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产品求新型方向功能化

零零社区网友  2014-11-18  互联网

本届新型肥料论坛以作物解决方案、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微量元素补充、氮肥改性增效、土壤营养与微生物肥料发展等关键词展开。会议认为,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未来大田作物用肥将体现省工省事、成本优先的特点;经济作物用肥将体现高产增收、效益导向的特点。专家表示,未来的肥料不仅要为作物提供营养,而且要有土壤修复功能,也能为土壤提供营养。中国未来十年的化肥用量必将迎来拐点,作物高产和集约化种植的调整将加大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需求。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

肥料发展要关注土壤营养

新型肥料发展的总体方向是:通过对现有肥料与其他物料的组合以及对已有肥料功能的再认识,不断完善施肥装备,辅之以细化的科学施肥指导,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实现作物特定品质,实现肥料、作物与土壤、水环境的可持续和谐。

根据环保部编制的《土壤治污行动计划》公布的调查结果,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1.1%。耕地点位超标率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未来肥料不仅要为作物提供营养,而且要有土壤修复功能,也能为土壤提供营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对化肥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发达国家已经走入化肥用量下降阶段,未来十年中国化肥用量必将迎来拐点,肥料要向高浓度化、复合化、缓释化、多样化和专用化方向转变。除了水肥一体化外,肥料与土壤调理剂一体化也必然成为趋势。

未来肥料标准化方面,要关注肥料的质量安全,关注废弃物的使用情况;关注肥料施用技术、使用安全和农化服务规范;关注肥料科技进步,做好新型肥料标准制定和标准体系梳理工作。肥料标准化体系的调整优化主要是液氨、尿素、农用硝铵、农用氯化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等标准制修订,肥料分类、分级使用、命名原则等标准制定,腐植酸系列标准的制修订,土壤调理剂产品,仪器分析方法、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和标准制定等几个方面。

中国农业大学重大专项处处长段留生教授:

中国植调剂市场方兴未艾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内源的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是通过调控激素等信号系统来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安全性高。当前调节剂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登记对象涉及75种作物,56种用途,年应用面积超过2亿亩。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方兴未艾。

据统计,当前有效登记的调节剂产品有552个,占农药总数的3.3%。截至2014年10月底,调节剂登记企业309家,年销售总规模约10万吨。年产能在500吨以下的乙烯利企业84家,多效唑企业49家,芸苔素内酯企业39家,其生产存在产品重复严重、单品规模小的问题。同时,调节剂研发、生产、流通、应用、技术服务产业化协同性较差。

与肥料的补充营养功能不同,调节剂的主要功效是调节生长,但二者也相互影响。调节剂可改变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肥料通过改变内源激素水平进而影响调节剂的效果。调节剂与肥料很好的结合点就是药肥一体化,该项技术发展速度很快。

调节剂是潜力巨大的一类农业生物药物,其作用独特、不可替代;适用作物多、地域广;适应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生产需求;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农业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但是,调节剂也面临着用量少、生产规模不大、投入大、企业产品创新不足等方面的挑战。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文胜:

作物解决方案将成大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化肥用量大幅增加,作物产量没有相应增加,养分效率持续下降,迫切需要新型肥料及施用方式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当前农民的种植目标正从单纯追求产量到追求质量与产量、利益并存转变。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未来大田作物用肥将体现省工省事、成本优先的特点,经济作物用肥将体现高产增收、效益导向的特点。种植专业户使用肥料更专业、对技术有更高要求;更注重效益提升,价格不是很敏感;对产品选择很慎重,更在意示范证明和榜样的力量。

要成为作物解决方案提供商,首先要有完整的产品组合,可提供作物全生长周期不同时期的专用肥;底施、追施、冲施/滴灌、叶面喷施等各种肥料产品;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类营养物、有益微生物全营养覆盖的产品。金正大集团当前拥有硝基复合肥、大量元素水溶肥、微生物肥料等套餐肥产品,真正实现了更放心、更高效、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的。

另一个很重要的门槛是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金正大集团拟建设总部农化服务中心及100个区域农化服务中心。专家+专业设施,使过去流动的农化服务升级为驻点式的农化服务中心,提供更加专业和周到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金正大集团将借此提高渠道粘性,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将集团打造成“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国际锌协会中国项目主管樊明宪:

中微量元素肥料需求将增大

平衡施肥是个动态、不断发展的理念,集约式高产农业制度容易造成中微量元素匮乏问题,限制作物产量的提高和氮磷钾肥料的增产效益,因此,高产和集约化种植制度将提高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需求。全国第二次土壤调查结果显示,缺锌是中国第二大养分缺乏限制因素,全国土壤缺锌面积占到51%。

