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让土壤恢复活力刻不容缓

网友投稿  2015-01-19  互联网


  目前中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2014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环境状况调查公报》显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在20多亿亩耕地中有近五分之一调查点位被证实污染。


  中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刻不容缓。1月11日,北京友谊宾馆,首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战略论坛在这里举行,一时间,全国上上下下的目光全都聚焦在这里。


  聚焦农田土壤治理


  由全国肥料与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化工研究院土壤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和北京澳佳肥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战略论坛,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也吸引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国内外、境内外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的代表纷至沓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来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处长丁敏来了,环保部环境保护生态司土壤处处长张山岭来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综合处处长贾文涛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处长余友成来了,农业部种植业司耕肥处副处长仲鹭勍来了,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来了,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徐大刚来了,上海化工研究院土壤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商照聪来了,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玉锁来了,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吴龙华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马义兵来了,农业部环保所副研究员梁学峰来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树文来了,国立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张尊国来了,JICA项目“中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开发计划”专家山下市二来了,北京澳佳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广祥来了,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正勇来了。还有80家对土壤修复深感有责任的企业代表来了。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中国化工报》、《农资导报》、中国石油和化工网络电视、《中国农资》等多家媒体出席并报道此次盛会。


  特殊嘉宾情系土壤修复


  在本次首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战略论坛上,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一位76岁高龄的老人充满激情地致信论坛——我是天津一位关注环境保护与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并寄以厚望的退休老人,有幸获悉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战略论坛,为关注环境保护与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的情结所驱动,冒昩向论坛与会者简述我对论坛以下期盼、建言和刍议:一是对首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战略论坛的期盼。盼论坛组织单位和与会专家、学者、参会人员以长远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求同化异,搭建切磋合作平台,为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领域发展战略提出可操作的建议。二是盼与会专家、学者、参会人员继续为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不懈努力奋斗,谱写土壤环境综合治理、造福子孙后代新篇章。


  这位老人还对首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战略论坛建言:着力污染土壤的源头治理,强化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将为国家立法、政府顶层设计建言献策提至议事日程。以“君臣佐使”辩证与整体思维,以新机制、新章法,强化互联网信息梳理,解决好“时、度、效”问题,为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统筹规划奠基。创建建言、攻关、会战、协作互动平台和常态机制。


  这位关注环境保护与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并对此寄以厚望的热心老人叫沈宗琪,曾任天津市科技委员会综合处副处长,主管区域环保工作,曾被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聘为首届国家星火奖评委,对环保有官、产、学、研履历,退休后一直关注环保,筹划并推进以农业为基础的环境友好新型战略产业实施。


  土壤修复人人有责


  中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土壤修复日益紧迫。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北京澳佳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广祥告诉记者,目前造成农田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污染源增加与土壤自净能力下降(与土壤有机质的流失密切相关)。为此,澳佳肥业积极参与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注重环境友好型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积极倡导和推进科学施肥、科学用药,提高肥药利用率,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


  冯广祥说,企业的责任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生产合格优质的产品,不生产不销售不合格产品,特别是重金属等污染物限定超标的产品;不使用或减少使用可能给土壤带来二次污染的材料,如化学合成的粘合剂、防结块剂、树脂(塑料)等不可降解的包膜材料、废机油、色素及高毒性高残留农药等。


  冯广祥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能够在农田环境综合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新型肥料、土壤改良剂等产品予以重点支持,推动企业开发更高效的新产品、新技术;鼓励偏重污染农区的农户使用有益于土壤修复的农资产品,并予以补贴,或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运行。澳佳肥业就是北京土肥站“北京农业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单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


  土壤修复迫在眉睫


  此次参加“首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论坛”的既有环保、土地专家,又有法律部门的专家;参加的企业既有化工企业、农业企业,又有专门做生物研究的企业。所以说这是一个跨界的会议,这个会议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


  在这里我主要谈三点:


  一、要充分认识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和极端紧迫性。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倒,数量要保证,关键是土壤的质量要做到可控、可持续。我感兴趣的是会议论坛题目叫“综合治理”,而综合治理的标准、目标是“让土壤恢复活力”。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好,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土壤污染的情况各不相同,土壤的治理必须要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效果。


