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型肥料7大提问:来势逼人 前路迢迢

零零社区网友  2014-05-30  互联网

   

(图为会议讨论现场 本报记者 张四代 摄) 

    编者按  “今天,我们组委会把各位专家领导请到这里,就是想让大家畅所欲言,和我们的专家谈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让新型肥料事业发展的更好。”5月22日晚八点。深圳某酒店26层会议,本来只能坐下30来人的会议室,一下来了80多人。很多人早早地来到的会议室,但还是没有位置,只能站着倾听会议的讨论。这是第五届新型肥料学术会议为参会代表准备的一场咨询会,会议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兵主持。大会邀请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长李荣、国家化肥质检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王旭、国家化肥质检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中国农科院区划所研究员赵秉强、郑州大学教授许秀成、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高强等代表,对新型肥料发展中遇到疑问,展开对话式讨论。本次会议持续时间两小时45分,比预定时间足足多了1个小时。本报记者分四类问题进行整理。

成本: 下降空间不太大

    鲁西集团代表问:目前各种新型肥料对于作物增产的效果平均在10%左右,虽然经过推广农户可以接受,但还是价格比较高,销售利润低。请问生产成本是否还有下降的空间?
    赵秉强:总体看,新型肥料成本组成是基础养分和添加剂,基础养分是不能随便调整的,这影响到作物产量。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目前生产1吨增值尿素,通过增产带来的效益是2400元。增产得到的2400元,要让尿素企业每吨拿100元,经销商要给他们200~300元的推广利润,最后,农民获得2000元的效益。由于增值尿素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因此,推广增值尿素的过程中,国家获得了生态效益。这种分配对于国家、企业、经销商、农民都有好处。现在肥料增效剂已经降到每吨1万元以下,且添加量不是很多,未来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间不大,只能依靠企业加强售后服务,扩大新型肥的推广面积。

 

    监管 创新不会受羁绊

    中盐红四方代表问:关于增效氮肥定义,从农业部登记网站上看,加了脲酶或硝化抑制剂的氮肥才称之为增效氮肥。如果执行尿素标准,添加了腐植酸、谷氨酸、聚天冬氨酸的尿素,能否称为增效氮肥?如果不能登记,直接执行尿素的标准,能否获得市场准入?
    王旭:肥料登记明确,增效氮肥是指氮肥中添加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的产品,要求一是被确认具有抑制剂功能的产品,安全低风险,具有市场可流通性;二是具有生产技术工艺,能够检测。当前,稳定肥料行业标准和增效氮肥有些重合,增效氮肥限制多氮肥品种或两类抑制剂混用。建议企业在产品创新的同时,充分研究产品的适宜作物、适宜区域,综合评价其农学效应及生态影响效果后再进行登记。
    瑞星集团、五弦维代表爱问:我们引入锌腐酸尿素生产技术后,连续做了3年才把企业标准做好。各级部门能否在标准制定上减少程序,提高技术转化效率?
    商照聪:对于市场上出现的金尿素、多肽尿素、酶尿素,很多人专门找到我们做标准。对于这些产品:首先,要能够科学验证,为什么能增产,增产机理是什么,能够说清楚;第二,市场规模要接受,不能太小;第三,使用安全性得到科学权威确认。增效剂添加到肥料中,施入到土壤有没有产生次生危害,要有证据;第四,有一套科学的检测方法,加入到产品中,如何与其他产品区分,并且方法要可行。因为做标准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工作,有必要做才做。这也是一个标准要做很长时间才出台的原因。

    没有任何一项政策去羁绊企业创新的,包括标准,大多数产品先做企业标准也可以销售,为什么做行业标准呢?我觉得,一些大的企业,是被动创新,产品卖不动了才想办法。尿素、磷铵企业靠将尿素和磷铵全部转化为新型肥料是行不通的,也是活不下去的,因为大宗化肥主要还是作为原料销售,新型肥料只能作为有益补充。要把原料、装置、营销、创新等综合优势做好。此外,我们营销模式、宣传模式都要向国外学习,国外二铵中都有一定量的硝态氮,为的是作物苗期能够快速生长,但从来不说,让市场来说话。

    赵秉强: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是肥料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我们主要是针对传统化肥产品的特点不足进行增效改性,提升产品的性能。磷铵的问题,磷的固定是大问题减少,但同样的增值磷铵,其磷的固定比普通磷铵少,效果就是好。对传统肥料增效改性,使用1吨肥农民增收入2400元,有利环保,经销商和企业也能接受。因此,对于增值尿素,我们也不想制定标准,凭其效果让市场直接认可。但现在锌腐酸增值尿素的本色是黑的,与普通尿素的白色差异太大,因此就无法进入市场。我们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在尿素标准调整中,不要再规定尿素的颜色,让企业更好地去推广新型尿素。
    王旭:尿素、二铵产品创新与整体的产业发展有关。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创新及使用服务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还有空间。比如说,一个新的肥料进入市场要有配套的施肥方案,能够解决区域性问题,研究所应用区域农业是什么情况、用什么肥料,如果将新产品在当地推广,会产生哪些效果?如何向用户提供整套施肥建议?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企业的良好经验,立足国内市场,好好研究发展。

