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先进农业是如何炼成的

网友投稿  2013-09-27  互联网

无土栽培

□本报记者吴俊生

满园蔬菜绿意葱葱,却找不见半点土;坐在电脑前,点下鼠标,繁重的灌溉和施肥工作轻松搞定;给偌大的农田喷药,无人飞机在三五分钟内就可完工……

这是记者日前在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见到的一幕幕景象。9月中旬,第三届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在北京市通州区举行,占地1100多亩的农业园,如今已成为展示前沿农业科技的舞台,向人们勾勒出未来先进农业的迷人图景。在园区走访期间,记者亲身感受到现代科技对传统农业赋予了无尽可能,正如在园区参观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员吴卫华所言:“农业最终的发展方向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些靠什么?靠科技!”

水肥一体:掀起施肥革命

在科技园,无论是温室大棚,还是露天种植,几乎都摒弃了人工灌溉和人工施肥,从较为粗放的水肥同施,到精准灌溉,这里展示了适应不同需要的多层次的水肥一体化技术。

最简便的水肥一体化以文丘里施肥器为代表,将其与灌溉系统并联安装后,水流经过文丘里施肥器时会产生真空吸力,将肥料溶液从敞口的肥料桶中均匀吸入管道进行施肥。

最精准的水肥一体化则是安设在主园区的一套滴灌系统。该系统通过铺设在地头的密密麻麻的管道,将肥料和水同时送到作物根系周围。在电脑操控下,系统根据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状况,自动调节灌水量和施肥量。据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还可以与手机连接,实现远程监控。

在水科技研发展示园内,记者还见到水肥气热一体化灌溉系统。原水经过过滤,送入净化桶,然后再接入施肥管道,实现水肥同步供给。而且,该套系统还装设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利用微纳米技术使臭氧在水中高效溶解,生成的微纳米气泡可延长臭氧在水中的存留时间,提高臭氧杀灭水和土壤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效能。同时,温室大棚配备有太阳能装置,在冬季气温低的时候,可给灌溉水加热,防止水温过低影响大棚室内温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套装置已经在山西某地成功应用,一套装置可同时保证五个标准大棚使用,生产的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除了上述固定式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在园区,记者还见到适合温室育苗的移动式喷灌车。据了解,该喷灌车臂长可达15米,一般两个小时就可完成一个温室大棚的喷洒工作。“除了浇灌和施肥,我们这套喷灌车也能喷洒农药。”演示人员告诉记者。

现代植保:日趋高效绿色

在农资领域,植保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最为直接,植保技术的革新是近些年行业的热点之一。在园区,以绿色生态为追求目标的各种物理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可谓令人眼花缭乱。

在一座玻璃温室内,记者看到四处悬挂着或蓝或黄四四方方的塑料板。就在记者大惑不解的时候,讲解员揭开了谜底:这些都是用来防治害虫的。这些塑料板的专业名称为黄板或蓝板辅助诱引剂,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原理和特异的气味诱导害虫撞板,并被板上的黏胶粘附。讲解员说,这种物理防治方法成本低,绿色环保,全年应用可大大减少用药次数,减少虫口密度,不会造成农药残留和害虫抗药性。

在园区一角,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参会代表带来的捕食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螨虫具有以虫治虫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技术。一位代表介绍说,螨虫分为杂食性和专食性,后者的防治效果更好。以最早被商业化生产的智利小植绥螨为例,该螨虫对叶螨具有高度专一性,在叶螨的生物防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上,如今的植保领域各种技术可谓百花齐放。记者在园区走访时了解到,种植伴侣植物和采取有机药剂防治都是较为可行的做法。前者如通过与其他作物配种大蒜、大葱、薰衣草等;后者如通过在大棚内悬挂温控硫磺熏蒸器,均可有效驱除目标害虫。

与生态相伴随的,高效化是植保技术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科技节期间,主办方在园区安排了若干场无人飞机喷洒农药表演,令参会观众印象深刻。据介绍,该无人机采取远程遥控,一次飞行时长达到20分钟。“一分钟内就可完成一到两亩的施药工作。”演示人员

