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吴礼树独步微肥世界

网友投稿  2012-07-06  互联网

□本报记者马彦平

他是高等学府里的博士生导师,也是田间地头的农业专家,他一心想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农民,他希望能够报答养育他的劳苦大众,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有过迷茫与质疑,但是最后他成功了,他是谁?他就是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植物营养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理事、中国微肥之父吴礼树教授。

微肥之路平坦又坎坷

提到微量元素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引人注目,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心首次提出我国棉田土壤有效施硼的土壤和植物诊断指标,绘制了棉田有效硼含量分布图,硼肥施用区划图;80年代末期,发现酸性黄棕壤缺钼导致冬小麦越冬期黄化死苗,提出了冬小麦施用钼肥的4个有效条件、冬小麦缺钼的植物和土壤诊断指标及其合理施用钼肥技术。在理论研究上首次在国际上阐明了硼营养与植物激素的关系,在应用研究上开发出多种国内领先的微肥产品。中心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科,吴礼树教授是该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正是这个平台,为吴礼树教授荣获“中国硼肥第一人”、“中国微肥之父”的美誉创造了条件。

“大学里的职称晋升,按照我国目前的评价标准主要看的是文章和科研成果,留校的那一天起,我就把精力放在应用基础研究上,目标定位在以硼为代表的植物微量元素营养生理和土壤对微量元素吸附解吸机制上,不仅与微量元素及微肥结下不解之缘,也成为我破格、跳级晋升为教授的硬件元素,”吴礼树教授自豪地说。吴礼树教授1989年从意大利留学回国,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时隔三年后的1993年,再次破格荣升为教授。按照常规,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两个阶段至少要十年以上时间,而吴礼树教授仅仅用了六年时间,这在教授稀少、晋升难度极大的当时,吴礼树教授的连续破格让同行刮目相看。吴礼树告诉记者,目前他是华中农业大学“年轻”的“老”教授,从1993年晋升教授到现在已经有接近20年的教授工龄。正缘于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年青教授身份并具极强的组织能力,吴礼树教授历任过湖北省青年科协主席;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长;湖北省肥料专家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在资环学院做讲师、副教授、教授期间,吴礼树除了对以硼为代表的植物微量元素营养生理进行深入研究外,硼肥、锌肥、钼肥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也是他主要的研究方向。

1998年,有两件事情对吴礼树教授的触动很大。第一,这一年他去加拿大访问交流,加拿大受访教授对他一心做理论研究发表文章表示不解。他认为作为一个应用学科的教授应该做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应用研究。第二,这一年,国外企业的硼肥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形成垄断之势,业内人士曾发出这样的呼声:华中农大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号称微肥领域的带头兵,不能只做施肥理论研究,更应该去研发微肥产品。“这两件事情对我的触动非常大,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将方向转移到施肥方法及微肥产品的研发上来。”吴礼树教授说到这里不由舒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将研究方向转移到施肥方法与微肥产品研发的几年里,我曾经迷茫过,遇到过业内有些人的不解,很多人认为吴礼树教授在当时的植物营养界已很有名气,没必要再去另辟新途。但是让我顶住各种压力与不解,坚持不懈进行施肥及微肥研发领域研究的动力,除了两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外,更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应当做些与农业生产更加贴近,实实在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事情。”

微肥领域先行者

2000年左右,吴礼树教授带领的团队研发出了国内第一个全水溶、速溶硼肥,顺理成章地取得了第一个微肥领域的专利。吴礼树教授告诉记者,他所带领的团队研发了速溶性硼肥后,又相继研发出全新的螯合金属营养剂,如螯合铁、螯合锌、螯合镁,螯合锰及螯合钙等,用的全是自己筛选的新型螯合剂及全新的螯合工艺。与传统的EDTA螯合剂相比,该螯合剂分子量小,有效成分含量高,同时小分子量的螯合剂也容易被作物吸收。更重要的是采用了独一无二的新工艺:在固体下发生反应,这使螯合剂的成本得到极大的降低,真正做到是农民用得起的螯合植物营养剂。

据记者了解,新工艺下筛选的螯合剂,让吴礼树教授及研发团队取得了多项专利,螯合铁、螯合锌等新型微肥产品投放市场以来,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以硼研究入门,肥料研发最开始做的也是硼肥,业内人士曾开玩笑说我与硼打了一辈子交道,但我想说的是,今天再说我与硼肥打了一辈子交道有点片面了,因为好多年我已不单单做硼了,我的研究及研发范围涵盖了作物所需的每种微量元素。”吴礼树说。

