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企业该以怎样的姿态存在?□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启彬

网友投稿  2014-11-07  互联网

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化肥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目前,化肥在产能和产量上,不仅大大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中国化肥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力量;同时,在肥料生产技术上,也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个时候,作为企业,应该好好沉淀一下,认真思考到底该以怎样的姿态存在,是极为重要的。

政策只会让一些企业倒下,不会让一个行业倒下

现在行业中有一些声音,说目前化肥行业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的确,目前化肥行业受到很多政策的影响,但是,我认为这些政策制定的初衷都是保证这个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在一个政策初出台时,的确会带来资源的重新分配与调整,从而影响一些企业的利益,但是,无论什么政策,最终只会让一些企业倒下,而不会让一个行业倒下。

比如说,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有的企业本身环保不过关,达不到国家的要求,最终的结果肯定就是被淘汰。国家控制出口,如果企业没有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不通畅,最终肯定也是要被淘汰的。而这种淘汰的结果是有利的,能够促进行业的进步。

随着土地流转加快,中国种植群体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些新兴的种植群体对化肥的性价比要求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他们更专业,不会只相信广告,会更注重价格、服务和质量。未来谁有成本优势,谁就会最具竞争力,拥有资源才是成本的最核心优势。目前化肥行业的主要资源磷煤已经被一些大企业控制了,没有资源优势的企业该怎么办?我认为,就应该在功能性肥料生产上拥有核心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状况,做好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不一定做规模最大的企业,而要做效益最好的企业

在过去30多年,农资企业一直走在规模扩大的道路上。企业的壮大带来了行业的快速成长,也带来新问题,那就是产能过剩。这是目前化肥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

由于产能过剩,导致资源过度消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加之目前化肥行业有些产品标准还不健全,有些企业假差异化产品之名,大炒概念,甚至制假售假,欺骗消费者。

同时,有的企业为了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还在盲目扩大规模。我认为,有些项目的上马缺乏理性。比如贵州,除了当地有磷资源优势外,本身不是一个化肥需求量很大的省份,而且地处西南,交通不太方便,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贵州建厂。当这些新增产能释放后,当地肯定消化不了,这些化肥的外运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

前段时间有报道说,某地吸引了很多化肥企业投资建厂,已形成了上千万吨的化肥生产规模。据了解,目前中国已注册的复合肥企业近5000家,产能几乎达到2亿吨,已大大超过了市场需求。这些新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加剧过剩现状。

当然,每个企业在进行项目规划时肯定都有自己的考虑,但从宏观上来看,相关管理部门在审批新项目时,应考虑一下其合理性与科学性,避免土地资源及资本的浪费。

作为企业,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一定要在保证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去扩大规模。要不断地优化和升级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近西洋肥业引进了新股东———浙江商会。此次改制转型之后,我们将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精诚合作,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我们制定的发展方略不是扩大规模,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是科学调整产品结构。将肥料发展方向定位在更加环保和提高利用率上。水溶肥料、药肥和土壤改良肥料,将是我们未来产品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二是进一步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大

循环经济投入,节约能耗,变废为宝,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充分利用设在贵州大学的技术研发中心,做好新产品研发,解决关键问题,努力找到更符合肥料行业发展的企业自己的道路,排除后顾之忧。

四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同时加大销售力度,扩大市场份额。

品牌的创建不是看你在广告上投入了多少,而是看你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少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品牌是什么?化肥企业该如何创建品牌?

我认为,品牌不是你在电视上做了很多广告,做了很多宣传,让大家知道了你的名字,你就有了品牌。我认为,好的品牌一定是要有好的服务与好的质量来支撑。有了这些内在的东西,与宣传品牌达到同步与协同,做到内外兼修,最终才能形成被老百姓认可并口口相传的品牌。

如果仅靠广告而没有内在的质量与服务支撑,广告带来的品牌影响终究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老百姓发现你的产品并没有如宣传得那么好时,还是会放弃。因此,这个品牌也不会长久。企业只有真正在服务和质量上狠抓落实,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你的价值,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口碑,进而形成有含金量的品牌。

对于这一点,我有很深的认识。西洋肥业算是行业里的品牌创建开拓者。西洋肥业是第一个请明星代言的复合肥企业,也是第一个在央视投放广告的企业。这些广告的投入及品牌上的策划,对于西洋品牌的创建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记得当时请赵本山做了公司的产品代言后,有很多老百姓拿着化肥袋子来找西洋肥业的产品,一度造成产品供不应求。

