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4年8月“忌氯作物”是误读误译专家要为氯基复合肥正名

零零社区网友  2014-11-04  互联网

2014年,在植物营养界最具轰动性的事件莫过于业界专家呼吁纠正“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多年来,因为这一认识误区,氯基复合肥的推广应用深受影响。更深层次的影响是,错误认识带给企业轻氯化钾、重硫酸钾的错误导向,由此引发的不合理施肥还带来各种问题,同时也给中国水溶肥行业的发展制造了瓶颈。

据了解,国外并没有“忌氯作物”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在中国传播这么多年,罪魁祸首是翻译之误。在8月中旬召开的一次行业研讨会上,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张承林教授告诉记者,他在科研试验及生产实践中发现,马铃薯、葡萄、柑橘、甘蔗、西瓜、浆果类(如草莓)等诸多被认为是典型“忌氯”的作物,在施用了一定数量的含氯肥料后并没有出现影响生长及品质的现象。为解开疑团,他查阅了国外植物营养学的一些经典书籍,最终找到“忌氯作物”的概念是对外文资料中“Cl sensitive crop”的误读及误译。

他说,准确地讲“Cl sensitive crop”应该翻译成“对氯敏感作物”,而不是“忌氯作物”。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敏感”的意思是“慎用”,是个中性词,“对氯敏感作物”准确的意思是作物对这个元素的反应更明显,不合理施用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并不表明这个元素对作物是有害的,必须禁止施用的。而“忌”有“禁止、忌讳、避免”的意思,“忌氯作物”的字面意思就是作物不能含氯,不能施用含氯肥料。资料显示,1999年,毛知耘、李家康等专家就提出用“作物的土壤氯容量”的概念代替绝对化的“忌氯”和“喜氯”等叫法。

张承林提出,作为一种微量元素,氯是作物生长中的营养元素。作物能否施用含氯化肥,如何施用要与土壤联系起来。要判断某种土壤能否施氯,最好的办法就是测定土壤饱和溶液EC值和氯含量,然后再根据作物决定用量。他介绍,毛知耘等专家的多年研究表明,除部分盐土外,中国大部分土壤及地区绝大部分作物实际上都可以持续施用含氯化肥。特别是在有降雨和灌溉条件的地区,施用含氯肥料是安全的。

相比科学施肥理念,过去“忌氯作物”的简单界定贻害无穷。由于长期存在误解,技术人员或营销人员推荐时,会告知农户有些作物是“忌氯作物”,要选用硫酸钾或硫基复混肥,不能用氯化钾或氯基复混肥。在中国典型的“忌氯作物”有烟草、马铃薯、葡萄、柑橘、西瓜、草莓、生菜等,现在几乎所有的果树、蔬菜、花卉、中草药材、甘蔗等经济作物都被认为是“忌氯作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氯基肥料的发展,也导致硫基肥料的盲目扩张。

张承林指出,“忌氯作物”概念的存在也影响了中国水溶肥的发展。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氯化钾因为价格更低、养分浓度更高、溶解速度更快,成为水溶肥的基础原料。在低浓度的清液肥中,氯化铵也可以做氮源。而中国现在生产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基本没有用氯化钾做原料的,而是用价格昂贵的水溶性硫酸钾或硝酸钾,甚至磷酸二氢钾。张承林表示,如果能用氯化钾做水溶肥原料,一能大大降低成本,二能解决快速溶解问题。相反如果不能接受含氯原料生产水溶肥,中国的水溶肥将无法普及和推广。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汉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纠正“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将有助于挖掘国内含氯化肥的市场潜力,利于氯化铵和氯基复合肥的国内消费和出口,对化解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能起到积极作用。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11-04/33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