的介绍让在场观众啧啧赞叹。

温室大棚:科技无处不在

中国的温室大棚面积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产量和效益却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吴卫华介绍,中国现有温室大棚大约5000万亩,其中一半以上是日光温室,但普遍单产较低,且环境差,生产条件不好,劳动强度很大,既没有给作物创造出最优的生长环境,也没能提供较为舒适的劳动环境。“温室大棚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提高产量和节能。”

借助现代数据技术,如今的温室大棚已经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记者在一处温室中看到,室内分布着各种无线传感器,所监测的环境参数涵盖了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日照强度等,这些数据经过远程传输后进入日光温室大棚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后,会根据这些参数在实时掌握大棚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发出各种指令,对大棚进行科学及时的管理,比如进行卷帘、卷膜、施肥、浇灌等操作。

事实上,完成这些繁杂的操作并不需要很多人手。在园区一角,记者看到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述各种数据和园区内的重要监控点都以视频形式实时呈现,工作人员只需坐在屏幕前,通过智能化操作系统就可执行各种管理任务,俨然成了发号指令的大管家。

先进的太阳能技术也走入大棚之中。在一处温室大棚外,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边聚集了大批人群,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大家津津有味地讨论着。这是一个太阳能加热温室,采用温室专用太阳能集热器,利用土壤和储热后墙储存热量,提高冬季太阳能利用率,改善温室的种植温度和环境温度,从而减少阴雨天气对温室种植的影响。工作人员解释,这套设备适用于太阳能丰富而气温很低的地区解决冬季种植难题。

蔬菜生产:迈进工业时代

中国是粮食大国,也是蔬菜生产大国,但中国大棚种植的蔬菜产量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吴卫华提供的数据显示,同样是蔬菜温室大棚,荷兰每平方米产量在40公斤以上,而中国平均水平在10公斤以下。“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专业化程度不够,只有实现工业化生产,我们的蔬菜产量和种植效益才能提上去。”

工业化就意味着机械化,对蔬菜生产而言,就是要实现从播种、育苗、移栽、覆膜、除草、田间管理到收获全过程的流水线生产,而在这诸多环节上,都必须有相配套的机械设备作保障。科技节上,主办方专门从欧洲多个国家引进了成套的蔬菜生产设备,现场展示了工厂化生产露地蔬菜的全过程。据介绍,参与此次展示的机械有德国和丹麦的配套播种机、意大利做畦机、德国移栽机、法国拱架弯折机、法国覆膜机、德国除草机、丹麦收获拖车等,通过对现有蔬菜生产工艺的合理调整和摸索,最终开发出适合国情的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值得指出的是,建设蔬菜现代化生产体系,除了先进设备的引进和研发,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对现行蔬菜种植方式进行改革,只有采取现代种植方式,才能便于蔬菜生产机械的研发和使用。“这就是农机农艺要相结合。”吴卫华表示。

无土栽培:开启农业新纪元

在科技节同期举行的研讨会上,农业专家介绍了蔬菜现代化生产的四种模式,其中高效无土栽培模式在专家看来前景极为广阔。

在园区,记者见到了蔬菜水培系统,满

园绿意盎然、瓜果飘香,但它们没有一个是从土壤中长出来的,而是生长在一排排立体塑料槽中,槽内装有生长所需的营养液。

除了上述种植槽,记者在园区还看到采取管道水培生产的方式。与前者相比,后者结构更为简单,而且兼具观赏性,适宜在室内园艺领域栽培蔬菜之用。

其实,水培只是无土栽培的一种,基质栽培应该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与前述通过提供营养液相比较,基质栽培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无土栽培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

无土栽培最大的优势是产量高。据介绍,无土栽培能及时合理地为植物提供各种养分,能最大限度满足植物生长不同时期的营养要求,能最大限度、协调合理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光等条件,因此,无土栽培作物生长快。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刘鲁江博士说,无土栽培对中国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欧盟,据了解,他们的蔬菜生产将在10年内取消土壤栽培,采取基质和营养液栽培。“无土栽培可以常年生产,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他说。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9-27/33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