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梅
汤丽
王震
七四化肥一站式服务大厅落成剪彩
七四化肥一站式服务大厅内员工们热情服务
七四化肥举办专场知识讲座
七四化肥举办的各种科普讲座中,妇女们也成为主力学员,并在会上关注《农资导报》
姓名:杨春梅(零售商)合作期:2年
合作感想:杨春梅讲,在与七四化肥合作前,只是经销农药和药械。两年前,七四化肥公司的人找到我们店,来谈合作。开始时有些犹豫,可没想到他们的老板亲自来了好几趟找我谈合作,就冲着这诚意,我也要好好地做他们的产品。
其实在蒙自市草坝镇, “绿通120”
是知名度较高的农资店。他们的知名度不是因为卖什么产品,而是因为他们充当了当地农民的“植物医生”。这不,记者刚到店里,就有两位农民拿着一棵茄子来看“病”。来问药的农民跟记者说,这几年,种个茄子都越来越难管理了,病害多,肥料也越用越多,稍不留神这一年的投入就打了水漂了。
杨春梅其实不是本地人,2007年自华东农大植保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工作,可以说是所学有所用。在周边村民心里,她就是标准的农技专家。两年前与七四化肥合作后,店里的经营从主打农药到药肥结合。杨经理笑着说:我们赚的是技术钱、专业钱、良心钱。这几年跟七四化肥合作,使自己的产品定位和营销思路发生了转变,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姓名:汤丽(零售商)合作期:超过10年
合作感想:汤丽的农资生涯是从1万块钱借款开始的,第一包化肥也是七四化肥公司的盛老板用拖拉机给送来的。这十几年,她的化肥从一年十几吨卖到了5000多吨,是七四化肥最老的客户之一。
说老,其实汤老板也才不到40岁,但
说起卖农资,她总把 “七四”挂在嘴边上。这么多年来,一直跟着七四化肥走,走得稳,走得快。从当年不会卖农资,到现在靠农资吃饭,多亏了七四化肥。汤丽说,七四化肥的营销理念领先、服务专业,很多时候,遇到生意上搞不明白的问题,打个电话,他们就一站解决了。记得两年前,七四化肥刚刚推广“大丁当”水溶肥的时候,“我真接受不了那么高的价格,5公斤的肥料,就要150块。我很多50公斤的肥料才卖150块呢。但我还是试了一下,没想到农民用了之后,对效果挺满意,回头客也很多。”
这一试,让汤丽知道卖化肥不是便宜才好卖,很多时候销售理念很重要。七四化肥用专业化的服务改变了她的销售理念,让她和七四化肥一起进步。
姓名:王震(七四化肥运营总监)合作期:超过10年
工作感想:“让我们一起成长”是七四化肥最新的营销理念,说是一种理念,更多的是公司的一种态度,其实帮助经销商和员工成长才是更好的选择。这些年的发展,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执著。市场一年比一年竞争激烈,厂家一年比一年多,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大,农资赊销问题严重,气候变化对销售的影响等等问题,让我们做化肥流通的企业压力越来越大。“你看,我头发都白了不少。”王震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跟随王震到了新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参观,这里是七四化肥的窗口,是智能化的服务区,也是七四化肥推行标准化服务的一个缩影。接待区、开单区、收款区、看报区、咨询区、展示区……让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次专业化的服务,称得上是“卖化肥的4S店”。当记者问到这么多年七四化肥发展很快,靠的是什么时,王震脱口而出几个字: “专业化和影响力!”是专业化成就了七四化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的成长。
来到肥料仓储区,这里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装肥料的大小车有十几辆。当记者问,这些年从事肥料销售工作有没有遇到遗憾的事?王震迟疑了一会说:“遗憾的事当然很多,但最遗憾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当地的农副产品很多时候卖不到好价钱。在这段时间,香蕉大量上市,不值钱,等过段时间价格涨上来了,结果农户没有香蕉卖了,其他农产品也是一样的。”
这些事,化肥经销者可能无能为力,比较遗憾,但也要实实在在地做一些能做到的事。去年12月份,王震去开远的一个客户那里,正谈着,来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买农药,价格是24元钱。结果这个小伙子说记账,意思就是赊着。王震忙上前问他:“哥们,24块钱的农药你也赊?24块钱是真没有,还是故意赊?”这个小伙子说,是真没有。后来王震了解到,他家里种了3亩大棚辣椒,地是自家的承包地,每亩投入要好几万元,已经连种了3年了,结果每年都得赔个2万多元。原因是,当地辣椒上市的时候,要不就是价格低,才几毛钱一斤,要不就是产量搞不上去。年年如此,所以只能到这里赊农药。这个事,对王震触动很大,他当场表示:“你家的3亩地,我们七四化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去指导,保证让你家的辣椒提高产量,并且保证品质,最低标准不比别人差。”小伙子高兴地走了。第二年,小伙子家的3亩辣椒获得了好收成,尽管收购价格不理想,但已经能赚到些钱,不至于赔钱赊农资了。做农业,其实亏本的主要原因还是不懂技术,看着别人
种什么赚到钱了,自己也跟着种,这叫跟风。在中国农业种植区,特别是南方经济作物区,这种现象最常见。术业有专攻,外行干内行的事肯定会出问题的,因为不专业,亏本很正常。
“现在国家的政策向农业倾斜,我们做农资的也很欢迎这样的政策。但我觉得力度还不够,应该让农户富起来,我们这个行业也会更好一些。”王震也希望一号文件中的家庭农场能尽快落实,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让农资人踏踏实实地为他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