提到中国微肥之父这个美誉,吴礼树略显谦虚,他告诉记者,只不过在中国做微肥研究他做的较早且一直坚持到现在。那么微肥蕴藏的奥秘是什么?讲授植物营养学课程20多年的吴礼树教授告诉记者,作物生长所需16种必需营养元素中,7种微量元素中的任何一种对作物完成整个生长周期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在植物营养学上称之为“不可替代律”和“最小养分律”。缺乏微量元素会引起作物产生各种缺素症状,比如棉花缺硼导致的“蕾而不花”,玉米缺锌引起的“白苗病”等。如果微量元素缺乏得不到补充,施再多的氮、磷、钾肥都是没有用的。微量元素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吴礼树教授表示,正是由于作物对微量元素需求量少,好多农民没能掌握识别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症状,对微肥施用不太重视,耽搁了作物的正常生长,致使其减产甚至绝收。

农民教授心系农业

一个是象牙塔里高高在上的教授,而另一个是行走在田间地头与农民零距离的农业专家,在吴礼树教授这位热爱农业、心系农民、出身农家的教授身上实现了完美结合。在植物营养学理论研究领域享有鼎鼎大名的他,毅然决定修正自己的研究方向,改做施肥及新型肥料研发工作,面对许多人的不解,吴礼树教授以这样的理由回应着:“上学的时候,是老百姓把我养大,是纳税人的钱供我完成学业,我要将我的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老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认为,教会农民如何施肥,认识并重视微肥施用,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增产、增收比单纯做理论研究更有意义。”

吴礼树教授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农民打电话咨询问题,他的手机号码多年没换,原因就是太多的农民知道他的号码,多数时候他并不知道对方是谁。“为农民服务,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凭的就是一颗服务农业的心。”说到这里,吴礼树教授爽朗地笑了起来。据记者了解,湖南电台、湖北电台、安徽电台及荆州电视台等媒体经常邀请吴礼树教授做农技知识普及与服务类节目,一边做节目,一边回答农民朋友在热线中咨询的问题。“为了节省时间,有些媒体由邀请我去现场做节目到后来改为电话连线做节目,农民从我这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也由此得到了很多快乐。”吴礼树教授说。

有些人认为,吴礼树教授已经是行业内知名教授了,所带领团队研发了很多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的产品,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且还有很多待产品化的成果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他应该将业余时间更多用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每当这个时候吴礼树教授的回答总是:“我没有时间去爱好,有很多为农业及农民服务的事情等着我去做”。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除了学校的一些事情外,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研发推广与服务农民身上,其中行走在田间地头与农民零距离接触已成为他生活中习以为常、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每次到了田间地头,只要农民看到吴教授来了都会被团团包围,争先恐后地踊跃咨询。比如棉苗初期如何施好微肥?如何使秋桃又大又实?油菜叶片紫红色缺什么?吴教授,您所讲的微量元素肥料有哪些等等各种问题。吴礼树教授每次都非常耐心地逐字逐句给村民做通俗易懂的解释。“拿湖北地区来说,通过我的讲课与问题解答,当前大部分农民已经认识到微肥在农作物生长中的必需性,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合理施用微肥了,这是我非常值得欣慰的。”吴礼树教授自豪地说。

大同世界创造不同

就在前不久召开的首届中国高端新型肥料蓝海论坛上,吴礼树教授“类营养物质及其复合制剂与新型功能肥料”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士的浓厚兴趣,纷纷表达出想进一步合作的愿望。吴礼树教授告诉记者,类营养物质的概念是他首创的,目前在新型肥料界研究类营养物质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其利用类营养物质研发的独创产品如抗寒剂、农药药害缓解剂、农药残留消除剂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正是这些独创性让企业格外感兴趣。吴礼树教授认为,要想在新型肥料这个领域做大做强,做一些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产品很重要,要有独家性,要差异化。

拿他这么多年来产品研发与推广方面的成功经验看,微肥产品要想取得更大突破,在产品性状与功能上有创新非常重要。吴礼树教授表示,当今肥料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型肥料发展同质化严重,概念炒作屡见不鲜,这也是部分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顽疾。功能性新型肥料产品将会是未来肥料发展的一个方向,但一个产品最好只解决一两个方面的问题,万能产品基本什么都不能解决,也不存在这样的产品。“在大同的世界里创造大不同”是吴礼树教授经常拿来激励自己的一句话,并被他做成牌匾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望与大家共勉之。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7-06/33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