势。肥料行业的发展将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逐渐取消后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总体来看,中国磷复肥行业的发展将类似于发达国家的走势,特别是美国。

目前,中国磷肥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力度也在增强。基础肥料企业减少,大型、综合、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集团增加,出现一大批综合性企业集团,如云天化股份、开磷集团、翁福集团、宜化集团等。产业集中度提高,四大产磷省产量占全国的73%,前10名企业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三方合力推动创新

中国的磷复肥行业发展要实现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转变,这既为行业改革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汤建伟告诉记者,应从三个层面来推动磷复肥行业创新发展。

一是政府层面。应加大磷化工行业科技研发投入,发挥中国磷资源优势,开发绿色循环生态工艺,节能减排,开展磷复肥工业和精细磷化工、能源化工、材料工业的耦合,构建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系列化、精细化、高值化、功能化、专用化的磷化工产品。

磷复肥应开发系列新型增效复混肥、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水溶性肥料、高效含磷液体肥和微生物肥料产品;磷化工开发磷系阻燃剂、精细磷酸盐、电子级磷酸、有机磷农药、新型催化合成技术、磷系能源材料、磷系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非线光学材料)等功能材料;资源有效利用:磷矿伴生资源、黄磷尾气、中低品味磷矿采选与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磷化工清洁生产与节能技术、磷电矿化一体化、磷化工“三废”治理技术等。通过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升级、取代、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通过科学规划,强化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引导企业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严格行业准入条件,严禁新增落后产能。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应出台《化肥法》。施用镉含量高的肥料,将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威胁人畜安全,为保护中国土壤环境和人畜安全,应尽快出台“化肥有害元素限量标准”,作为技术壁垒,控制磷肥(矿)进口,减轻进口磷肥(矿)对国产磷肥的冲击,保护中国磷复肥企业的利益。

二是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发展监测与预测预警,为行业发展投资提供咨询建议,同时,推进行业标准制定与行业规范化。组织行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协同创新攻关,积极争取行业内重大关键科学技术立项,推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

三是生产企业。企业应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兼并重组。最终实现激发我国磷化工企业活力,培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促进国内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的目的。

(本版图片由徐久凯、陈镭提供)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10-16/33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