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家庭农场的农资猜想

网友投稿  2013-05-10  互联网

新疆兵团某师棉花播种刘世全摄

□本报记者索荣

2013年一号文件给了家庭农场很大的发展空间,也让这一早已悄然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新模式带给所有涉农行业新的挑战和机遇。农资行业也不例外,从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的生产、销售,到为之服务的经销商,无不牵涉其中。那么,这种新型生产模式给农资行业带来哪些猜想?

从建设兵团到大农场

说家庭农场,必须提到开中国农场先河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从规模、效益和机械化程度来说,二者都可与美国、加拿大的农场PK。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大批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拉开了北大荒开发的序幕。目前黑龙江垦区已发展成为国内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资料显示,2012年垦区耕种面积4300多万亩,其中69.4%是绿色有机食品农作物。垦区农资供应主要由北大荒农垦集团农资公司承担,大部分走直供路线。在北大荒农场,农户种什么、用什么肥、用什么药,都由农场科技服务中心指导,科技部门通过测土提出指导性配方;农户作为产业工人,根据配方进行采购;农机部门统一播种。据悉,2012年垦区田间作业机械化率达97.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174个农牧团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2012年耕种面积近1700万亩,其中精量半精量播种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均超过70%。兵团农资主要由兵团农资公司提供,该公司在全疆建起了集配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区域农资配销中心和相应的物流配送中心,农资营销服务范围已覆盖兵团13个农业师和174个农牧团场。

土地流转出家庭农场

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

宁波、安徽郎溪等地出现了土地流转家庭农场模式。数据显示,至2012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约2.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1.5%,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超过270多万户。江苏省1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已达7000多家,大部分属于家庭农场。北方起步较晚,在农业较发达的山东,青岛、德州、滨州、威海等地绿色有机果品、蔬菜等家庭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据悉,目前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

从国内多地出现的家庭农场模式来

看,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较成熟,山东、吉林、陕西等地相对“青涩”。在记者眼中,上

海松江模式是当前家庭农场的先进代表。

上海松江自2007年推出家庭农场,到2012年末,家庭农场达1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亩,占到全区粮田面积的80%。当地耕作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按照户均2~3个劳动力,在农忙时雇一个工的情况下,单个家庭最多可耕种300亩土地。据悉,2012年松江家庭农场人均收入3万元,种养结合农场人均收入5万多元,加上各项惠农补贴,收入更加可观。

记者认为,其先进性不仅表现在比例高、收入高,更表现在其严谨的制度杜绝了不少随土地流转而来的弊端。

2007年秋,松江区出台政策,推行

100~150亩的家庭农场,且只许把土地承包给本地农村户籍的人。到2009年底,外地种养户基本消失。政策出台的原因在于,曾经松江区80%的农田都被外地农民承包,外地农民开垦无度。当地农民种田“稻麦两歇”,今年种一季稻,明年种一季麦。外地农民则是“稻麦两收”,一年收获两季。为了保证土壤肥力,无限量地施化肥,土壤板结严重。同时,外地农民私自使用禁限用剧毒农药,用过的农药瓶随意丢弃。

村集体流转方式杜绝了土地纠纷。从2004年开始,松江区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到村集体,由区政府出面将耕地整治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再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到2011年12月底,松江区土地流转面积25.1万亩,99.4%的土地集中到村集体。

农地用途管制。农忙季节可临时聘用短工,但不允许“常年雇佣外来劳动力从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活动”,“家庭农场必须亲自耕种,不得把所经营的土地转租、转包、转让”,一经发现,来年即取消家庭农场经营资格。家庭农场要服从镇、村安排的种植计划,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按照农技部门要求实施种植管理。

巨额资金补贴功不可没。2011年各级政府向松江家庭农场提供农业补贴2607万元,其中14%来自中央财政,40%来自上海财政,46%来自松江区财政。松江区向水稻农场提供每亩200元的流转费补贴,购买农机补贴最高占农机售价的70%,财政补贴占家庭农场净收入的3/5。

