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尿素冬春 形势严峻

网友投稿  2012-11-16  互联网

方勇

陈志浩

黄小兵

唐立永

赵连紫

毛国斌

主持人讲话

今年氮肥市场可以说在生产企业的意料之中,却在流通企业的意料之外。为什么这么说?上半年尿素价格猛涨让行业人士着实忙活了一把,生产的生产、找货的找货,一时间“市场不缺货,备肥不着急”成了神话。但6月份之后,尿素价格急转直下,让很多流通企业措手不及。

当前形势:

理性面对尿素市场过剩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经理毛国斌认为,今年尿素市场呈现出“三高一低”的情况。与去年相比,今年整个化肥行业开工率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即开工率高;新增产能也增加了一部分产量,晋煤旗下湖北、安徽、山东的氮肥企业生产比较正常,加上西南地区天然气供应充足,气头企业开足马力搞生产,整个行业产能、产量非常高,即产量高;今年3月底到6月,尿素价格一路走高,其他时间尿素价格也不低,全年平均售价每吨比去年高出100元左右,即价格高。

但是,与去年相比,2012年氮肥企业的效益却是降低的。行业开工率高、产量高、价格高的状态,最终带来的是企业效益低下,而且还大幅度下降。电费和煤炭价格上涨助推了氮肥刚性成本的上升。2012年煤炭价格同比上涨150元,人工费用也在上涨,种种因素造成尿素利润降低。尿素销售价格虽然高,但企业获得的利润却是降低的。晋煤集团旗下的氮肥企业今年的效益普遍都是下降的,这与前期成本助推关系密切。

今年以来,尿素市场需求量也在增加。拿三宁公司来说,今年碳酸氢铵销量下降幅度在30%~50%,这部分市场基本由尿素取代,增加了尿素的销量。同时,上半年国际价格比较高,带动了尿素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企业出口量较为可观。此外,工业板材对尿素的需求也在上升。种种利好因素促使大多数尿素企业的开工率都很高。6月份以后尿素价格下行趋势明显,主要与复合肥行业和工业用尿素需求减少直接相关。

华农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黄小兵表示,回顾十年来尿素经营的经验,要坦然面对尿素市场的涨跌:涨得快,跌得快;涨得慢,跌得慢;涨得高,跌得狠。“尿素经营,不用过多去预测市场,最后往往都会达到平衡。”因为这些都是长时间的供求平衡和阶段性、区域性的供求失衡造成,无论是短缺还是过剩年代,涨跌是预测不了的。

研究尿素市场,无论市场过剩还是短缺,我们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研究,将长期性的动态平衡和阶段性的供求失衡研究清楚,利用阶段性的失衡和区域性的失衡来打市场的差价,理性地、坦率地面对市场的涨跌。

从目前来看,今冬明春尿素市场仍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今年年底社会库存超过1500万吨,到明年4月份,总量会超过3500万吨。整个春季农用需求量1200万~1500万吨,加上工业需求量共2000万吨左右。从供求角度来讲,明年春季尿素市场是比较严峻的。

国际市场:

中国尿素竞争力被弱化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方勇表示,中海化学公司氮肥生产基地在海南和内蒙古,海南基地从建厂以来就保持着与国际市场的沟通,出口历史接近20年。纵观国际氮肥市场,2012年国际氮肥产能进一步扩张,达到2亿万吨,实际产量达到1.3亿万吨,较2011年增长5.3%。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际氮肥海运贸易量近几年来持续扩张,2012年估计会达到3700万吨,说明氮肥生产正在向能源基地靠拢,尤其以中东地区的扩张最为凶猛。

今年亚洲氮肥产能也在不断扩张,产量不断增加,总产能达到世界三分之二。中东地区尿素产量达到2000万吨,中国氮肥实际产量也较2011年增长10%,亚洲其他地区也有4.3%的增长。国际需求方面,印度、拉美、北美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尿素进口地区,特别近几年,拉美尿素进口持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进口量在760万吨,北美地区进口量也达720万吨,印度进口700万吨,对整个化肥的供需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出口方面,中国包括前苏联地区是尿素主要出口国,特别是近几年俄罗斯、乌克兰产能增长,尿素出口量也略有增长。2012年,中国预计出口尿素500万~550万吨。中国尿素供大于求,必定有一部分要流向国际市场。中国对尿素出口开设了窗口期,制定了相关关税政策,生产企业出口比较被动。淡季都在赌出口窗口期,国际进口商也在博弈,因此企业不能按照季节性、国际行情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出口。中国的出口关税政策对于平抑国内尿素价格是有益的,但从企业、国家长期稳固来看,政策还需探讨,值得商榷。

浙江农资集团副总经理陈志浩表示,预计中国今年化肥出口量在460万吨左右,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的尿素在成本上没有优势,由于关税政策,更削弱了中国尿素的全球竞争力。国际市场有需求,中国也有巨大的产能需要释放,按照现有的市场条件,中国还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但由于出口政策限制,中国尿素出口总量受到限制,竞争力随之被弱化。

