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涨声中天然气价改何去何从?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4-12  互联网

  连日来,有关天然气大幅涨价的消息强烈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天然气作为资源性产品,兼具公共产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资源价改的“小变动”,带给人们的却是“大触动”。一旦燃气价格全面上涨,将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哪些影响?面对气改的这块“硬骨头”,怎样理顺定价机制?在保民生与市场化之间寻求改革的平衡点,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核心难题。
  价改牵动各方神经
  近日,气价上涨传言引来舆论一片哗然,更引起了天然气下游企业的强烈关注。记者在采访中,陕西、山东、湖北等地的化肥企业纷纷表示,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提高天然气价格,将进一步加大企业用气成本,增大企业的负担。
  “我们企业早些年就实行了‘煤改气’,但按目前天然气涨价趋势,成本不断上升,而天然气上涨的压力很难转嫁到下游,产品价格难以上涨,企业将面临亏损,照此下去,我们只好走回头路,再行‘气改煤’。”湖北一家氮肥企业负责人无奈的告诉记者。
  除了天然气下游企业,城市居民对气价上涨也非常敏感。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4月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大幅度上涨,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3.5元/立方米。受此传言影响,我国陕西、山东、江西、北京等一些地方市民竟出现排长队抢购液化气的现象,有的甚至一买就是10年的用气量。
  与天然气下游企业和居民态度截然不同,天然气生产企业对涨价乐见其成。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在储量、产量、管道输送方面,都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巨头垄断。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气资源占天然气供应的80%左右。因此,中石油等巨头将成为天然气价格上涨的最大受益者。
  对于此次天然气涨价,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胡泊指出,低价的国产气和高价的进口气定价并行,是造成部分进口气企业亏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我国国内天然气供应对外依存度正逐年增高,但天然气进口气价与国产气价格相差却很大,而价格倒挂造成进口天然气经营企业持续亏损,让天然气涨价的呼声越来越高。
  据了解,2013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将达到530亿立方米左右,对外依存度将突破30%;西气东输二线在新疆霍尔查斯口岸的完税价格为2.02元/立方米,而多数城市居民用气价格也仅略超过2元/立方米。
  此外,期望天然气涨价的还有煤制天然气企业。“如果天然气价格再高一些,对于我们煤制天然气企业来说,定价机制就会灵活一些。目前,从成本来看,现行的价格难以支持煤制天然气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示范企业。由于项目投入过大,如果煤制天然气定价过低,企业投产后将面临亏损。”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明告诉记者。
  事实上,正是由于看好天然气未来的价格趋势,刺激了不少企业进入到煤制天然气这一新兴产业。
  据记者了解,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新核准了5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加之此前核准的4个,目前国家已核准的项目产能达到371亿立方米/年;规划中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则还有数十个,产能在千亿立方米数量级。
  业内专家表示,天然气价格上涨,可以直接刺激我国煤制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这有利于缓解我国天然气资源紧张状况。
  “虽然天然气价格上调是大势所趋,但出于民生等方面的考虑,天然气价改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站出来辟谣的原因。”胡泊表示,国内天然气价格涉及到的很多利益相关体。因此,国家在调整气价时顾及的因素也很多,对调价的态度也非常谨慎。
  改革方向意见不一
  事实上,国家早已意识到天然气价格的不合理性,并着手进行价格改革探索。
  据记者了解,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在广东、广西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试点,将现行的“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调整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即将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倒扣管道运输费后回推确定天然气各环节价格。当时,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曾明确指出,打算用两三年的时间,使全国范围的天然气定价符合这一新机制。
  如今两广试点已一年多,改革的声音又起。然而,对于改革的具体方向,呼声并不一致。总体说来,关于改革方向有两种意见:一是扩大两广的试点,二是增量改革。增量是针对存量而言,存量气是指用户上一年实际使用量,而增量气则为用户使用的超出存量气部分的气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人赞同第二种意见。对于两广试点的效果,业界有不同评价。
  有业内人士认为,试点时间较短,其市场化的成效还未明确显现,不应过快推广两广模式。 
  “两广的模式不是简单推到其他省份的问题,关键是平衡消费和生产。我个人倾向于增量改革、消化存量方案,到‘十二五’末实现完全并轨。这个方案可能更好推进。”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两广试点的模式,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然表达了肯定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两广试点提升了天然气价格变化的频率,刺激了供气市场的活跃度,平衡了供气及用气间的利益配比。”
  不过,宛学智也强调,两广是我国用气较为活跃的市场,虽然两广的经验对于用气情况相似的省份具有参考意义。但是,两广不足以展现我国大部地区的用气情况,其借鉴意义仍然有限。 
  “我国地区的环境、用气状况差异较大,天然气定价机制应因地制宜,在不同省份进行试点推广是较为可靠的做法。”宛学智认为,短期来看,存量气、增量气的定价机制可缓解中石油等供气巨头的负担。长期来看,天然气定价应遵从市场供求变化自行调整,从完善天然气市场的角度出发制定价格机制较为妥帖,同时设定天然气涨价上限,以此遏制过多投机行为进入市场。 
  不论最终采取何种方案,改革的最终方向无疑是扭转天然气价格相对低廉的现状。有分析人士认为,我国此前天然气价格已经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天然气涨价符合国际现状,也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度,并由市场化竞争对天然气价格进行调节,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不同省份用气状况不同,从2.5元/立方米到4元/立方米的价格比较正常。 
  “但从调整能源结构的大局考虑,天然气若调价过快,又将会影响天然气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的力度,影响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步伐;更大的副作用是,不利于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一业内专家表示。
  市场化任重道远
  天然气价格涉及国计民生,因此其改革动向十分引人注目。
  据了解,为了推动气价改革,2012年10月,国家先后颁布了《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把天然气价改列入“十二五”期间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但推动天然气市场化并非易事。“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具有较强的垄断特征,掌握资源的上游生产企业处于强势地位,缺少话语权的中下游然气公司处于弱势地位,消费者更是‘弱不禁风’。而上游尤其是出厂价与管输环节缺乏竞争,这将导致天然气产业链整体活力不够,市场化程度太低。”一业内人士表示。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指出,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
  据曹长庆介绍,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已经踏上了“最后一公里”。下一步需要深化天然气相关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即深入研究天然气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包括投资、建设、运营、气价形成和疏导机制,选择天然气管网接入等条件相对成熟的环节试点示范,循序渐进扩大改革范围和成效,从制度上缓解气荒,促进天然气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10年,我国天然气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而来的是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0%。被誉为市场化改革仍在路上的天然气行业,需要平衡好各方利益关系,加快天然气的市场化步伐。而从长远看,随着我国天然气来源的多元化和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天然气通过市场竞争终会达到供求平衡和价格的合理。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4-12/333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