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页岩气开发热潮中的冷思考

网友投稿  2013-01-18  互联网

  

    ●我国页岩气、致密气资源相当丰富,技术可采资源量约22万亿立方米,大致与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相当,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
  
  ●我国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三类页岩气资源中,海相页岩气资源前景和现实性最好。我国海相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约8.8万亿立方米。
  
  ●在加快发展非常规天然气的进程中,致密气最为现实,应成为发展非常规天然气的先头部队。

 
  无论是迫于国内能源供给的压力,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一直以来页岩气都被各界人士寄予厚望,热度不减。新年伊始,股市上的页岩气板块表现更是亮眼。1月15日,页岩气板块集体拉高,涨幅达到2.04%,宝莫股份涨停、山东墨龙涨幅5.91%;而在前一日,宝莫股份、山东墨龙曾双双涨停,此外,海默科技涨8.00%,海越股份涨7.86%,恒泰艾普涨7.34%。这离2012年年底我国页岩气第二轮招标结果尘埃落定,已过去半月有余。
  但记者发现,面对页岩气上游勘探与资本市场的火暴,不少人心里其实还画有几个问号:我国的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到底有多少?其中最适合开采的又是多少?中国的页岩气开发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页岩气能成为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先头部队吗?
  不久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把国内页岩气的开发作为产业重大问题进行研究,组织专家对页岩气开发中的多个问题进行把脉。近日,记者带着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润生。
  资源丰富
  但应进行动态评估
  李润生告诉记者,页岩气是指以游离和吸附方式,主要赋存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系内部的天然气。我国主要沉积盆地的地质条件比较有利于页岩气资源的形成,拥有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三类页岩气资源,其中海相页岩气资源前景和现实性最好。
  我国与美国相似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重点分布在南方上、中、下扬子地区的下古生界,富有机质页岩集中段最发育的层位是志留系龙马溪组和寒武系筇竹寺组,横向分布稳定、厚度大,部分地区存在异常高压,含气量较高。以美国为参照系,采用类比法和含气量法开展评价,我国海相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约8.8万亿立方米。
  此外,我国海陆过渡相和陆相富有机质页岩,也含有一定规模的页岩气资源,但因目前资料太少,加之缺少国外可类比对象,难以给出准确评估。
  通过研究,可以概略评价我国海陆过渡相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万~2.5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从现有资料看,陆相页岩气也具备一定的潜力,值得期待,但其技术可采资源量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先导试验加以落实。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可以评价下来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11万亿立方米左右。
  李润生指出,目前有一组比较流行的数据认为,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5万亿立方米,其中海相页岩气为8.2万亿立方米,海陆过渡相和陆相页岩气占到17万亿立方米左右。事实上,美国获得商业开发的页岩气,全部赋存于海相沉积页岩。无论是从与美国对比结果还是我国自主研究来看,海相页岩气资源都相对可靠和现实,后两类页岩气资源无论给予过高还是过低的评价都还为时过早。
  李润生说,对页岩气的技术可采资源量要持慎重客观的态度,但也不能悲观。系统研究美国页岩气资源量和产量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其资源量和产量始终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即美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资源量是随着页岩气产量的增加不断变化的,资源量始终随着产量的增加和认识的加深逐渐上升。资源量是一个动态数据。例如2004年美国页岩气产量200亿立方米左右,技术可采资源量在2万亿立方米左右;2008年美国页岩气产量500亿立方米,技术可采资源量在17万亿立方米左右;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900亿立方米,技术可采资源量达24万亿立方米。我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的数据也会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当务之急
  试验区建设和技术攻关
  李润生表示,目前我国在四川富顺―永川、长宁、威远、重庆涪陵等地区已有多口井获得了产量不等的页岩气气流,表明我国页岩气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但我国页岩气发展刚刚起步,针对页岩气的勘探井还不到100口,获得页岩气气流的井占钻井总数的38%左右,且获得高产气流的井比例较低,要形成工业化的规模开发还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
  譬如,我国海相页岩含气量偏低、埋深偏大,具备高产条件的超压范围比较有限;我国海相页岩气存在经济性较好的超压和经济性较差的常压―低压型两种类型,并且常压―低压型页岩气在我国分布规模较大;我国海相页岩气有利区面积约20万~25万平方千米,大体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且多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地表条件较差,给工程技术和施工带来很大挑战;我国海相页岩气分布区地应力复杂,地下地层破碎较严重,运用美国的成熟技术,还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钻一口深度和水平段相当的井,目前需要的时间是美国的数倍,经济性面临挑战。此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会遇到比较突出的占地、用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页岩气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李润生看来,要实现页岩气的规模产量,当务之急是建立试验区。通过海相试验区、海陆过渡相试验区和陆相试验区的建设,加深地质认识,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气评价、勘探、开发和规模效益利用的经验和途径,建立页岩气开采利用的标准、规范和监管方式。同时,要在页岩全面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人工微地震监测、井场钻完井、测试和工厂化管理、气井投入后的递减规律研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投入力量进行深入的攻关研究,尽快实现突破,以保障页岩气的规模开采、效益开采得以实现。
