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王红岩
从已知数据分析,近年来,国内进口复合肥数量基本在每年120万吨左右,因此,国内高端复合肥需求较稳定。而从新产能扩建来看,今年上半年复混肥料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38.22%,增速达到近两年新高。同期,化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714.04亿元,同比增长21.73%。高增长来自复混肥和钾肥制造业的贡献。
国内复合肥企业在加速分享复合肥市场份额。但是,复混肥料制造业高投资,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但同时也将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预示着复合肥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将加大。
复合肥进口量稳定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复合肥进出口总量为136.2万吨,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增幅30.7%。其中,出口4.3万吨,同比增长79.2%;进口131.9万吨,同比增长29.6%,贸易逆差为127.6万吨。
受国际后金融危机和国内出口高关税限制影响,自2009年以来,中国复合肥出口严重受挫。2010年政府启用新的关税政策,针对复合肥产品征收95%的高关税。面对如此高的关税,复合肥企业基本无法出口。2012年全年中国复合肥出口量仅4.3万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相比之下,2012年中国复合肥进口连续4年持续保持在100万吨以上的数量。进口数量能够持续保持相对高的数量,主要原因是进口复合肥在中国沿海地区拥有相当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市,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对进口复合肥的信任度较高。农民对进口复合肥的依赖性和认可度明显高于国内复合肥。
从国家对化肥行业长期执行动态高关税情况来看,复合肥出口基本没有任何期待,出口量不会出现特大波动。最主要是由于复合肥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并且享有国家用电补贴的优惠政策,在国家进出口贸易创汇总额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所以,“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复合肥征收高关税的动态调整政策不会放松。
从2006~2012年复合肥进口走势来看,未来一至两年中国复合肥进口数量将会继续维持在100万吨以上,但增长速度将会逐年放缓。
原因:一方面,随着国内大型复合肥企业的快速成长,产品技术、产品质量、服务指导都将会与进口复合肥相媲美;另一方面,国内复合肥与进口复合肥相比,一直有着价格优势,在同样质量、较好服务和低价格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购买方向将会逐渐转移。
从整体来看,由于国家对三元复合肥出口的限制,“十二五”期间复合肥出口前景依旧不被看好,而进口量也将会随着国内复合肥产品质量的提升而逐年下降。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复合肥进口量将继续保持在100万吨左右的数量。
进口主要集中于三国
目前国内使用的进口复合肥主要有硝硫基复合肥、硝氯基复合肥两种。从进口复合肥数量来看,占比最高的来自俄罗斯、挪威、比利时,其他还有罗马尼亚、芬兰、德国、以色列等。品牌包括俄罗斯的“阿康”“哈硕”、挪威的“海德鲁”、芬兰的“星王”、德国的“狮马”、罗马尼亚的“乐施”等。
进口复合肥的主要特点是,既可作底
肥又可作追肥,速溶速效,效果来得快,施后无任何残渣。近年来国内复合肥企业技术进步很快,进口复合肥的配方与国内企业生产的复合肥的氮磷钾养分配比基本差不多,但使用效果不一样。
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进口肥的生产
工艺较先进,多采用油冷却法,肥料表面光滑带小孔,国产肥很难模仿其颗粒外表和颜色。从使用方面来说,进口复合肥都含有硝态氮,硝态氮养分释放快;进口复合肥的五氧化二磷及氧化钾纯度较高,使用后基本无残留。
而从价格来看,进口复合肥比国产同等含量的复合肥销售价格每吨高1000~1500元,在经济作物面积较大的东南沿海水果产区以及山东蔬菜产区等,农户对进口复合肥的认可程度很高。
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三元复合肥平均进口单价为每吨559.15美元,同比下降0.86%。截至2013年6月底,华北地区45%氯基复合肥和硫基复合肥价格分别较2012年10月底下降10.81%和5.09%。与国内复合肥相比,进口肥的价格稳定性更高。
复合化率提升空间大
化肥复合化,对于农户来讲,针对农作物营养缺素,可以“对症下药”;对于企业来说,生产高技术含量的复合肥,也是改善化肥产品同质化、提升企业品牌;对于行业来说,这与《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至2015年施肥复合率达到40%”一致。
经济作物对肥料数量和配比的要求,普遍高于粮食作物,亩均肥料投入可达粮食作物的两倍以上,且大多施用复合肥。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复合化率。另外,测土施肥技术的推广也有利于提高复合肥的使用率。
据悉,中国复合肥需求提升空间较大。2010年中国化肥复合化率达到32.44%,但与世界平均复合化率50%、发达国家复合化率80%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复合化率有望继续提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提出,“至2015年施肥复合率达到40%”。行业分析认为,到2015年,中国复合肥施用量将达到2300万吨(折纯),2010~2015年中国复合肥施用量年均增长5.2%,高于化肥行业约3%增速。
化肥产量增速高于消费
从需求来看,今年受部分地区春耕推迟、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农产品价格下跌等影响,国内农资等投入品需求低迷。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国内化肥表观消费量同比小幅增长6.53%至4105万吨(折纯),增速较2012年明显降低。
而根据世界银行农业生产统计,中国单位面积化肥消费量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农业生产大国,并且在2002~2009年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09年,全球耕地平均化肥消费量122公斤(公顷用量,下同),美国是109公斤,阿根廷仅为25公斤,法国148公斤,而中国高达504公斤。因此,从多方面分析,中国化肥消费量平均水平或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增长速度或将放缓甚至下降。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化肥表观消费量增速低于同期农用氮磷钾产量增速,且增速位于历史较低水平,目前国内化肥总需求较为疲软。上半年化肥产量4018万吨(折纯),同比增长8.43%;化肥表观消费量4105万吨,同比增长6.53%。
2013年以来,化肥行业整体收入增速放缓。1~6月份化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17%至4187亿元,毛利率小幅降低。其中,氮肥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2.58%至1411亿元,毛利率同比小幅下降0.49%。受行业产能过剩持续、出口不畅及价格小幅下行影响,磷肥及复合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67%和16.78%(2012年同期增长率为12.34%和26.41%),行业主营收入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24%和0.64%。
复合肥产业面临整合
复合肥进入门槛低,导致复合肥产业较为分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截至2009年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生产许可证的复合肥生产企业达4400多家,总产能约为2亿吨(实物产能),平均产能利用率只有21%,产能严重过剩。在4400多家企业中,产能在30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占95%以上。
复合肥产品的价格受尿素、一铵、氯化钾、硫酸钾等原材料的影响大,且产业开工率偏低、产能增速超过需求增速,加上销售渠道对高利润的期望大,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整合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复合肥产业已经进入质量、品牌、资金、技术、服务等综合实力的竞争阶段。
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外产品在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暂时国内产品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