但是,有一点是西洋肥业一直坚守的,那就是对质量的把控。这么多年来,西洋肥业在养分含量上一直坚持最高限额。从西洋肥业出去的产品,养分含量基本都是大于标准的。另外,西洋肥业的产品是行业内唯一将磷酸经过三层过滤与净化、将重金属含量降到最低的企业,这些产品已取得国家环保生态肥认证。

所在,在品牌方面,西洋肥业的优势还是挺大的。我们是老百姓经过十几年使用、验证出来的品牌,是经过时间和实践考验的。今后,西洋肥业在质量上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肥料工艺上进一步改进,开发出一批功能性、环保型的好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我们会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为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套餐施肥方案。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化肥消费终端将由现在单家独户的农民变成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这些新的消费者有文化、懂技术,他们对化肥的鉴别能力更强,对化肥品牌也会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因此,他们不会被一些表面的、概念的东西所迷惑。所以,企业要认清这一点,一味地炒概念、做宣传而不去在产品内在上做文章,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不一定做效益最好的企业,要做最绿色、最环保的企业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效益好的企业,而且一定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西洋肥业自建厂以来,始终遵循“道义为先、信誉至上、以人为本、奉献社会”的企业价值观,并在创新发展中培育了“被信任,勇于担当”这一社会责任观,积极履行一个企业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如何去覆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呢?我认为,最基本的责任就是产品一定是合格的、货真价实的、环保的。现在有很多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目前行业内产品虚假宣传、炒作概念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偷含量的现象也大有存在。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化肥染色问题。这种染色完全没有必要,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每吨肥增加成本50~60元),而且污染了土地。现在国内很多土壤都出现了重金属超标问题,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威胁。作为生产者,一定要以更开阔的胸襟去看待自己的责任,真诚地对待我们的消费者,用心爱护我们的土地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过程一定要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年来,西洋肥业一直在这方面做着努力,并逐年加大环保设施的投资力度,做到了环保工作让“政府认可,群众满意”。

2010年,西洋肥业率先在贵州省内建成了脱硫设备体系。采取国内最先进的氨法脱硫技术,处理燃煤锅炉烟气和硫酸尾气。氨法脱硫工程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还产生了次生产品硫酸铵,为肥料生产提供了理想原料。这项工程被贵州省定位为环保样板工程。

建设磷酸氟吸收装置。2014年初,公司制定了氟回收装置升级项目建设倒排计划,项目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氟进行回收。现今这项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日产化工原料氟硅酸钠5~8吨。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即提高了氟处理水平,又规避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确保污水排放达标。2013年,公司在磷

石膏排泄方面全面实现干排。为了防止尾矿库发生渗漏,公司投入1000余万元对已经闭库的一期渣场和二期渣场进行了二次铺膜,并对泄水沟进行了铺膜处理,铺膜面积20余万平方米。厂区所有排水进入管网,确保污水全部通过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净化后循环再利用。

磷石膏处理是磷复肥生产企业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西洋肥业在磷石膏再利用上,同样走在同行业的最前面。早在2007年,西洋肥业就利用磷石膏研制出半水石膏粉、水泥缓冲剂等。现今,半水石膏粉已经广泛运用在建材等行业。公司已经与遵义捷浪建材有限公司、息烽红海建材有限公司和贵阳润鹏建材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开展了磷石膏再利用全面合作,每年大约消化磷石膏30万~40万吨,使沉睡多年的磷石膏变废为宝。在随产随销的同时,净化了环境,规避了环境次生灾害的发生,循环经济发展卓有成效。对于磷石膏再利用,公司计划在两年之内实现磷石膏生产堆放率为零。

引进先进技术,节能降耗。西洋肥业合

成氨分厂始建于2003年,自建成投产至今,由于生产设备陈旧和工艺技术落后,每年都是公司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最多的一个分厂,特别是电、煤等各类消耗均是公司的耗能大户,导致合成氨生产成本吨氨价位高于市场500余元。这个问题让我们压力巨大,也让我们下定决心实施彻底改造,扭转成本居高不下的被动局面。

2013年11月,公司与贵州福泰公司签订

了长期租赁承包协议。福泰公司在合成氨生产方面具有丰富的生产和管理经验,目前,福泰公司已经投入1.2亿元进行设备更新与改造,改造后的合成氨吨成本与过去相比下降近三分之一。这是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这些都证明,西洋肥业通过技术改造等

一系列举措,已完全告别了过去“傻大黑粗”粗放式的生产模式,逐步跨入创新型、环保型、节约型的先进企业行列。

尽管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要求,但作为一个管理者,我对自己企业的定位是:不一定做效益最好的企业,但要努力做最绿色、最环保的企业。告别了过去快速激进的发展,企业该以这样的姿态存在。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11-07/33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