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页岩气开发:有些事不该被遗忘

网友投稿  2012-11-09  互联网

    10月25日,备受关注的国内页岩气探矿权第二轮招标如期开标。和外界的猜测一致,由于门槛降低,此轮投标的企业最终多达83家,其中甚至出现了房企的身影。20个区块,83家企业,僧多粥少的局面注定将上演一场激烈的厮杀。大型能源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纷纷跃跃欲试,仿佛谁中标了探矿权,谁就能赚大钱。
  出现这样的局面,无疑是受近年来在美国发生的“页岩气革命”的鼓舞。一时间,国家出台各种相关规划,各路投资者跃跃欲试,都想在页岩气开发上大赚一把。但就在一些媒介热炒页岩气之时,一些业内专家表示了他们的担忧――我国页岩气会否再次出现新能源领域的“大跃进”现象?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我们都能轻松应对吗?
  储量估值被放大
  衰减不该被忽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冯连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时下国内的页岩气热表示了几分担扰。他认为,美国页岩气能够取得成功绝非偶然,美国已有40多年页岩气研究及开采的时间,而我国起步时间不长,不可同日而语。“无论美国还是我国,页岩气的储量都被夸大了,页岩气并不像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丰富。主要原因是页岩气井不像油井,递减的速度非常快。”冯连勇说。
  研究表明,就美国而言,已探明的储量可开采时间不太可能维持之前所说的100年,有专家估计也就是25年左右。现在,地质学家已经对美国的页岩气储量进行了调整。今年1月,美国能源部将马塞卢斯页岩气的储量调低了近70%。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专家警告,页岩气的经济可采储量只能维持23年。今年2月,奥巴马政府还确信页岩气可供美国消费100年,但后来在美国石油论坛网站上发布的研究令奥巴马很是懊恼,美国正在开钻的页岩气井越来越少。有专家根据新资料和对经济可采性更严格的标准,重新估算美国页岩气资源量实为13.7万亿立方米,一下子减少了近一半。
  我国页岩气储量到底有多少也是众说纷纭。国土资源部今年3月1日发布《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称,经初步评价,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美国能源信息署则在2011年对33个国家页岩气资源量作出估算,其中美国为24万亿立方米,中国为36万亿立方米。于是这就产生了中国页岩气丰富、居世界首位的说法。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许多优质页岩气分布区地形十分复杂,或在南方中高山区、高原等地,或在埋藏很深、缺水和基础设施较差的西北地区,有的则处于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这些条件很难与美国页岩气主产区的中部相类比。
  业内专家介绍说,美国的页岩时代较新,多为距今0.7亿~4亿年的中生代至晚古生代,而中国相当部分的优质页岩时代较老,多为距今4亿~10亿年的早古生代至晚元古代。而较老的页岩,就会有更多机会散失页岩气,含气量降低。
  国土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表示,我国页岩气储量与常规天然气基本相当。我国常规天然气储量为52万亿立方米,可采量是32万亿立方米;但常规天然气开采率可达60%~70%,而页岩气可采率一般只有20%,甚至更低。对于这些,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开采难度大
  开发成本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院长陈勉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就开采难度而言,非常规气要难于常规气,页岩气的开发难度最大。
  陈勉告诉记者,由于我国页岩气储藏的地质结构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开采难度要远高于美国。因此,有些困难要提前想到,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一是我国页岩气普遍埋藏深;二是矿区的地面环境更为复杂。我国地壳构造较破碎复杂,页岩产生油气后经历多次改造破坏,使油气保存条件变差,散失的程度更大。“基于这两点,我们应该认识到,页岩好并不意味着页岩气含量就高。”陈勉同时指出,就地面环境而言,美国地广人稀,而我国人口稠密,开采也有难度。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于海峰也表示,我国页岩气储量、产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市)的四川盆地、渝东鄂西地区、黔湘地区、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总体来看,我国页岩气分布广泛,但地质条件复杂、类型多样,不能照搬国外经验。
  除了开采技术上的困难,开发成本高也是专家们要提醒投资者的一点。据了解,由于页岩气开发成本大大高于常规气,目前的气价支撑不了页岩气的开发。
  冯连勇介绍说,美国亨利中心今年8月交货的天然气期货价格仅为每百万英热单位2.9美元,相当于每立方米0.65元人民币。就我国而言,虽然我国天然气价格要高于美国,但我国页岩气成本也肯定要高于常规天然气,甚至会高于煤制天然气。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说,如果开采3000米深的页岩气井,在中国需要大约3亿元,在美国仅需要约2000万元。
  陈勉为此呼吁,我国的页岩气开发不能走美国的老路,要在技术上创新,一定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页岩气开发之路。比如,应加紧研究少水、甚至无水的压裂技术,以节约我国极为宝贵的淡水资源;再比如,在我国地面环境更为复杂的情况下,怎样尽量减少对地面井场面积的需求。“只有技术真正成熟了,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页岩气开发利用之路。”
  硬环境有制约
  软环境需改善