  先头部队
  当属非常规天然气之致密气
  尽管页岩气俨然已成为业界眼中的香饽饽,但它是否能成为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先头部队呢?
  据了解,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简称致密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其中页岩气和致密气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据有关国际机构研究,全球页岩气、致密气资源量约666万亿立方米,大约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1.5倍。研究表明,我国页岩气、致密气资源相当丰富,技术可采资源量约22万亿立方米,大致与我国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相当,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
  对于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这一问题,李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加快发展非常规天然气的进程中,致密气最为现实,已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应成为发展非常规天然气的先头部队。”
  数据显示,我国致密气广泛分布于主要含油气盆地中,技术可采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目前,我国主要致密气分布区有超过5000口气井、5万千米以上二维地震资料控制,并且有137亿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化产量,可靠性较高。截至2011年底已累积探明的可采储量为1.8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累积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的1/3。
  据李润生介绍,中石油的专家团队通过对重点盆地成藏主控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叠合法预测有利含气范围,详细解剖已知重点致密气田资源评价关键参数,采用类比法预测我国致密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9万~13万亿立方米,中值11万亿立方米。其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准噶尔、松辽和东海等盆地,其中中西部地区占75%,具有支撑致密气快速发展的资源基础。
  李润生说,相对页岩气而言,我国致密气开发已初具规模。但整体上开采储量动用程度还很低,全面开采尚需要政策推动。以苏里格气田为例,该气田目前主要开发单井产量大于1万立方米/日的气井,动用储量仅占总储量比例的46%,大部分储量目前难以动用,由于技术和经济、政策等条件制约了致密气的开发规模。
  李润生认为,如果有更为有利的鼓励政策,切实解决气价偏低的问题,有效推动技术攻关,特别是突破以水平井分段压裂为代表的关键工程技术,充分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致密气的发展速度和生产规模应当走在非常规天然气的前列。
  制定路线
  采取“三步走”策略
  加快发展页岩气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难算出,仅仅依靠海相页岩气8万亿立方米的技术可采资源量,按照年产1000亿立方米(近1亿吨油当量)的目标就可以生产80年,足以支撑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大发展。再加上我国大面积分布的海陆过渡相和陆相地区的页岩,我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资源量和产量规模更加值得期待。总之,加快页岩气发展不仅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安全,而且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已是业界的一致共识。
  对于加快发展页岩气的路径,李润生对中国工程院和中石油的专家团队提出的我国页岩气开发要采取“三步走”的路线表示出了赞同。
  第一步,“十二五”期间,页岩气的产量不宜安排过高,甚至可以不设定具体的产量指标,重点推进试验区建设。
  第二步,“十三五”末,即2020年左右,各个试验区在技术突破前提下形成规模产能,总体产量达到200亿立方米左右。
  第三步,2020年后,页岩气进入大发展成熟阶段,2030年实现突破千亿立方米大关。
  李润生说,美国页岩气开发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所谓页岩气革命是一个科学探索和创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页岩气需要加快发展,更需要科学发展,务必把步子走扎实。
  李润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不仅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推动的力度,而且一起步就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一是建立页岩气试验区,给予试验区特殊优惠政策,引入经济技术实力最强的公司,包括外国公司,实现预定目标;二是对2020年以前企业在页岩气领域投入的勘探、关键设备、技术引进、开发与创新费用给予免税政策;三是大力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四是进一步加大对页岩气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支持和组织攻克页岩气规模开发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进一步落实我国页岩气资源与核心区分布,适时建立页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五是国家有关部门要统筹协调,同时强化矿权、环境、污水处理、气体排放等监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综合利用。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1-18/33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