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管理领域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3
月8日,在云南代表团驻地,当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来自云南边陲的全国人大代表赵云柱时,他略一沉吟,然后以夹杂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回答说:“一个是人,一个是法。”
赵云柱,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植保站站长,
1988年从农业院校毕业后,掐指算来,如今,他已经在基层植保领域摸爬滚打了25年。谈及老本行,他的话匣子就止不住打开了。
“基层植保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这就是我说的人的问题。”赵云柱说,目前农技部门在机构设置和专业分工上,在县级以上,针对农药、化肥、种子等不同领域均设立了专门的管理组织,有着明确的分工,但到了乡一级后,所有的管理职能都统归到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却不管事。”赵云柱总结道,农技推广网络在乡以下被削弱甚至中断,上级职能部门开展工作难度较大。赵云柱认为,植保部门既要行使行政执法职能,又承担了农技推广的重任,经常会面临人手不足、指挥不畅、机制不顺的难题。
长期工作在农药管理一线,赵云柱对涉农
法规体系建设和执法困境有着切身的体会。“农业口的法规多而软。”赵云柱向记者解释说,最突出的表现是有些法律条文非常模糊,弹性极大,让人无所适从。除此之外,执法程序也亟须
规范,尤其是农业部门内不同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有待理顺。“现在社会的法治程度越来越高,农业领域的部分法律法规该修订了。”
在农药领域,推广绿色植保和科学植保已是大势所趋。赵云柱说:“在这个问题上,农药行业面临的工作还很多很多,比如现在的农药包装比食品包装看上去还鲜艳,导致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误食;再如农药使用不当极易产生农残超标事件,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亟待加大力度;如何提高农民现代植保意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
要在法律法规层面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赵云柱透露,这次参加两会,他计划提交两份修改相关农业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议:一是建议修改《种子法》,二是建议修改《农药管理条例》。
赵云柱告诉记者,这是第二次来北京,之前的一次是多年前参加农业部召开的一个绿色防控会议。“我们砚山县种植有40万亩辣椒,在推行性诱剂、杀虫灯和黄板诱虫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砚山县还是受到农业部表彰的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呢!”赵云柱说。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吴俊生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