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规模农业正来临 肥料面目求本真

零零社区网友  2014-11-21  互联网

在“农业产业化的新变化对当前农资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农资企业应该如何调整以顺应潮流,有没有逆潮流而动的机会,该如何实施?”的讨论环节,10位业内大佬各抒己见,一致的意见是这样的:相对于电商对农资营销的冲击,土地流转、种田大户的快速发展对农资行业的颠覆将更猛烈,这匹“狼”来得会更快。企业产品方面变革务必先行,复合肥将优势不再,单质肥、功能肥、省工肥将主导潮流。营销变革也迫在眉睫,尽管厂家直接向大户配送农资是趋势,但当前仍不能抛弃经销商,要努力把经销商培养成公司的作物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多位大佬提到,当前行业显得过于浮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回归肥料的本质。老总们认为,肥料说到底是农业生产资料,是一个资源性产品,是作物增产增收必不可少的物资,当做快消品、消费品,靠加大宣传、甚至忽悠农民来营销的时代该结束了。随着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势必将颠覆当前这种肥料高价位模式,因为新型经营主体对化肥的鉴别能力更强,竞价能力更高,把化肥当成生产资料后,他们会计算成本。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公司总经理杨华锋:

务必还原肥料本来面目

目前农资行业显得非常浮躁,都在追求盲目的增长。农资产品到底是生产资料还是消费品需要重新定位。大部分企业把化肥看成了消费品,希望通过高成本促销、高广告投入、高定价实现高利润。虽然目前很多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从中获利,但随着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势必将颠覆这种高价位模式。因为新型经营主体对化肥的鉴别能力更强,议价能力更强,把化肥当成生产资料后,他们会计算成本。

大企业应当针对这种变革进一步转变经营思路,不要再过多去包装外表,而应该为农业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小企业规模小,采购能力、议价能力差,成本自然比大

企业高,但这些小企业未来可以考虑注重某一个区域发展,生产针对某一种作物专用的肥料,利润同样可观。

目前农村种地的是老人妇女,土地较为分散,导致了一些企业将肥料当做快消品推广给农民。但随着土地流转的快速推进,未来的种植大户对行业都内行,企业靠宣传、甚至忽悠赢来市场不太可能了。山东一些地区的种植大户指明了要买尿素、二铵和钾肥,因此,未来复合肥产品的优势将不再。

鲁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吉涛:

高价产品必须要有服务

土地流转势不可挡,但涌现出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其一,农资必须回归到生产资料这个属性上来,它是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助力农业增产增收的,而不应该是快消品。其二,当前农资流通成本太高,务必要将其降下来。其核心做法是要将价格拉开,即一些产品保持低价,一些产品持续保持高价格。低价可通过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来实现,而高价产品靠服务赢市场。

农化和种植服务的高需求,是土地集约化的必然趋

势。鲁西集团将保持8个字的发展理念:发挥优势,缩小差距。发挥优势指发挥产品制造方面的优势,鲁西产品的产业链长,复制和扩大能力均较强。缩小差距是指鲁西在现有品牌塑造上有一定差距,之后将加大投入,并增加渠道,提高渠道为农民服务的质量。

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公司复肥事业公司副总经理张雄风:

为新型主体早做准备

我认为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因为当农业基础现代化具备后,土地肯定会集中耕种。从我们的分析来看,目前经销商对于传统农民群体有一定投机行为,但家庭农场是新型消费群体,我们针对这个群体做产品是必然趋势。对于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公司围绕产品升级和强化服务两方面来应对。

产品升级方面,为更好地满足新型经营主体对肥料的新需求,肥料产品也正在由通用型到专业化方向转变,包括有速效、长效还有功能肥料。祥云集团明年准备投产5万吨磷酸二氢钾和10万吨磷酸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原料肥直供。

强化服务方面,新型消费群体形成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现在还不能放弃传统经销商。前期我们在市场营销中,要求一县要有一个祥云村(一个村祥云的肥料覆盖达80%上),同时,我们也要求每个乡镇寻求一个合作社,全部用祥云的肥料产品。同时,公司加入广西甘蔗协会,开始在特色作物上进行探索,争取在种子、肥料技术等方面做一体化的服务商。

安徽辉隆集团五禾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主立庚:

安徽土地流转达30%

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势不可挡,据统计,目前安徽土地流转比例高达30%。辉隆集团也介入了土地流转。如果有政府扶持和资金资助,土地流转的速度还将更快。但凸显的问题是,很多人利用土地流转搞概念,导致流转管理良莠不齐。所以我认为大规模、高品质的土地流转还需两到三年时间。

我们自今年4月投产以来,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

零售商邀请到厂里观摩,请化肥研究院老师讲课,产品销量上去了,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直销模式可能会占据一片天地。

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剑:

