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环保高效新型农资迎来契机

网友投稿  2013-12-20  互联网

□ 本报记者马彦平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3日在北京闭幕,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将于12月下旬召开,这意味着明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将发布。近日来,关于中央一号文件的传言已经是漫天飞了。猜测者认为,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央关于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基调渐趋明晰,“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即2014年一号文件或与“生态农业”有关,记者也同意这种猜测。

梳理过去11个中央“一号文件”可以发现,虽都聚焦农业,但各有侧重,都与当时不同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当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超越工业成为第一大污染源,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被提上了日程,“生态农业”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将是众望所归。业内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代表农业新型生产方式的绿色循环经济、废物循环利用、低毒高效农药和化肥领域有望获得政策的关注,而以生态农业为前提的环保高效新型农资,将展现农资行业的未来和新的发展空间。

生态农业成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推进乡村现代循环农业建设,要求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而循环农业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体现。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到新的阶段,中国用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用掉了世界35%的化肥。温饱问题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和农膜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近年来农业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就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第一位的是氮肥。部分人士指出,农业之所以成为第一污染产业,很大程度上源于化肥的过度使用。根据农业部最近几年的典型调查和定位监测表明,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其中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相当严重。如广州有50%耕地遭受镉、砷、汞等重金属污染;辽宁省八家铅锌矿区周边耕地镉、铅含量超标在60%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表示,农业污染的治理不可采取末端治理,只有生态农业才是解决面源污染减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良性循环,过度开发土地资源的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不能再一味地向土地要效益了。中央强调生态农业,说明对生态环境更加重视了,反映出农业发展方式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农业部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记者从多方面获悉,国家相关部委正

在就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展密集调研,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在山东调研时有一番表述,其中提到: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向外界传递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信号。

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习近平的讲话内容,基本上为即将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明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定了调。他认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农业的重要政策取向,“生态农业”将取代“石油农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2014年‘一号文件’八成是跟生态农业有关,不过具体有些什么条文,还不是很清楚。”李国祥说。

环保高效肥料将受宠

中央关于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基调渐趋明晰,“生态农业”或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也为化肥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受此预期的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概念股大涨。12月13日,芭田股份、史丹利、民和股份、诺普信等上市农资企业股价纷纷上涨,部分股票出现停涨。

在上述公司中,芭田股份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复合肥生产商,一直致力于新型复合肥的研究试验,该公司开创出原生态施肥模式,在国家测土配方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向终端用户销售最适合土壤性质的配方肥。这是化肥行业的典范企业,更是布局生态农业的超前者。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是对肥

料在中国农业生产中重要地位的典型写

照。据相关研究,中国肥料的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过量用肥也是全国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根源之一。多年前便有专家提出,中国化肥使用过多,不仅造成严重农业面源污染,还让江河湖泊富营养化、近海赤潮频发。

在“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业界认为,以往高产出依赖农化产品高投入的模式有望转型,在总量上降低农化产品的使用量,在结构上推广符合绿色生态的新型产品。

从国外生态农业经验来看,在化肥领域,首先是推广具有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规律同步、能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且适合种肥同播的缓/控释肥;其次是推广滴灌和水溶肥,借助微灌系统将肥料配兑成肥液,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因此,在生态农业政策的促进下,缓控释肥、水溶性肥等将越来越受政府、企业和农民宠爱,将成为未来肥料市场的主流。

记者了解到,南方“镉大米”事件激起了公众对土壤污染、生态农业建设话题的高度关注,也反映出中国18亿亩耕地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的现实,修复改良土壤、恢复土壤生态环境,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国务院印发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提出,到2015年要全面摸清中国土壤环境状况,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财政部与农业部联合印发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及即将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都为关注生态农业建设的肥料企业指明了方向。

目前,国内一批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正在开展土壤改良、污染防治及修复、生态农业建设方面的研究试验工作,部分科研成果已经产业化。同时,国内的腐植酸、有机肥、生物肥、生态肥、土壤调理剂、保水剂企业也纷纷将目光转向土壤改良修复及生态农业领域,行业的春天正在临近。

“以前一味强调国内粮食自给率,不惜一切夺取粮食增产,靠大量施肥来实现目的。现在看来,这种思路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要想实现转变,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刻不容缓,也为致力于环保、高效农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此类型产品未来将受宠。”业内专家这样说。

生物农药有望快速发展

在生态农业背景下,代表农业新型生产方式的绿色循环经济、低毒高效农药有望获得政策的着重关注,生物农药将迎来大发展。近年来,大部分农业污染事件都涉及到农业生态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对一些食品、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农残门”就像噩梦一样如影随形,众多明星企业深陷“农残门”。

业内专家认为,在生态农业的主基调下,生物农药部分替代化学农药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从2013年5月开始,环保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了草甘膦环保核查,针对农药生产环保污染进行严厉整治,这表明政策层对化学农药安全整治的决心日益强烈。化学农药生产将日益面临环保、政策等瓶颈,而生物农药将成为生态农业应用的主流。

但是,从实际发展来看,尽管中国是农药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但生物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却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中国已登记生物农药有效成分仅占农药登记总数的12%左右;制剂产品数量占整个农药登记产品数不到10%。

《2013-2017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需

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在中国农药行业中,生物农药工业产值为323.05亿元,占农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13.62%。而生物农药在农药生产中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2年上升幅度达到2.2个百分点,生物农药部分替代化学农药成为农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与国内发展迅速的市场相比,生物农药在全球同样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全球工业分析公司(GIA)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15年,预计全球生物农药市场将达到28亿美元。随着国内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监管部门对化学农药的限制力度不断加大,生物农药有望快速推广。

但是,由于存在见效慢、技术流程复杂

等缺点,农民往往不愿意使用生物农药。此外,主导品种偏少、制剂水平低、成本偏高、防治效果不稳定、应用主体培育不够等诸多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正逢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推出前夕,在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基调渐趋明晰的情况下,生物农药将有望搭上生态农业的顺风车,实现快速发展。”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说。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12-20/33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