家庭农场农资采购量大,批发价进货降低了农资成本。

国外家庭农场的启示

无论在“人少地多”的美国、加拿大,“人

少地少”的荷兰,还是“人多地少”的日本、韩国,家庭经营都是最普遍的经营形式。

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9倍,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据统计,2010年全美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农场中,88%是家庭农场,占到全美总产值的79%。美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1~2种农产品,走“大型机械化农场”之路。拖拉机驾驶舱内有卫星导航系统,拖斗里可以放入种子或肥料,自动播种、施肥。他们使用GPS控制联合收割机、用生物技术提高产量、用期货合同来规避风险。上游的农资企业在种子、农药、兽药、化肥、农机和饲料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相关学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下游通过合作社组织,进行契约化生产,对接市场。

日本人均耕地仅为美国的1/37。耕地少,决定了日本实行专业化集约经营的“家庭式高品质农场”模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通过鼓励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推动土地经营权流动,鼓励农田租赁和作业委托等形式协作生产,促进农地连片经营和共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来实现有限且分散的土地尽可能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荷兰人均耕地面积为0.84亩,仅为中国的60%。高度集约化的荷兰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经营面积超过3公顷(45亩)的蔬菜农场有150家,花卉农场有1500家,很多农场从祖辈就从事作物种植。具有相同产品的农户组织起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供应合作社主要从事生产资料的联合批量采购和统一供应,包括各种农具、种子、肥料、饲料等,合作社本身不营利,降低了生产成本;农产品加工合作社负责农畜产品的加工及销售;销售合作社专门负责组织农产品大批量地向外销售,鲜花、水果、蔬菜等80%~90%都是通过拍卖市场销售;服务合作社是农民合作组建的互助保险公司、农业机械公司、农业科技试验推广部、农产品仓储基地、救济服务中心、农业管理辅导站等,专门提供各种各样的优质服务。在荷兰农民的收入中,至少60%是通过合作社取得的。在供应行业中,合作社在化肥和精饲料市场的占有比例为52%。在销售和加工行业中,合作社占有相当大的市场比例,牛奶占82%,蔬菜占70%,花卉占95%,甜菜占63%,马铃薯达到100%。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4,且分布不均,三国不同的模式都是中国的重要蓝本。

农资猜想

据农业部一项调查显示,现阶段种粮户的经营规模达到百亩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25%以上。

猜想之种子:当前我们的多数农产品单产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品种。种子播种不适应机械化播种,农产品很难机械化采收,品种抗性差、产量难以稳定,给管理带来很大难题。为了未来适应大大小小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农产品生产经营,基础和商业化育种现在就要有所准备。不难想象,代表最前沿的生物技术,随着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发展将成为可能。从技术上来说,土地集约化更容易设立隔离区域,同时与生物技术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种植理念更加一致。

猜想之化肥:美国已有1/5左右的耕地采用卫星定位测土配方施肥。简单地说,他们按照不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若干适应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当播种施肥机械田间作业时,由卫星监视机械行走的位置,并与控制施肥配方的电脑系统相联结,机械走到哪个土壤类型区,卫星信息系统就控制电脑采用哪种配方施肥模式。这种变量、精确施肥,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方法。科学配肥、卫星定位、机械施肥,是经典的美国农业。这恐怕是未来兵团和垦区的模板,而普通家庭农场,荷兰模式恐怕更实际。

猜想之农药:按照《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及灭鼠剂法》(FIFRA)规定,美国农药被分为普通用途农药和限制使用农药,如果农药对人类或其他有益类动物具有异常毒性,或已知对环境有显著影响,被列为限制使用农药。农药施用者须通过书面考试等资格认证获得许可。对于我们来说,专业化植保公司以及精准植保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猜想之经销商:荷兰供应合作社主要从事生产资料的联合批量采购和统一供应,该模式为我们展示了未来中国农资供应的前景。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5-10/33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