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化肥产能过剩问题一直被视为行业痼疾。近期,据业内相关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正会同相关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商讨制定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产能过剩的具体方案。
一直以来,破解产能过剩究竟是依靠政策调控和还是市场调节,行业多有争论。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试图遏制产能扩张,但结果并不遂人意。
甲方市场调控是良药
市场调节才是未来化解产能过剩的良药,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化肥产业尚未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产能扩张的深层原因不是市场在起作用,而是行政力量在有意无意地推动。
一是从化肥产业投资上看,很多企业之所以明知行业已经高度过剩,仍然上马新项目,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和一些国有企业的GDP冲动。在这类投资上,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并非基于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产业前景的客观判断,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对增加地方产值和政绩的主观追求。
二是从行业外部环境上看,在很多地方,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比拼不是取决于产能的先进性,而是取决于企业背景和与政府的关系,这突出表现在国企和民企的差别待遇上。地方政府有意无意的保护,导致一部分不适应市场的产能没有及时退出。
三是从市场秩序监管上看,地方保护主义成了落后产能的保护伞,这在复混肥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地方保护主义破坏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得市场调节产能的作用无法发挥。
乙方政府调节很必要
从市场经济本身来看,某种程度上,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依靠市场自发调节产能必然会经历不足-平衡-过剩-平衡的循环过程,可以说,过剩是市场经济迈不出的怪圈。因此,在破解产能过剩问题上,政策调控是一种阶段性的必要补充。
从化肥产业的特殊性上看,化肥行业其实并不适宜完全的市场化,这是一个天生需要政策介入的行业。举例来说,作为支农产业,化肥具有季节性使用的特点,因此从产业布局上必须进行科学的统筹。而目前我们看到,由于化肥产业的上游资源多集中于西南、西北地区,在资源约束下,近些年化肥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到这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建厂,这种情况不仅会加剧产能过剩,而且会威胁到将来的产粮区化肥供应。
总之,化肥的一头连着弱质产业农业,因此化肥产业调控必须要有政策调控的介入,自发的市场调节不仅解决不了产能过剩,还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