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滴灌
沙漠之花格外娇艳
寸草不生的沙漠
□本报记者马彦平
在以色列的大部分地区,如果没有人工灌溉,连棵草也不能生长,这是真的。以色列的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居世界前列,以色列被人们誉为“流着奶和蜜的地方”,这也是真的。不知道是因为犹太民族经历了千年磨难,还是宗教信仰使这个民族特别团结,以色列具有顽强奋斗的精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以色列国父大卫·本古里安DavidBen-Gurion的梦想———沙漠变绿洲。
4月26日-5月3日,国内新型肥料领军企业金正大集团联合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和“以中农业交流合作中心”(ICAC3)共同组织的行业专家学者、农技推广人员、种植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一行50余人,“四进”以色列考察现代农业,农资导报记者有幸也随团一起见证了沙漠绿洲的神奇。
在以色列考察的几天,记者眼中看到的是沙漠农业的成就,但脑子里想的却是中国农业应该向以色列学习什么?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耕地减少、土壤污染和缺水严重,所有的考察团成员都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沙漠里出现的奇迹
4月26日,当地时间上午八点多,飞机在蔚蓝的地中海上空开始缓缓降落,颠簸了十几个小时的“金正大‘以色列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培训’考察团”成员顿时困意全无。舷窗下的以色列呈现一幅蓝绿相间的奇异景观,沙漠中点点翠绿映入眼帘。
走出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眼前的景象让考察团成员完全忘记机场就在沙漠中。鲜艳的花朵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树木的翠绿显得格外耀眼。这些在骄阳下的沙漠中顽强矗立的生命,其背后不是神的力量,而是人的力量。每株植物都牵连着一根根流淌着水和养分的管道。从机场到基布兹Mizra的大巴上,考察团成员贪婪地看着一团团吐艳盛开的鲜花、一片片绿油油的植物、一棵棵挂满果实的树木,大家都在拍照、录像、发微信。考察团成员集体惊叹:“这哪里是缺水国家!”
事实上,以色列是典型的缺水国家。国土面积2.5万平方公里的以色列,其中60%为沙漠。一半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仅约200毫米,农业生产环境极其恶劣。可耕地面积仅为整个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约700万)的2.1%。
但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建立在沙漠上的发达国家。面对干旱、缺水、缺地的恶劣条件,犹太人凭借其智慧,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到欧洲市场,年出口创汇约21亿美元。以色列凭借精准和高效的现代农业吸引着全世界的“农业人”前来取“真经”。
有植物的地方就有管道
在以色列,有植物的地方就有管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无论是城市街道还是旷野林地,无论是基布兹农场还是沙漠中的宾馆,无论是大树还是花草,只要有植物,就能看见由计算机控制的滴灌系统,像人体的血脉一样,布满了这个国家每个角落。前来机场迎接考察团的以色列藉金正大员工科凡告诉我们,“给植物灌水,不是给土壤灌水”,这是以色列农业的重要准则。
“这么细的管道要长期保持通畅,对水和肥的要求得多高?”4月26日下午,参观全球第三大滴灌公司Rivulis Irrigation(瑞沃乐斯公司)的路上,金正大特邀客人、山东潍坊高密金正大肥料产品总代理戴清义觉得很不可思议。瑞沃乐斯公司产品经理Rafi Golan告诉我们,在以色列,滴灌设备和配套的水溶肥质量都非常过硬。“如果这棵植物一小时之内需要100滴水,那它就绝不会滴101滴。”Rafi Golan说得格外自信。
4月27日,基布兹Mizra的一片杏仁园,整齐划一的杏仁树长得格外茂密,鲜嫩的小杏仁正在汲取着营养一天天壮大,一根根输送着“乳汁”的白色管线静静地躺在树根旁。一块几百亩的玉米地,一根根整齐的管线负责保持土壤湿润,玉米苗才能茁壮成长。位于加利利湖畔的达加尼亚基布兹,气候显然与基布兹Mizra不同,由于海拔低,光照更强,这里的柑橘、牛油果、香蕉等热带作物需水量更大,因此这里的种植园大多数都采用滴灌设施,更有5%~8%的种植园采用微灌。