当前的化肥出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内化肥价格的稳定;尿素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大量出口也不适合中国国情。但从如何让氮肥行业健康发展来看,确实需要调整当前的出口政策,改变中国氮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模式,让中国尿素在全球获得应该有的市场份额。除了出口政策需要调整以外,氮肥行业内部交流和协调也非常重要。

厂商矛盾:

不能再是一味博弈

浙江农资集团副总经理陈志浩认为,近几年整个农资行业,尤其是氮肥行业,有许多问题,无论是氮肥生产者还是流通者,总体感觉非常痛苦。去年尿素最低1900元(吨价,下同),今年涨到2500元,这样的异常波动,让流通行业做了一场噩梦,流通商几乎没有赚到钱。

中国尿素行业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行业内部矛盾造成的。当前,上游氮肥生产企业的集中度仍不够高,工厂各自为战。流通商需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去供应化肥,这是中国的特色,也是造成尿素价格暴涨暴跌、造成尿素需求有巨大弹性的因素之一。厂商抱着博弈的心态,尿素价格波动在所难免。

今年流通商几乎都在赔着钱经营尿素,但尿素厂家着实赚了一大把,厂商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值得行业内思考。生产和流通企业之间不能再是一种博弈的模式,而是要形成特定的游戏规则:工厂要挣钱,流通也要有一个合理的经营费用,这个行业才能有健康发展的保障。

华农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小兵表示,现在尿素经营模式表现得很特别,与厂家博弈,与市场博弈,成了整个氮肥行业经营的业态和常态。厂商之间虽然老是在谈价格,但厂商对价格涨跌的心态是不一致的。对厂家来说,涨得越高越好;而对于商家来讲,跌得越多越好。这种不正常的经营心态,造成厂商完全站在了对立面上。如何来化解这种干戈?厂商必须面对尿素市场多角度分析,从而达成一种平衡。更要有良好的心态,不以涨喜,不以跌悲。氮肥行业要想有序发展,需要厂家和商家责任以担当,合作以共赢。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方勇表示,中海化学在厂商共赢方面走到了前头,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渠道,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厂商合作关系,始终保持着与商家合作共赢的模式。中海化学对商家的态度是,好的时候,与商家一起分享;不好的时候,厂商携手共进。

四川美丰农资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立永表示,四川美丰公司用天然气作原料,天然气价格涨幅很大,企业成本压力大,并不像流通企业说的,上半年赚了一大把,而是利润较单薄。

产能过剩:

促进行业竞争与整合

四川美丰农资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立永说,当前尿素、合成氨严重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但行业仍在蓬勃扩产,新项目还在不断开工。从整个行业来看,氮肥产业集中度非常低,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有先进的,成本非常低的;有落后的,成本非常高的,而且成本高的比重还非常大。上半年尿素售价2500元的情况下,盈利率只有5.3%,仍有33%的氮肥企业在亏损。这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成本相当高,需要通过竞争与整合淘汰。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连紫认为,产能过剩,过去对企业来说是压力,是挑战,是威胁,但听多了,产能过剩反倒成了一个很正常的问题。在各个行业来说,过剩是迟早的问题。因为中国不缺资金和人力,更不缺老板,适当的产能过剩有利于行业技术进步。2000年之前,尿素售价已达到2000多元,当时煤炭价格在400元左右,现在煤炭平均价格在1500元左右,尿素市场售价仍是2000多元。短短的10年时间,氮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消耗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这与行业适当的过剩是有相关的。

赵连紫表示,面对氮肥行业过剩,企业应该从几方面着手。一是企业的生产消耗、技术进步是关键,实现把劣质煤变成化肥;二是煤的利用率比较低,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潜力巨大;三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如何将现在氮肥利用率从30%提升到50%及以上,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四是如何增加产品功能,让氮肥功能更完善,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企业创新:

营销和产品两条腿走路

四川美丰农资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立永认为,面对市场、成本压力,生产企业只能参与竞争。面对残酷的现实,美丰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创新:首先,提升自身产品质量,打造精品工程,争取在全国让美丰做到第一品牌,在产品质量上下大工夫;其次,丰富产品结构,除了尿素方面,美丰公司引进国外海德鲁先进技术,进入磷复肥产业,也建立了硝态氮生产系统;最后,在营销方面,进入复合肥领域后,在营销方面做了一些创新,比如与生产商、经营商相结合,采取整合营销的方式。

美丰公司与农业科技部门,相关的经销商、渠道商,相关金融部门,生产商四位一体,形成战略联盟。比如,为种植大户测土,并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厂家制定好配方,通过经销商进行推广。有些经销商资金有限,美丰公司还把金融整合进来,帮助经销商解决资金困难等问题,提供完整的整合营销方案。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经理毛国斌表示,单纯从尿素生产来讲,产品创新难度很大。尿素生产规模很大,做一些差异化的产品比较难。当前一些企业在做多肽尿素、多酶尿素,但推广进度仍很慢,市场普及率还很低。因为经销商在推广产品的时候,不是为了惠及农民,而是为了增加利润,卖价很高。尿素企业通过转型做复合肥,来消化尿素转型的产品,如包膜尿素、控释尿素也是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

本版报道

记者马彦平杜晓枫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11-16/33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