  页岩气的外部开采环境也不该被投资者忽视。据陈勉介绍,当前开采页岩气最重要的技术是采用大规模水力压裂,这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以美国开采页岩气为例,采用一次水力压裂需10万加仑(约378立方米)淡水。而我国已探明的页岩气主要分布在西南、新疆等地,这些地方恰恰又是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冯连勇还告诉记者,大规模开发页岩气,不仅水资源消耗过大,需量水而行,对环境也有较大影响。他介绍说,美国的数据显示,页岩气开发所采用的高压水力压裂技术,平均每口井耗水达2万立方米,是常规水力压裂井的50~100倍,而其中50%~70%的水在这些过程中会被消耗。对于缺水的地区来说,页岩气的开发会受到水资源的制约,如盲目开发,会是一个灾难。
  “同时,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会间接诱发产生二氧化碳,在开发运输及存储过程中存在甲烷泄漏的风险。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化学物质泄漏对空气、水等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口页岩气井在压裂过程中所使用的压裂液,除含有大量沙石外,还有多达20万升的酸液、杀菌剂、阻垢剂、润滑剂和表面活性剂等。部分回流到地表的压裂液经过处理之后部分又被注入到油气井当中,但也有部分废液在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城市污水厂并不能处理这些具有毒性和放射性的废液。”冯连勇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命令,坚持美国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安全和有责任的开发。命令要求组建一个包括国防部、内务部等在内的跨部门工作组,来协调部门间的政策行动,共享科学、环境、技术和经济信息,并在自然资源评估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长期规划。专家们认为,此举表明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页岩气开发存在的各种问题。
  除了硬环境的制约,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还认为,我国目前开发页岩气的软环境尚不完全具备,亟待改善。
  提到软环境,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政府的财政优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非常规油气,在其开采初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帮助其应对风险、克服初期投资大而获经济收益时间拖后的缺陷。美国非常规油气的成功开发也确实得益于此。
  但专家们认为,补贴并不是决定性的条件,中国煤层气发展中的曲折就是一个现实的案例。煤层气的重要性和可能起的作用在其开始阶段政府和业内就有了高度共识,强调采煤之前须先采气,给煤层气开发和发电予以补贴。但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仍不尽人意。
  据悉,美国非常规油气的发展主要依托其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有法律框架内充分的自主权去获得勘探开发区块,有可以满足油气公司需求的服务市场和各类服务公司,有公平准入、遍及全国的管网系统,更有与以上各项都有关系的活跃的金融市场和便利的融资条件。于是数千家公司可以从不同环节以不同方式去开拓发展,形成万马奔腾此伏彼起生机勃勃的局面。
  “软环境还在于政府相关部门高效率的服务和监管,使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后的页岩油气在强大金融支持下可以高速发展,使发展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损害。而这些软环境方面,我国似乎还准备不足。”冯连勇认为,如果“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几个不同类型的页岩油气区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并初步建立有经济效益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作为改革的试点也在油气上中下游市场经济的发展上获得突破、取得经验,那么我们就将在硬、软环境两方面为页岩油气和各类非常规油气今后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11-09/33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