  二、化工企业要主动在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中发挥大作用,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因为化工企业不但担负着生产化肥、农药、农膜、腐植酸等农资产品的生产责任,而且还担负着石油化工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达标排放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在农业土壤修复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石油和化工企业要主动同农业部门、农业科研部门加强合作,尽快形成农田环境综合治理的大分子、大平台,唱一台土地综合治理的恢弘“大戏”。




  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徐大刚:


   承担社会责任


  近年来,由于中国农业生产坚持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导致土壤肥率下降,耕地质量退化,粮食产量和农产品供应面临挑战。加上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过量低效利用,以及工业“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农田土壤综合质量退化,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正是出于对中国农田土壤环境严峻形势的关注和忧虑,上海化工研究院联合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北京澳佳肥业有限公司和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本次论坛。


  作为首届论坛,我们将主题定位为“让土壤恢复活力”,就是希望借助此论坛给致力于农田土壤环境治理的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搭建起一个交流和共享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希望打开一扇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大门,唤起全社会的共鸣和各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整合并优化现有的呈现碎片化的农田治理技术。打造产学研资本共同参与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探索区域治理、示范推广的农田综合污染和质量提升工程应用路线,加快先进技术研发,为国家有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与规划建言献策,推动中国农田综合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一)趋势研判: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处长丁敏:


  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任重道远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于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专题调研,分别去了七个省了解相关土壤污染情况。二是委托环保部给我们提供了一份草案《建议稿》。三是组织了几次专题研讨会。2015年我们将走更多省份,结合标准问题、监测问题、资金问题等重点专题做调研,开专题研讨会。目前土壤防治工作的成功模式还很少,我们期待在下一届论坛上能有一份内容比较丰富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综合处处长贾文涛:


  加大损毁土地的复垦力度


  当前全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城乡建设用地双扩对耕地保护形成了双挤的局面。从农村建设用地来看,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具体点位规模不减反增,现在实际上是呈人减递增的逆向发展趋势,散乱、废弃、闲置、低效率问题普遍存在。从城镇建设用地来看,主要呈现了“摊大饼”式的蔓延式扩张趋势,闲置问题也十分突出。


  现在全国土地整治主要分成几类:一是农产整治。去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以前建设8亿亩高标准农田。二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三是提升城镇集约节约用地水平。四是土地复垦,包括生产建设破坏和挖存、塌陷、压占所破坏的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五是把未利用地开发成耕地。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将开展的试点列入,同时启动了湖南的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损毁土地的复垦力度,探索开展受污染严重耕地的修复工作。


  农业部种植业司耕肥处副处长仲鹭勍:


  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三项工作


  在耕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治理工作中,农业部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指导思想上,在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方面提出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摸清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基础,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污染修复治理为重点,以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为途径。


  二是明确了治理原则。我们提出了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要遵守“坚持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坚持普查先行、统筹规划,坚持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坚持农民利益为先的原则”。在技术路径方面,农业部提出了首先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控制“三废”及水体对耕地造成的污染,切断污染源进入耕地的途径。其次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和农作物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的大小,依次改种低积累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确保使用的农产品达标。


  三是落实土壤耕地质量的改良和修复措施,通过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叶面肥、生石灰等土壤调理剂,降低耕地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逐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


  环境保护生态司土壤处处长张山岭:


  土地修复产业链将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土地污染以轻微和轻度污染为主,但中度和重度污染问题应该受到重视。从土壤监管角度来看,由于存在法律法规缺失、标准不完善、监管监测能力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中国土壤环境治理面临诸多挑战。根据国情,当前防治重点一是农用地,重点是农田;二是建设用地,重点是居住等敏感用地。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沟通、协调问题,是让农民理解、支持并参与进来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国家重视程度提高、媒体和公众关注、科研项目投入加大,修复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部分问题需要注意:一是项目立项之前相关的资料和基础情况要调查清楚,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到这块。二是项目建议书,如果条件具备的话,希望能够在具体的实施环节,按照工程项目思维方式进行管理。三是确定修复目标。四是技术比选问题,要经过经济分析,确定技术路线。五是工程方案设计,避免衍生问题及二次污染。六是费用预算难度较大,这与我们现在的技术和推广规模也有关系。