    四川企业代表问:从尿素生产企业来讲,脲铵氮肥是否属于新型肥料?当时制定这个行业标准,基于什么考虑?
    商照聪:制定脲铵氮肥行业标准,最初考虑的是混合氮肥行业标准。国内混合氮肥很少,但在欧洲、美国,各种氮肥结合的标准很多,如尿素硝铵溶液、其他混合氮肥。在制定这个标准的时候,我们看了很多混合氮肥产品,觉得UAN还不成熟,就制定氯化铵加尿素,硫酸铵加尿素的标准。至于脲铵氮肥是否是新型肥料,由于判定标准不统一这个目前还无法界定。当时制定脲铵氮肥还是考虑氮的不同组合对于氮肥利用率有促进,且田间试验示范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四川美丰代表问:当前复合肥与复混肥生产企业非常多,产量也非常大。复合肥与复混肥投建成本成本差距很大,能否将现有复合(混)肥国标中的复合肥与复混肥分开,通过提高门槛,提高标准,提高复合肥企业核心竞争力?
    沈兵:为规范复合肥市场秩序,促进复合肥行业健康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09年11月30日批准发布了《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代替2001年《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标准,新标准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当时争论最大的就是复合与复混两个概念。后来,我们专家组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氮磷钾在一个颗粒里,就不要分复合还是复混了。因为2001年的标准要求复合肥要能写出分子式,但现在氮磷钾复合肥是写不出分子式的,无论是化学反应造粒,还是物理造粒的产品。因此,恢复2001年标准对行业发展是不利的。

       肥料登记明确,增效氮肥是指氮肥中添加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的产品,要求一是被确认具有抑制剂功能的产品,安全低风险,具有市场可流通性;二是具有生产技术工艺,能够检测。当前,稳定肥料行业标准和增效氮肥有些重合,增效氮肥限制多氮肥品种或两类抑制剂混用。建议企业在产品创新的同时,充分研究产品的适宜作物、适宜区域,综合评价其农学效应及生态影响效果后再进行登记。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金尿素、多肽尿素、酶尿素,很多人要求我们制定标准。我认为:首先,对其肥效要能够科学监测,为什么能增产,增产机理是什么,要说清楚。第二,要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用量,不能太少。第三,使用安全性应得到验证。增效剂添加到肥料中,施入到土壤有没有产生次生危害,要有证据。第四,有一套科学的检测方法,有东西加到产品中,如何与其他产品区分,检测方法要可行。制定标准是非常慎重的工作,有必要做才做。这也是标准需要很长时间才出台的原因。我强调一点,没有任何一项政策会羁绊企业创新的,包括标准,大多数产品有企标就可以销售。    我注意到,一些大的企业当下处于被动创新中,产品卖不动了才想办法创新。我认为:尿素、磷铵企业靠新型肥料是活不下去的,要把原料、装置、营销、创新等综合优势做好。此外,我们的营销模式、宣传模式都要向国外学习,进口美国二铵中都有一定量的硝态氮,为的是作物苗期能够快速生长,但他们没把这当作卖点。    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是肥料科技创新的重要方面。我们主要是针对传统化肥产品的特点不足进行增效改性,提升产品的性能。磷铵的问题,磷的固定是大问题减少,但同样的增值磷铵,其磷的固定比普通磷铵少,效果就是好。对传统肥料增效改性,使用1吨肥农民增收入2400元,有利环保,经销商和企业也能接受。因此,对于增值尿素,我们也不想制定标准,凭其效果让市场直接认可。但现在锌腐酸增值尿素的本色是黑的,与普通尿素的白色差异太大,因此就无法进入市场。我们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在尿素标准调整中,不要再规定尿素的颜色,让企业更好地去推广新型尿素。    尿素、二铵产品创新与整体的产业发展有关。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创新及使用服务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还有空间。比如说,一个新的肥料进入市场要有配套的施肥方案,能够解决区域性问题,研究所应用区域农业是什么情况、用什么肥料,如果将新产品在当地推广,会产生哪些效果?如何向用户提供整套施肥建议?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企业的良好经验,立足国内市场,好好研究发展。  制定脲铵氮肥行业标准,最初考虑的是混合氮肥行业标准。国内混合氮肥很少,但在欧洲、美国,各种氮肥结合的标准很多,如尿素硝铵溶液、其他混合氮肥。在制定这个标准的时候,我们研究了很多混合氮肥产品,觉得UAN还不成熟,就制定氯化铵加尿素,硫酸铵加尿素的标准。至于脲铵氮肥是否是新型肥料,这个目前还无法界定。当时制定脲铵氮肥还是考虑氮的不同组合对于氮肥利用率有促进,田间试验示范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为规范复合肥市场秩序,促进复合肥行业健康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09年11月30日批准发布了《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代替2001年《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标准,新标准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当时争论最大的就是复合与复混两个概念。后来,我们专家组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氮磷钾在一个颗粒里,就不要分复合还是复混了。因为2001年的标准要求复合肥要能写出分子式,但现在氮磷钾复合肥是写不出分子式的,无论是化学反应造粒,还是物理造粒的产品。因此,恢复2001年标准对行业发展是不利的。

