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江苏省粮食行业十大领军型人才评选揭晓,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功能农业支撑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雪斌博士榜上有名。获选评价是:尹雪斌博士开创性地进行了功能农业的产业化,以粮食为载体,通过生物方法增加粮食中有益矿物质,提高了粮食的附加值。
在此之前,尹雪斌已经先后荣获苏州市“姑苏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等荣誉,功能农业已被列入苏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与中粮集团、江苏农垦、北大荒等大型粮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硒谷科技在2012年已带动功能农业产值4亿元。尹雪斌介绍,硒谷科技投身的富硒功能农业所带来的农产品价值提升,源于实验室和公司对被誉为“健康元素”的硒的研究和在农业生产中成功的产业化应用。
创新是一切科技的源泉和归宿。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雪斌介绍,功能农业的概念最早在2009年由中科大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赵其国院士提出。“狭义上讲,功能农业就是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或其他生物工程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广义上讲,还包括培育高功能物质含量的农产品,经深加工制成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领域。”功能农业是未来40年农业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绿色农业之后的又一次农业革命,而富硒农业是功能农业具有标志意义的代表。
中国土壤缺乏健康元素硒
硒(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资料显示,目前国际医学界对该元素研究的最热门方向,即集中于其最重要的健康效用――预防癌症和提高人体免疫力。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应补充50~200微克硒。研究显示,中国居民平均硒的日摄入量仅为40微克,远低于推荐的标准值,仅仅是美国、日本的三分之一。在缺硒严重的中国,居民以适宜的方式补充适当数量的硒,有助于健康改善,这已经是经过研究验证的事实了。
人体缺硒源于食物缺硒,食物缺硒的根源是土壤缺硒。尹雪斌介绍,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缺硒地区,中国是其中的一个缺硒大国。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疾病与环境因素图集》揭示,从东北三省起斜穿至云贵高原,占中国国土面积的72%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地带,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此间的粮食等天然食物普遍硒含量较低。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基本都属于缺硒地区。
中国2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约7亿人生活在低硒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食物中硒含量在0.02毫克/千克以下,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的数值最低限。即便中国部分天然富硒地区,也只有0.05毫克/千克。目前,中国人群食物中尚达不到每天每人50微克以上的标准补硒水平,尤其是缺硒地区人群,更难从食物中汲取,以达到补硒的目的。中国粮食主要种植地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均为低硒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从而造成全国性缺硒。
营养学专家经过反复试验得出,人体中血硒的含量标准值为0.10毫克/升,低于此值就会发生缺硒症。中国有29%的地区人均含硒量在0.02毫克/升以下,定为极度缺硒地区;有43%的地区人体含硒值在0.03~0.04毫克/升,为缺硒地区。换而言之,中国有72%的地区共15个省区受到缺硒的威胁。
食补串起安全健康硒营养链
怎样安全健康地为人体补充有益的硒元素,关键在于怎样安全可控地实现农作物――人类主要食物来源――硒含量的提升。
“我所在的研究机构和硒谷科技公司研究与投入于富硒功能农业,正是以上述原因作为理由和基础。而我本人,将把这当成终生的事业。” 尹雪斌表示,社会在发展进步,从吃饱吃好,再到吃出健康,农业生产被赋予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更高期望。而以科技推动和满足人类的需求,在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药补不如食补,人体对于硒元素的补充,这句脍炙人口的中国古话表达得恰如其分。” 尹雪斌介绍,与其他有益微量元素相似,缺硒会造成健康问题,但硒过量同样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通过提高食物中硒的含量,间接地提升人体内硒含量,是目前公认最为有效、安全、健康的摄入途径。”