  (二)科技前沿


  上海化工研究院土壤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商照聪:


  土壤修复呼唤肥企参与


  农田土壤的多元限制因子决定了综合治理的必要性。比如虚高问题,看似氮磷钾很高,但正是因为氮磷钾的过量投入,不但造成作物营养要素匮乏和品质下降,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而且土壤的微生物种群及生物多样性会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土壤贫瘠。


  针对农田土壤出现的生产功能和环境功能退化,目前的技术研究热点包括:土壤污染物的稳定钝化技术、污染土壤强化生物修复及植物筛选、污染土壤强化电动修复、污染土壤工程修复等。这是目前农田整体应用的技术,但真正示范应用的并不多。针对这些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层面,我们可以从作物营养与施肥、土壤改良与调理、作物培育与操作、土壤修复等多个方面采取适宜的治理修复技术,恢复和提升其作物生产能力,消除土壤污染,提高农田土壤综合质量。我希望通过这次论坛来打造一个平台,让我们做肥料的企业能够进入到土壤修复的环境里,做场地修复的企业进入到农田综合治理的环境中,全社会一起努力,加快修复土壤的进程。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


  用腐植酸重构农田生态环境


  腐植酸是动植物遗骸在微生物及地球物理、化学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分解和转化形成的一类大分子有机弱酸混合物。它是土壤的固有属性,是净化土壤血统的本原性物质,工业化利用腐植酸重在反哺土壤。研究发现,煤炭腐植酸与土壤腐植酸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分子量范围,具有一致的应用特性。腐植酸优化土肥新关系就等于优化了农田环境。腐植酸是土壤基础肥力永续利用的“团粒宝贝”。与此同时,它是土壤肥料的运转仓库,如果与化肥结合有着天然协同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稳定、缓释、控制作用,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量的约束,调控释放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有效物质合成,平衡各种营养物质,从形状上改善化肥质量。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玉锁:


  土壤防治采取三位一体策略


  目前土壤污染“防”与“治”面临很大压力,所以中国土壤环境管理策略采取了“分级、分类、分区”管理,在管理思路上有“防、控、治”三位一体的策略。这是目前中国对土壤环境管理的基本思路。


  以下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土壤修复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土壤里面有害的污染物拿掉,应该更多的是要追求“让土壤恢复活力”。所以修复要保持土壤的基本特性,恢复土壤的基本功能,维持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土壤修复模式。针对不同的修复目标和情景,修复模式的选择需要优化。目前我们倡导的是绿色、可持续、可操作、资源化的模式。特别是对于农用地要保持农用地的特点,在修复过程中要考虑到责任主体、运作方式、技术路线、修复主体等方面。三是土壤的特殊性。我们需要研究在土壤中哪一部分的污染物可能具有活性,可能再产生二次危害。农田土壤修复策略一定要整体考虑增量、活性、危害等。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吴龙华:


  农田修复要因地制宜


  土壤修复物理措施最彻底,但成本高,大面积应用不可行。因此,在中国农田修复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这需要考虑土壤学问题,包括学科问题,物理学问题,化学问题,生物学问题。物理学问题包括水分、质地、团聚体。化学问题包括pH、拮抗物质、养分(肥力)。生物学问题包括土壤动物、微生物。


  基于这样的原理,我们主要开展了锌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农艺技术研究,研究的因素包括收获方式、间套作、光照强度变化等。对多年生的植物采取留茬方式,能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标。研究表明,质地粗或团聚化程度好的土壤利于吸收重金属、利于植物生长,采取适当的农艺途径调控土壤氮素形态,可达到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目的。


  JICA项目中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开发计划专家山下市二:


  日本治理土壤污染主抓法律和科技


  日本农用地污染物主要是镉、铜、砷,其中镉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排放源中,最严重的是矿山采矿业废水排放造成的镉污染最多。1955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了“痛痛病”,就是镉污染引起的。


  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日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完善法律。相关的法律在1970年12月制定,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确立了应该采取的对策。比如,要进行监测灌溉,包括一些排水设施,停用过去造成污染的水源,以及对土壤污染防治修复研究提供一些支持等。另外,日本《肥料法》对污泥肥料里的镉有规定,这些肥料每公顷只能用2吨以下。