达加尼亚基布兹到基布兹Mizra,从海拔-200米到+400米,开车两个小时车程,经历了从热带到温带的过渡。一路上可以看到橄榄树、芒果、苹果、梨、葡萄、向日葵、棉花、蓖麻、胡萝卜等各种作物,要么是地表式滴灌,要么是地埋式滴灌,所有的水肥供应都靠管道。我们难以想象:以色列的荒原之下究竟埋藏着多长的管线。以色列人在不毛之地上孕育出一个个绿洲。这些盘根错节的灌溉之网,犹如生命的血脉。
残酷现实逼出高效灌溉
在以色列,“水贵如油”是事实。一瓶矿泉水在货架上的标价是7谢克尔(折合人民币11.9元),加油站标的汽油价格只有6.4谢克尔。以色列邻近亚热带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带,又面临着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亚热带湿热气候,每年6月至9月通常是无雨季节。其南部的内盖夫沙漠地区甚至全年无雨,北部加利利湖和约旦河的淡水绝大多数要用来饮用,海水的盐度太大又无法灌溉,被逼无奈的以色列人想到了尽可能多地收集雨水和干脆将城市污水过滤后灌溉作物。水在以色列的利用是最高效的。
以色列TERRA VERDE农业公司的Doron Nevo博士介绍,以色列大约有57.2%的灌溉水来自于可再生的污染水等。他们采用最先进的滴灌技术,用原来40%的水量仍可使作物产量翻番,对水的利用率最高达到95%。加尼亚基布兹种植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地表滴灌可把水的利用率提高到约80%,地下滴灌可提升到95%以上。因此,以色列能用地下滴灌的地方就不会用地表滴灌。
如何能将水利用率提高到95%?这远远不是铺设一根管线那么简单,拥有自动化的感应系统设备控制灌溉才是关键所在。几天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一片使用水肥一体化的地块,都会有一套灌溉控制系统,应用精准智能的管控系统来实现水肥供应的全自动化。“数据化、精准化农业生产及全程管理监控才是以色列现代农业技术的核心。”金正大副总裁陈宏坤无不感慨地说。
“作物缺水、需肥的时候,连接在作物上的感应器传回信号,系统会根据施肥计划精确地将肥液注入灌溉水,这种方式可以为作物根部提供最合理的水分和养分管理方案。”全球第三大滴灌公司瑞沃乐斯已经将这些做到了极致。令Rafi Golan更自豪的是,安装在田块的滴灌系统、储肥设备,完全实现了远程的计算机控制,有些甚至实现了手机客户端的远程监测与决策。
沙漠中的怒放之花
沙漠农业的神奇在哪?从坐落于内盖夫沙漠中间的Arava研发中心能找到完美的解释。4月30日,考察团大巴沿着6号国道一路向南,寸草不生、一望无际的荒漠无人区让我们联想起犹太民族经受千年磨难的历史。车子在大片无人区行驶了一个小时左右,一处被黄沙包围的绿地突现眼前,就是以色列沙漠中开满鲜花的Arava地区。
从上世纪50年底第一批居民进入这里拓荒算起,Arava走过了大约60年的农业史。在这里,考察团成员见证了以色列创造的农业奇迹,也看到了沙漠中的怒放之花。Arava农业研究中心负责人Boaz Hurwitz介绍,在Arava地区生产的60%的新鲜蔬菜和10%的鲜花出口到欧洲、美洲。更值得骄傲的是,以色列冬季出口的蔬菜中70%来自Arava。
不得不说,以色列人吃得最多的要数蔬菜,对吃不惯西餐的考察团成员来说,美味可口、品种多样的蔬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rava地区的年降雨量平均仅为30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Arava人打井打到了1500米深。Arava人最知道水的珍贵,他们将水的利用效率发挥到极致,其核心技术在滴灌。”Boaz Hurwitz告诉我们。考察团成员走进一片温室大棚,金正大集团在Arava研究中心进行的黄瓜、卷心菜等作物的水溶肥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信心十足地说:在这里的试验,证明我们的产品绝对有走向国际市场的实力。
“看看这里的花开得多艳丽,姹紫嫣红,来我们一起合张影。”看着温室内长势喜人的玫瑰花,考察团成员纷纷合影留念。以色列人用辛勤的劳动和聪慧的大脑,实现了荒漠变“绿洲”的神奇,让每一个来访者叹为观止。先进的农业技术,让沙漠开满鲜花,丰富的农产品供应更使以色列获得了“欧洲厨房”的美誉。
在以色列,1955年,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5人;2000年,一个农民可以养活90人;到2015年,一个农民可以养活400人……60年来,以色列玫瑰花每公顷年产达到300余万支,棉花亩产达1200斤,柑橘每公顷年产达到80吨,西红柿每公顷单产达500吨。辣椒、黄瓜、茄子等蔬菜单产均为世界最高。
金正大肥料河南郑州中牟代理华庆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书庆如获真经地说:“国内水肥一体化如何做到低成本、高产出,样本就在以色列。”面对当前中国农业缺水、缺地的现实,以色列的“沙漠农业”正是中国最好的节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