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山东滕州春玉米长势良好。(赵文龙摄)
本报讯(记者赵文龙)目前,中国各地春玉米陆续播种,正式拉开了用药旺季的序幕。开始于种子处理的玉米病虫害解决方案,越来越被玉米种植户接受和重视,各个企业也使出浑身解数,争夺玉米用药市场,解决方案不断的优化,将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更好地帮助。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振营指出,玉米产量由种子、施肥管理、病虫害、气候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除气候因素无法预知和避免外,各个环节均可通过人工有效控制和缓解。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作物保护部张勇辉告诉记者,实现玉米产量的提升需要重点做好作物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生产方式及生产条件的变化,创造了适合某些病原菌积累的生态环境,导致病虫草害呈加重趋势。种衣剂、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等植保产品对减少产量损失是非常必要的。
为争夺玉米市场,农药企业各显神通,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少经验。山东科赛基农控股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苏跃认为,当前三大粮食作物价格持续低迷,影响了种植户的农资产品投资积极性。但玉米种子处理将是未来农药新的增长点,尤其是一次包衣处理能解决地下害虫与病害的复配制剂。因为近几年持续干旱或多雨等恶性天气频发,造成封闭除草剂的使用面积减少。见草施药是当前农民的常见选择,加之销售茎叶除草剂还有一定利润,故而都推广玉米苗后除草剂。如科赛基农今年含有安全剂的烟嘧磺隆系列产品销售非常火爆,硝磺草酮为主的复配产品销量也逐年上升。
正是得益于行业对玉米市场的重视和关注,使得玉米产量不断提高。吉林省吉林市经销商李成良告诉记者,当地春玉米已经完成播种。近年来,种子包衣已被农民普遍接受,因此地下害虫、苗期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植保人员的多年努力,当地农民不见病虫不打药的传统观念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此农药需求量较大,一些好的产品和方案被普遍接受,玉米产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和提升,每公顷产量可达2800斤。
新闻链接
据王振营介绍,东北地区主要玉米病虫害是丝黑穗病、矮化病和地下害虫。防治办法首先要使用抗病品种,然后是播种前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克百威、吡虫啉等化学药剂种子包衣。在黄淮海地区,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是粗缩病、根腐病和蓟马、二点委夜蛾等。种子播种前用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包衣处理,并避免与小麦套
播、适当推迟播种、清理播种行麦茬儿、或进行灭茬儿免耕直播等均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
近年来,玉米种植区域和主产区规模逐年扩大,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源条件。东北春玉米多年大面积连作,黄淮海主产区实行小麦-玉米轮作、套作和春、夏玉米混作;各地普遍采取密植、免耕、秸秆还田、机械跨区作业和高肥水管理等措施,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境,有利于玉米病虫源积累、传播扩散;且东北主栽品种对大斑病、黄淮海主栽品种对褐斑病抗性普遍较差,大部地区主栽品种对玉米螟抗性差,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另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4年夏季,东北中北部、华北东部、黄淮、江南西部、西南东南部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有利于以上地区二、三代玉米螟和二、三代粘虫的发生危害;多雨区的北移,也将有利于东北、黄淮海大斑病和褐斑病的流行为害;西北等降水少、气温高的地区,有利于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