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湖南机插秧一跃拔头筹

网友投稿  2013-05-24  互联网

□颜珂

2012年,湖南机插率实现了“惊人一跃”,机插面积比上年增长96%,增长率位列南方稻区第一。

从“为人育秧”到“为机育秧”机插与抛秧效率10∶1

湖南机插率快速增长的“秘诀”之一,便是“为机育秧”。

在浏阳市五塘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邹朝晖说,今年插秧进度比去年早了一个多星期,主要靠的是机械化育秧。走进邹朝晖的育秧大棚,天窗、喷灌、遮阳罩等设施一应俱全。“有了大棚,秧苗不怕低温雨水,育秧不再靠天帮忙。”

“这里的秧苗跟人工插秧或抛秧的有什么不同?”大棚内,湖南省农机局监督管理处处长刘毅,讲起了里面的“道道”———适合机插的秧苗,要求密度更高。插秧机作业时,秧爪抓取的是泥块,每个泥块面积约0.8~1平方厘米。密度高,才能保证秧爪抓取的每一块泥都有一株秧苗。

秧苗根系连接紧密,才能连片放到插秧机上。这就要求育秧时控水、控温,促进秧苗根系生长,使之盘结。“人工插秧、抛秧要求的秧苗,根系是不能盘在一起的。”刘毅说。

“为机育秧”,意味着让秧苗适应机械。为此,湖南省农机局专门编制了“为机育秧”技术规程,在全省推广。2012年,湖南省在60个机插秧示范县全部推行集中育秧,建起了37个工厂化育秧棚。

邹朝晖早已从中尝到甜头。“现在请个劳动力,每天工钱要150元左右,熟练工一天最多插3亩多田,插秧密度还不能保证,每亩田最多插9000多兜秧苗。一台高速插秧机,一天可管40亩田,每亩秧苗大概2.2万兜。”去年,邹朝晖做了一个小试验,机插的亩产量比其他方式起码高出50公斤。

刘毅说,机插与抛秧的效率比约为10∶1,即一个劳动力抛秧一亩所用时间,一台插秧机可插秧10亩。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机插亩产较之于抛秧,平均高出30公斤左右。

手工仍占大多数

机插率制约全程机械化

水稻第一大省湖南,手工插秧仍占大多数,湖南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并不讳言。2011年底,湖南省水稻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超过90%、60%,但机插秧率仅5%左右,距离30%的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小。机插率低,成为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最大瓶颈。

多重因素制约着湖南机插率的提高。湖南2/3的土地为丘陵,坡度较大的梯田又占了较大一部分,制约着机械化的推广。湖南为双季稻区,适应于单季稻区的配套育秧模式和机械作业行距在这里“水土不服”,农机设计尚不成熟。还有观念上的原因。王罗方说,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不同,农民很少想过育出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秧苗。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说,湖南、江西等双季稻主产省推广机插秧任务最艰巨、潜力也最大。插秧机技术难点在育秧,关键要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特别要推广集中育秧模式。现实的路径是通过培育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经营主体,发展育插秧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部提出了2015年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45%的目标,仅2012年,全国安排财政补贴资金11.2亿元,补贴农民购置7.7万台插秧机,水稻机种率达到31%,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合作社成示范“火车头”新增农机大户近万个

在湖南省农机界,周怀和他的二一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名气不小。他是工商管理硕士、海归,2008年周怀与搭档在长沙市望城区租下5200亩耕地种水稻,一开始就按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标准起步。最初因经验不足,他走过弯路。技术难题一旦攻破,规模化和机械化的效益立马显现。2012年,二一公司纯利润达200万元。

水稻机械化种植,周怀在湖南开创了许多第一。比如大棚育秧,再比如已在湖南推广的“叠盘育秧技术”,也是二一公司首先摸索出来的。二一公司的管理人员甚至被农机部门邀请,给大户培训。

种植大户、合作社在机插秧的带动效应更为具体。越来越多的农户向邹朝晖提出了代育秧和代插秧服务。邹朝晖今年育秧4.55万盘,除了供应自己的500亩早稻外,还代人育插秧1000亩。

不断增长的大户和农机合作社,成为带动机插秧的“火车头”。湖南出台了一系列颇具含金量的鼓励政策。仅育秧大棚一项,邹朝晖就拿了90万的补贴。“秧盘市价大约6块,今年买了4万个秧盘,政府补贴一半,加起来省了十几万元。”

购置插秧机,农户除了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还有湖南省各地的补贴。浏阳市农业局副局长邵桉说,今年浏阳市对购买25厘米行距的水稻插秧机给予每台1.5万的补贴。

2012年,湖南新增农机大户近万个,新注册农机合作社200多个。湖南省农机局计划今年培植发展育插秧大户40~60个,全省扶持4000户以上。据初步统计,湖南省今年机插秧面积有望突破1000万亩。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5-24/33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