服务多元化将是趋势

我认为农业产业化对农资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

个方面:一是渠道变革。原有客户的消失将倒逼渠道变革。部分企业对此的应对措施选择了直销,我个人并不支持这种做法,因为这违背了社会分工。二是产品变革。土地大量流转后,市场中的产品种类也将有所稀释。差异化越来越没有优势,未来的肥料品种又会回归单质肥料时代。三是服务变革。客户发生变化后,需要的服务也有变化。目前企业针对客户的服务是开农化会议,但当客户变成种植大户、合作社后,不仅需要农化服务,需要的可能是金融、渠道物流等其他服务。

住商肥料中国企业集团北方部部长张同磊:

土地流转速度出人意料

土地流转速度很快,快得有些出人意料,两个有趣的事情足以说明。第一,在广东佛山,农村的土地流转已相当成熟,政府为了鼓励流转特意出了一些激烈政策,被媒体报道为:农民已经过河了政府还在摸石头;第二,前期有些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了,后来又把土地流转回来了。

两个事情代表了土地流转不同的趋势,但对于土地流转,一定是代表农业发展的规律。作为一家化肥企业要做到清醒看、务实办、认真干。用什么方法来做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要去做。在这样的土地流转大潮中,企业参与的程度或许会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为了应对这样的变化,住商肥料也做了一些探索。譬如和隆平高科的合作,推进小麦种肥同播等等。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提出一个“农资整合服务联盟”的理念,意思就是我们不仅是肥料企业,更应该以肥料为载体,以服务为手段,通过行业内的共同力量,打造肥料具有的农业生产高产高效、省工省力的功能。这种整合也看到了效果,公司产品销量上去了,服务体系构建也在按部就班推进。

四川汇力农资连锁股份公司农化中心主任曾雪东:

企业应持续增强农化服务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开始对现有农资销售模式造成影响,在经济作物发达的地区更为明显。拿四川来说,很多中小型肥料、种子、农药企业已经开始与合作社对接,营销模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农业产业者不太懂技术,零售网点除了提供农资产品外,还需要提供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管理等一系列服务,机会还是有的。

众所周知,化肥行业的农化服务不如农药行业,化肥企业应该加强农技推广、农化服务队伍的建设,呼吁国家政策也应该在此方面给予倾斜。农技服务在企业发展中短期难见到成效,造成了企业重销售轻服务,希望这种现状能所有改观。

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市场总监燕国胜:

产品创新加强服务是出路

行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如何去应对这些变革,作为生产企业首先应该长好自己的羽毛。其一是产品创新。以往我们认为农民是化肥产品的终端消费者,其实土地才是化肥最终的使用者。所以企业在产品研发时应当更多考虑土壤的特点,研发的产品能够真正解决土壤板结、盐碱化、病虫害泛滥等问题。其二是加强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的结构决定了他们对化肥产品质量更加关注,这就需要企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服务和高性价比的肥料。

对于农资电商,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即可。我认

为农资电商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重新拿回主动权,不再为经销商过多做嫁衣。通过农资电商来平衡企业和经销商的关系,让经销商利益回归合理。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梁福伟:

进入大户的价值链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没有任何的资源优势,能

有今天这样的发展速度,核心在于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除了产品创新外,将营销战术创新的方方面面做到极致,才有了基层一线随处可见的史丹利销售专卖店。但我们也感觉到,做好创新真的很难。难在复合肥这个行业没有太多前人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把其他行业的经验应用到公司创新上来更难。在创新艰难的时候,我们的灵感来自于基层一线,那里有很多创新的思路。

农资电商、土地集约化、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正在对化肥行业产生着影响,未来如何面对,史丹利公司也一直在做探索。我们有三点感受:一、做好服务。服务是做出来的,但做好服务关键是人。没有人,谈不上服务。人又包括销售人员和经销商,如果保证两者都优秀,那么肯定可以做好服务。二、搭建平台。新型经营主体产生后,他们的议价能力更高,更会选择性价比高的肥料。如何得到新型经营主体的青睐,化肥企业不妨提早涉入作物全程种植解决方案中来。三、搭建模式。不管是合作社还是种植大户,化肥企业都要想方设法进入他们的价值链,不仅仅是农产品生产环节,还要包括金融借贷。

我认为,无论行业怎么变化,很关键的一点是:我们都离不开经销商。而且营销的本源还是踏实做产品,在做好产品上下工夫。

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启彬:

资源型企业将得天下

现在行业出现的浮躁,与对化肥产品的定位不清有关。化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品,企业这样定位,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我认为电商对农资行业来说不需太在乎,真正应该提高警惕的是当前快速发展的土地流转。随着土地集约化的加速,种田大户越来越多,这才是颠覆现有农资行业经营格局的“狼”。种植大户、合作社对农资产品要求更高,对价格要求更合理,也要索取更有价值的服务。未来农资行业、尤其是化肥产品最终要恢复本质,忽悠农民的情况将不复存在。真正有资源的化肥企业才有优势,确实为消费者带来价值的企业也将得到留存,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企业会被推向死亡。

本版专题本报记者马彦平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11-21/33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