自然界的硒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如亚硒酸钠,因为具有较大毒性,目前在日本、美国已被禁止食用。通过植物转化的有机硒,如富硒的谷物、蔬菜、水果等所含的硒成分,已经被证明是安全的人体硒来源。“目前国际作物加分行动(HarvestPlus),即把这种方式推荐为理想补硒方式。”
硒谷科技核心业务处国际前沿
“怎样把硒通过作物生长的环境和过程导入农产品,进而安全地为人体有效吸收,这是硒谷科技富硒功能农业的业务核心。”尹雪斌介绍,硒谷科技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高安全、标准化品牌富硒功能农业技术开发的企业,是根施技术富硒路线的倡导者和代表者。其研发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可提高土壤硒含量,并通过作物的根部吸收、自然生长、转化,最终实现富硒。硒谷科技是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的产学研项目,建立了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富硒功能农业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硒谷科技基于国际前沿的生物营养强化和纳米科技理念,致力于硒形态安全、硒含量定量可控的硒技术研究与应用,已累计申请富硒功能农业技术专利160多项,国际PCT 12项。硒谷科技的相关专利数量占到同行业过去20年专利总和的1/4,占到当前每年专利提交量的80%。是当之无愧的功能农业领域第一专利大户,也是国内唯一拥有百项发明专利、整套技术服务流程,专门从事功能农业推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为保障与客户联合培育高品质、安全的富硒农产品,硒谷科技积聚了由十位博士领衔的高标准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这些高端人才的舞台和战场,不仅是科研机构的实验室,更是作物生长的田间地头――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导入高适用性、实用性的产品。
凭借高科技服务增值型功能农业,从而串起富硒功能农业以健康为核心的价值链条。“适用与实用,是硒谷科技研发到推广的立足点。到目前为止,硒谷科技执笔制定了全部5项富有机硒农产品的地方标准。” 尹雪斌表示。
富硒农业拓展 农资版图
多年来,富硒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不重视标准和安全的状态。尹雪斌认为,富硒农业目前实际上还处在一个“消费不对称”的阶段。所谓不对称,是指一边是消费者特别需要能够真正改善健康的好产品,而另一边的农业和食品企业研制生产的健康产品也亟须让消费者分辨知晓。
“在这方面,政府需要推动标准制定和升级,媒体能在科学普及上传播、发表权威声音。一个行业真正有质量的发展,需要通过标准来规范它,做到产品有标准、经营有秩序、消费者能放心,这个产业的盘子自然就会大起来。”
企业是行业进步最活跃的细胞和推动力。尹雪斌介绍,硒谷科技目前选择了以B2B方式为主导的大客户营销模式。“前几年的起步阶段,采用这种模式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推广效率和示范带动效果。” 硒谷科技目前已与中粮、北大荒、光明集团、江苏农垦、金沙河面业、洋河集团等特大型、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富硒功能农业生产产品和种植解决方案。
更广阔的传统种植模式和传统农资渠道也是硒谷科技探索和关注的目标。尹雪斌表示,在现有“企业+基地+农场”的目标客户之外,零散家庭农场式的农业生产者在中国农业生产版图中仍居于重要位置。“通过研发简单普适的富硒农资产品、配套使用技术和推广模式,通过传统农资渠道,就可以实现在更广大范围内的土壤和作物补硒。这是我们探索的重要方向。”
“我们优先聚焦在大田粮食作物的富硒肥料研发上,其次是在果蔬茶等经济作物上的研发和推广,努力做到成熟一个,推广一个。”随着人们对硒的认识不断提高,硒谷科技将适时推出含硒有机肥、专用硒肥等系列产品。
尹雪斌表示,未来硒谷科技将通过增加差异化竞争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增加效益。通过上下游合理分工,以产品品质和服务保障,在各自的强项上发挥最大价值,这也使业务链条内的各种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硒谷科技计划在未来2~3年内,采取多种更为丰富的营销模式:产品+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技术服务以及其他特色模式等。“这几种模式同时存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技术不断创新和升级的落脚点。其中,产品销售模式,将可以与传统的农资渠道相结合,这将极大地提升富硒功能农业的推广面和和普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