 

    推广 不要狗熊掰棒子

    吉林现代天丰、中盐红四方问:受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影响,新型肥料产品不好推广,像黑龙江省农垦,至今还有一些农民用老三样(尿素、二铵、碳铵),连复合肥都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地推广新型肥料?国家提出的缓控释肥补贴什么时候落实到位?
    李荣:肥料和农药在市场需求上有很大不同。农民追求的肥料是“古董型”,都比较恋旧;而农药,农民更喜欢求新。为什么?因为如果农作物得病了,大家急切地希望有特效药,能够快速起效。肥料就不同,如果一次用着不错,就会保持下去。因此,新型肥料的推广,要坚持搞实验、示范、推广,千万不能“狗熊掰棒子”,今天这里做了,明天那里做,没有持续性。
    今年在全国启动缓控释肥的补贴试点。中央财政拿出300万,确定了5个省,主要在玉米上做试点。据了解,最近山东的招标完成,该省财政拿出一些钱,搞了两个县。至于补贴怎么补,是招标补贴到企业还补贴到户,还在探索。最初的方案是,缓释BB肥的配方由农业部门提供,企业生产,然后补贴到普通肥料的价格,即:缓释BB肥如果2500元/吨,那么同等养分复合肥2000元/吨,那么这500元差价补给农民。具体操作还要看今年的执行情况,如果好,估计未来还会增加。
  

    肥料和农药在市场需求上有很大不同。农民追求的肥料是“古董型”,都比较恋旧;而农药,农民更喜欢求新。为什么?因为如果农作物得病了,大家急切地希望有特效药,能够快速起效。肥料就不同,如果一次用着不错,就会保持下去。因此,新型肥料的推广,要坚持搞实验、示范、推广,千万不能“狗熊掰棒子”,今天这里做了,明天那里做,没有持续性。    今年在全国启动缓控释肥的补贴试点。中央财政拿出300万,确定了5个省,主要在玉米上做试点。据了解,最近山东的招标完成,该省财政拿出一些钱,搞了两个县。至于补贴怎么补,是招标补贴到企业还补贴到户,还在探索。最初的方案是,缓释BB肥的配方由农业部门提供,企业生产,然后补贴到普通肥料的价格,即:缓释BB肥如果2500元/吨,那么同等养分复合肥2000元/吨,那么这500元差价补给农民。具体操作还要看今年的执行情况,如果好,估计未来还会增加。  

    使用 安全可控是必须


    天人、山东金谷代表问:控释肥行标有两大类:一种是热固性树脂包膜,一种是热塑性树脂包膜。长期使用对土壤有没有负面作用?我们注意到专家们进行的新型肥料试验结果有减产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另外,能不能有小麦一次性肥料?
    赵秉强:一吨控释肥加入30公斤膜材料,然后再混入BB肥后使用,平均每吨控释肥BB肥的膜材料已经很少了。一亩地耕层土壤有30万斤,将控释肥施入到土壤中,膜的量基本上就微乎其微了。另外,现在生产都是聚氨酯、植物油包膜的,差不多两三年就能在土壤中降解了,因此,控释肥使用对作物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是,在小麦上试验控释肥基本不成功,小麦生长期太长了。但我们去年研究了一种小麦一次性施肥,就是把一种25个养分含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每亩施用到80公斤,结果亩产500公斤,增产200公斤。但是两袋复混肥,确实价格太高了。今年我们尝试生产一种25-15-8有机炭基复混肥料,有机质含量5%~8%,暂且称为“碳基性复合肥”,这样就能把施肥量减少到40公斤/亩。希望试验能够成功。
    高强:你看的试验是东北玉米传统施肥(底肥加追肥)和控释肥的对比。通过试验我们发展,控释肥使用要有一定的产量限制,如果玉米每公顷产量10吨以内,控释肥是增产的,但是如果产量超过12吨,控释肥就没有传统施肥好。因为产量增加之后,控释肥后期营养跟不上了,无法达到作物生产的需求。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05-30/33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