要想获取稳定的经济收益,化肥企业要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国外巨头也是这样做的。加拿大钾肥公司以产品多样化来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该公司的氮磷肥主要是尿素硝铵溶液和聚磷酸铵溶液,这两种产品也是配制液体肥的主要成分,在美国市场用量很大。据统计,液体肥料占到美国肥料用量的50%。

国外液体肥料发展速度迅速,就是因为液体肥具有使用方便、配方灵活、效果好,适用种肥同播、灌溉施肥、肥药同施、能与其他养分(硫、钙、镁和微量元素养分)和农药混合使用的优点,液体肥方便中微量元素的加入,更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便利。发达国家将硫酸锌加液氨配制成高浓度氨化硫酸锌溶液,用聚磷酸铵和尿素硝铵混合成富锌氮磷钾液体肥料,提高了硫酸锌的溶解度。国内的金正大、鲁西、瓮福、深圳芭田等企业都有含锌肥料生产。

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燕国胜:

“大三元”肥料受市场热捧

粮食生产尤其是高产区化肥过量使用现象突出,引发了肥料利用率低、土壤保水能力下降、作物根系不发达、土传病害严重、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土壤肥沃必需三项基础: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根际分泌物(凝集素)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协调营养供给,会促进植物稳健生长;但当外来物质(化肥)的加入超过“植物—分泌物—微生物—凝集素”系统协调能力时,就会改变平衡关系,“互作”协调效应就会改变或消失。因此,具有平衡营养、缓控释、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功能为一体的增值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

化肥可保证作物营养供应,有机肥有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功效,生物菌肥能够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微量元素能够解决生理病害。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根力多公司实现了有机、无机、微生物菌“大三元”全营养肥料的突破。驯化筛选的复合生物菌群可与40%含量无机肥料共存,采用70%有机质的动植物蛋白实现了对土壤有机质的有益补充。

相比于传统肥料,“大三元”全营养肥料具有明显优势。有微生物存在,可调控土壤新陈代谢,形成腐殖质,疏松土壤,保证土壤通透性;产生激素类物质,刺激根系生产,保证土壤体系的生物循环;食物链完整,降低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无机肥料的利用率更高,作物品质也会更好。发展微生物肥料是农业的必然趋势之一。

中国农科院、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赵秉强研究员:

化肥负面影响亟待解决

当前化肥发展存在产能过剩,资源保障水平低;品种类型丰富多样,但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整体水平不高,节能减排压力大;产品性能不高,同类产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效果不及国外;施肥装备现代化水平很低,施肥技术水平整体不高;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压力大,肥料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

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对化肥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部调查显示,全国流转耕地3.4亿亩,占全国农民承包耕地的26%;平均规模200亩的家庭农场87万家,平均面积50亩的种植大户287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万个;龙头企业12万家;为农民服务的经营性组织115万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正在提高,规模化经营正在推进。

当前肥料不合理施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由量变到质变。过分依赖化肥、追求高产、连作盛行、大量用药,导致土壤生态平衡和养分平衡出现问题。发展生物类肥料、功能肥料等新品种,有利于矫正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平衡,减轻病虫害发生。未来水溶性肥料、增效肥料、土壤调理产品将会是主要发展方向。

陶氏益农农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徐林林农艺师:

氮肥增效顺应现代农业要求

据统计,全国氮肥行业用天然气111.3万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11.5%;消耗能源约1亿吨标准煤,占煤炭产量的3%;水资源消耗量11.5亿立方米;氨氮、COD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25.5%和3.2%。提高氮肥利用率,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中国大田作物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仅有28.7%,可提高空间较大;每年通过淋溶、挥发等途径损失化学氮约900万吨,相当于年损失尿素2050万吨,价值约350亿元。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势在必行。

氮肥增效顺应了现代农业高效、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氮肥缓释增效途径有物理法、化合法和酶制剂法。物理法有硫包衣、树脂包衣、肥包肥,通过减缓氮肥溶出速率提高利用率;化合法指脲醛类肥料,利用土壤微生物分解缓慢释放养分;酶制剂指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通过抑制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让氮肥保存在土壤中。

陶氏益农公司的招牌产品硝化抑制剂能通过抑制亚硝化细菌功能,延缓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减少土壤中硝化—反硝化造成的氮损失,提高了氮肥利用率。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11-18/33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