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以创新引领肥业再革命

网友投稿  2013-04-12  互联网

□本报记者吴俊生

服务创新———

农技推广直击终端

4月14~17日,第十五届全国肥料双交会将在中原重镇郑州举行,这将是一场肥料企业的盛大派对,更是一次肥料科技的集中展示。

站在本届展会的节点上,回溯既往,肥料行业从小到大,由弱而强,在与中国农业共成长的进程中完成了自身的第一次跨越;展望未来,为迎接产业发展的新挑战和肩负农业变革的新使命,肥料行业亟待重塑体系,在产品和服务上锐意创新,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二次肥业革命。

体系创新———

科学施肥的“顶层设计”

专家指出,化肥消费的高增长期已告结束,农业增产将更加依赖于科学施肥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当前,以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为核心的测土配方施肥就是这样的一个体系,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如同化肥行业的“顶层设计”,正引领着行业全方位转型。

化肥本是正负效应共存的集合体,在30年前,它对农业的增产效果远远大过负面污染;而30年后,它的负面效应渐渐浮出水面。化肥功与过、是与非的讨论已成为今天困扰行业进步的羁绊。

环境、资源和农业增产的三重压力是化肥行业当前需要攀越的三座大山,首当其冲的是农业面源污染。在18亿亩耕地上,每年大约1亿吨的化肥投入无疑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作为工业品,化肥又是典型的能源消耗型产业,粗放的施肥方式、较低的肥料利用率,既造成了污染,也加剧了浪费。更紧要的是,面对不断提升的农产品数量和质量要求,化肥行业必须从理念和实践上寻求变革。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自2005年国家大规模启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开始,这项涉及到政、产、学、研、

推诸多环节的科学施肥新机制对肥料行业显现出越来越大的牵引作用。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使用状况调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化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科学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简言之,测土配方施肥的总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的重大意义正日益凸显:一是增产明显,据中国农科院的数据,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平均增产15.0%,小麦增产12.6%,玉米增产11.4%,大豆增产11.2%,蔬菜增产15.3%,水果增产16.2%;二是节约资源,仅以2012年的统计数据看,通过农企对接,全国减少不合理施肥150多万吨,相当于节约燃煤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0万吨。

应该说,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测土配方施肥还在路上。就目前而言,它至少存在两大瓶颈有待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生产如何与以精确施肥为核心的测土配方施肥相对接,其中的推广难度可想而知;二是基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测土配方施肥在技术集成上还需下力气,要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困难意味着挑战,困难孕育着机遇,在测土配方施肥这套大体系下,肥料行业前方有一片更大的蓝海等待去开发。

产品创新———

为土壤提供可持续的养分

化肥的品类创新不仅是产业自身升级的需要,作为支农产品,它更要着眼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粮食提供健康的“粮食”,这已是新时期化肥行业肩负的迫切使命。

产品创新的坐标在哪里?从农业现实需要和产业自身瓶颈出发,未来化肥产品的创新应有两大方面:高效化和功能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高效肥药研发,类似的表述此前也出现在很多政府文件中。毫无疑问,肥料高效化是肥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以缓释肥和水溶肥的发展最引人瞩目。一般而言,提高肥料利用率,无外乎两条途径:一是少量多次施肥,二是发展高效缓释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前提下,后者才是符合国情的道路。缓释肥的优点在于减轻了人工、减少了用量、降低了污染,基于其巨大的市场优势,有文章预测,今后5~10年是缓释肥需求快速增加的时期,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0万吨。

而在发展水溶肥上,专家们指出,中国目前“缺水”比“缺地”更严峻,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是解决目前土地、水资源紧张,农资产品利用效率低的有效措施。有专家更是掷地有声地宣告:“复合肥的辉煌时代已经终结,水溶肥的崭新时代即将到来!”数据也印证了水溶肥产业发展的迅猛态势:2010年中国水溶肥年产量为60万吨,2011年为159万吨,到了2012年,水溶肥的产量与使用量均已超过200万吨。

如果说高效化是传统化肥行业应对挑战的自我完善,那么功能化则是化肥行业面对农业新要求的深化拓展。在这当中,近些年生物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的异军突起格外令人关注。

整体上,这类产品体现了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关切。近年来耕地质量和食品安全日益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据统计,由于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目前中国40%以上的耕地土壤已退化、1.5亿亩耕地被污染,每年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并有大量农产品受到污染。而上述三类肥料产品都具有调理土壤、培肥地力、减轻病虫害和提高作物抗逆性等多种功能。在专家看来,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有机肥、生物肥、土壤调理剂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肥料行业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在由生产、流通和使用组成的产业链条上,多数肥料企业在走到流通环节以后,再往前就力不从心了。这种运作特点可以概括为:重营销、轻服务。但如今,在农业需求多元化和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服务的重要性正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肥料是一种高度物化结合的商品,使用和生产同等重要。新时期的农化服务应该以科学技术为主导,以肥料为推广载体,将肥料生产、营销、施用有机接合,将农技推广与农化服务有机结合,为农民提供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产品,并提供测土配肥、培训讲座、现场指导等专业化农化服务,将农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

欣喜的是,近些年我们看到,国内一些

企业正在创造出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服务新模式。比如,以推广水肥一体化而为业内所熟知的深圳芭田,他们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三位一体”灌溉施肥技术:芭田灌溉肥料+芭田施肥方法+芭田灌溉设施。具体运作中,在肥料上,芭田实现了系列化;在设施上,尽量标准化、通用化;在方法上,集合国内外经验而成。

再如,山东金正大推广的种肥同播技术已成为农资行业的服务品牌。他们将缓释肥与农机结合,促进了技术、物资和服务的配套,从而实现了精良播种和施肥,减少了化肥浪费,减轻了劳动强度。

又如中农控股,其近些年推动建设的小型合作社同样开辟了一条农化服务的新路子。通过集中土地、规模化作业、科学种植、测土配方、提供增产增收方案、农产品收购加工等服务,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农民合理用肥、农业增产增收、改良土壤、降低污染。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4-12/33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