  2.通过水稻吸收镉。日本有差不多一半的镉是从大米中摄取的。所以,日本会利用吸收镉水稻的种植来去除污染,也就是种两季、三季的稻子不吃,让它来吸收镉,等到第三季以后的稻子再来食用。当然,日本的水稻非常注重质量,我们除了通过水稻吸收镉外,还开发了低镉水稻,确保它的品质。


  台湾国立大学教授张尊国:


  用大数据推进土壤治理


  台湾的农委会挂了一个匾:国以农为本。这是按照可持续发展农业提出的,而土壤是唯一的核心。但在以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台湾得到的经验是“工业成功,农业成仁”,也就是农业成为了牺牲品。治理土壤污染,首先要找到根源。对于台湾来说,水污染是主要问题,水出了问题带到农田里造成了土壤污染,这个比例占到了8成以上。台湾的农业用水占到70%,农业部门用掉120亿吨/公顷,以40公顷来看,每公顷用3万吨的水,有2米深的水要穿透农田到地下。所以,这2米深水的污染物就蓄积到农地,导致污染物浓缩了20倍。


  虽然政府也意识到土壤问题的严重性,但土壤的污染一直缺乏法律的支撑。直到2000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开始制定实施,才有所改观。而现在台湾关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加起来超过100项,建成了完整的法规体系。


  在土壤治理过程中,我们总结的经验是先把资料拿出来,把问题点出来,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汇总资料非常多,不同单位的项目也非常多,整合资料后放到云端供大家借鉴,避免重复建设。当然,要整合解决问题,必须有政府出面。所以我们现在在台湾都提倡政务要公开,没有保密性的信息都要公开,目的是通过大数据,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土壤治理。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马义兵:


  坚持分类分级的综合治理思路


  中国农田环境污染以镉为主,已经由点源向面源转化。根据分析,镉污染排在第一位的是粪便和大气沉降,这两部分都是属于面源的。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一定要在源头上控制。


  中国农田环境污染必须以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分类分级综合治理的思路。对于轻度污染地区,采用酸性改良制、高效钝化剂、低吸收品种、种植制度和农艺措施等低成本的措施进行治理;对于中度污染地区,采用农产品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消减技术,移除秸秆,严格控管;对于重度污染地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移除秸秆,修复技术先试点后推广,稳步推进,建立分级分类可操作性指标体系。


  可尝试在水稻低吸收品种审定过程中确定一个方法和指标进行认证,避免多品种专家同时评审造成的时间延迟。同时,在镉污染源控制、低吸收作物品种、轮作制度、土壤镉钝化阻抗低成本生产工艺、酸性矫正剂等方面的应用还缺乏标准和技术规范,切实可行的农田重金属镉污染防治的技术方案比较缺乏。


  农业部环保所副研究员梁学峰:


  多部门合力保障土壤安全


  我们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主要侧重在化学修复上,上升到策略上,目前稻田镉的修复就是要以化学钝化技术为核心,辅助农业措施,包括像水分、叶面肥、pH值。另外就是结合植物种植技术,选用合适的能够普遍推广的低吸收品种,通过三方面结合实现大米的安全生产。


  对于化学钝化修复技术,目前在多金属钝化材料的研制、钝化效率的评价、钝化材料的安全性、钝化材料的产业化及市场推广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认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因为现在农田污染、超标面积比较大,而且土壤的性质,以及污染的种类差异比较大,技术比较复杂。现在,在污染的源头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边修复边污染,这样就限制了修复效果。我们认为,钝化修复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环保、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通力合作来完成。目前,修复所需要的各个部门的协调,尤其涉及到生态补偿问题也是需要大家讨论的。


  (三)案例分享:


  北京澳佳肥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乔生:


