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第四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会“泉城”盛大举行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8-03  互联网

第四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会场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金继运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白由路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赵秉强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

中国农科院产业中心主任张树清

山东省土肥总站站长高瑞杰

南京农大资环学院教授徐阳春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高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树文

华南农大新肥料中心教授廖宗文

泉林嘉有开发部部长周尚勤

文/图本报记者王军

火热的夏天,酷暑炎炎。7月27~29日,济南黄台大酒店大型报告厅500个座位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肥料生产与流通企业的代表500余人相聚这里,参加由《农资导报》与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新型肥料发展现状、产品创新、使用推广、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泉林嘉有公司总经理郭良进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内率先倡导并致力于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精制有机肥和多元化产品研制的肥料企业,承办本次会议不仅对肥料企业进行新型肥料创新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也对行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型肥料概念及现状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赵秉强博士在《关于中国新型肥料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的论文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现在市场上的新型肥料五花八门,起个新名就是新型肥料,有的产品仍然是传统肥料,根本没有任何技术与养分上的变化,纯粹是为卖产品而作秀。那么什么是新型肥料呢?所谓的新型肥料是指在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下其营养功能得到增强的肥料。当前,新型肥料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常规)肥料再加工,使其具有新的特性和功能;二是通过开发新资源,利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开发肥料新类型、新产品。目前新型肥料还没有完善的分类体系,按其新功能和新特性将新型肥料暂且划分为缓释肥料、增效肥料、功能性肥料、全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和商品化有机肥料等。

他强调,目前全国从事各类新型肥料生产的企业总计2000多家,占到全国肥料生产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新型肥料产业的资产规模约为500亿元,整个新型肥料产业总产出每年约为164亿元。然而,当前全国从事新型肥料开发的企业主要是小中型企业,占到90%以上;大型肥料企业只占8%左右。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与现代农业的建立,大型企业在新型肥料研制与推广中所占的比重会大幅度增加。

业界共谋新型肥料发展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金继运表示,一方面中国有效耕地在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是肥料消费仍呈上升趋势,单位面积肥料的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然而,每公斤养分所增产的粮食却不及世界的1/2,每年有超过50亿吨的有机废弃物不能很好利用,由此带来的环境与生态压力日益严重。依靠技术进步加强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低环境风险的重要途径。

中国农科院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树清表示,未来5~10年,新型肥料的研发将向高效、增值、功能、水肥一体化、生态环保化方向发展。

山东省土壤与肥料总站站长高瑞杰表示,近年来,山东省新型肥料呈高效化、缓效化、配方科学化、生态环保化、功能多元化、产品个性化发展趋势,肥料行业关注的重点已开始从关注“养分含量”转到关注“养分形态、配方比例、增效助剂”上,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专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针对全国蔬菜、果树、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高达5亿亩,但全国灌溉施肥应用面积仅3000万亩的现状,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认为,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前景广阔。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徐阳春认为,具有抗病、抗逆的新型有机肥料对提高农作物免疫能力具有显著功效。

周尚勤部长表示,泉林嘉有独创的土壤-秸秆-制浆-肥料-土壤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秸秆养分的土壤归还,从根本上解决了造纸污染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天然有机肥的原料问题,延长了作物秸秆利用的产业链条,使工业化的秸秆变“废”还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吉林省土肥站副站长王俭峰认为,测土配方施肥不但让粮食作物平均增产8.2%,而且减少了用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

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黎明表示,发展有机农业需要“大三元”肥。

中国农科院副研究员林治安认为,发展有机无机复合肥,优化养分高效利用,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郑州大学高工李菂萍认为,以非水溶性肥料实时进行灌溉施肥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华南农大新肥料资源研究中心教授廖宗文表示,通过活化处理,对钾长石的促释可提高钾长石中钾的利用率,有效缓解国内缺钾现状。

中国农大教授胡树文表示,作为缺水大国和农业生产大国,抗旱保水新型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广阔。

与会代表认为,本届学术研讨会规模宏大,参会人数空前,是前三届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人数最多的一次。30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技术含量高。会议对推动新型肥料技术创新与产品创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促进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研技术转化,推动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8-03/33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