  腐植酸有利于土壤修复


  中国耕地污染超标率为19.4%,面积比较大,不可能一味地换土修复,所以对于大多数农田来说还是以原位绿色修复为主。


  修复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削减。提高肥药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量,积极实施农业部提出化肥、农药零增长的路线图。二是还原。综合治理农田土壤的污染,还原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土壤结构里最重要的是有机质,有机质最重要的是腐殖质,腐殖质中最核心的成分是腐植酸,腐植酸是土壤的本原性物质,是土壤肥力和自救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常见的几种修复方式当中,腐植酸都能够发挥一些作用。譬如,在物理修复中,腐植酸可以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有利于吸附重金属;在化学修复中,在适当的条件下,腐植酸具有粒子交换、聚合、吸附作用,也具有增容的作用;在微生物修复中,腐植酸可以为这些靶向性非常明确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增值的环境。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正勇:


  标准制定中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农田土壤PAHs污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势在必行。然而,中国还未建立土壤PAHs环境质量指导值(筛选值),导致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面临有多大风险、该不该修复、修复的目标是多少等问题时无章可循。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出土壤PAHs环境质量指导值。我们借助一种通过物理化学的科学方法与生物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建立一种快速、科学的方法,评估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这个评估方法可以作为农田土壤标准制定中有效性标准的参考。


  得出的结论是,Tenax提取法能较好预测土壤中PAHs的生物有效性,但需要生物试验验证,同时提取方法有待改进。未来我们希望全面认识有效性机制、污染物有效性表征方法,包括污染风险评价、农产品安全生产、修复场地筛选、修复策略制定。


  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单俊伟:


  海洋生物助力土壤修复创新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其中,浒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矿物质元素,对土壤有活化作用。牡蛎壳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拥有氨基酸和糖蛋白,对土壤弹力和透气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对酸性土壤有很好的中和改良作用。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创新土壤修复技术的思路,一是采用可持续、易获得、资源量大、性价比高的海洋生物质进行合理搭配,以土壤调理剂产品为载体进行科学施用,达到土壤环境修复及作物健康生长的目的。二是肥料套餐的科学使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调节体系pH、吸附钝化重金属、增强区域微生物种类与活力。三是充分利用沿海地域资源优势,实现海洋生物高值利用,有效推动蓝色经济及绿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台湾业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夏安宙:


  加强监管验证避免重复污染


  目前台湾农田污染调查修复程序,首先是由环保署来启动调查工作,对每个地区进行分批调查。如果确定有重金属污染物,由环保署将资料交给县市环保局,县市环保局会依公告为污染控制场址办理食用农作物立即销毁及停耕补偿,未来休耕期间所有的补偿由政府提供。之后,针对污染农田进行细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办理污染修复工作,修复完成后进行第三方验证,之后将相关资料提供环保署。


  目前台湾农田污染修复方式以排土客土法为主,配合翻转稀释法,对经费合理运用。对于低污染地区可选用翻转稀释法,高污染浓度区或无足够供翻转稀释的土壤,可选用排土客土法或两者搭配进行。我们通过土壤肥力验证发现,农田污染地区有机质部分变化最大,这也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部分。


  建议污染调查应先做好顶层设计,由上至下全面了解农田土壤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产量。当发现污染应立即进行改善,阻断污染来源,避免问题粮食流入市面,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农田污染修复应加强监管及验证,避免多次修复。


  上海傲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勇:


  农地修复可通过ALLU工法实现


  农地污染的土壤修复项目有几大特性:一是中国的污染项目,包括农地项目往往很大;二是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这些年国外的污染物已经间接转移到中国;三是即使很好的技术和药剂,一旦遇到黏土就可能打对折;四是中国项目往往要求速度快,无论是场地项目还是农地项目,不会留很长时间;五是成本低。场地修复一亩地需要100万元,但农地成本要降到10万元以内,施工成本尽可能降到1万元以内。


  针对这几大特点,我们探索出可以通过ALLU工法实现农地修复。它的原理是,通过一台ALLU筛分破碎铲斗,实现筛分杂物、破碎土块、混合药剂、挖掘与回填一体化施工作业。ALLU的基本功能是筛分、破碎、混合、曝气、稳定。它可以加装在挖掘机的前端替换挖掘机铲斗,依靠挖掘机的动力来完成破碎筛分工作,十分方便经济。所以,在土壤改良中,采用ALLU工法,配合改良剂、钝化剂、有机肥等,可以快速、简洁、低成本地完成土壤改良目标。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01-19/33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