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产品告别低价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5-11  互联网

城市农贸市场的白菜价高,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田间收获白菜的农户

□本报记者龚洁核心提示:

从去年的“蒜你狠”、“姜你军”,到今年的“向钱葱”、“樱谋诡计”,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牵动着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进入5月,部分农产品价格甚至创出近年来新高,形成了“一棵白菜顶一斤半猪肉”的怪现状。而在近期举行的中国第六届期货分析师大会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运行监控处处长蔡萍则表示,目前的农产品价格总体来说还是不高。这是否意味着农产品将告别低价时代?

这几天,北京市民王先生去菜场买菜,明显觉得菜价又贵了不少,大白菜已卖到了每公斤4元。与之前能随心所欲买几样一家人都爱吃的时鲜蔬菜相比,最近他逛菜场不得不精打细算一番了。有相同经历的还有身在福州的张女士,近期她发现超市的西红柿、木耳菜零售价每公斤11.96元,莴笋叶9.96元,菠菜7.96元。在一些农贸市场和街边蔬菜小卖部,空心菜每公斤普遍上涨至10元左右。这样的价格着实让消费者感到了“压力”,难道农产品价格还不够高吗?

“高成本时代”来袭

“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生产资料的价格都上涨了。”黑龙江省肇东种粮大户单玉恒对记者说。

春耕以来,化肥市场整体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尤其是尿素价格已接近每吨2600元的大关。尿素在整个氮肥中占到60%,在化肥中占到1/3。如果尿素价格在2400元以上,农民将难以承受这样的高价。而事实是,尿素的价格基本上已超过农民接受的极限。甘肃省一位农户李大姐给记者算了笔账:当地一亩地需要15公斤左右的尿素和40公斤左右的磷肥,今年尿素价格每袋(50公斤)上涨至13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一袋的价格高了30元左右,相当于一亩地每次施肥尿素的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元左右。今年主要农资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比如地膜13800元/吨,同比上涨3.6%;农用-20号柴油9520元/吨,同比上涨13.7%;玉米种子平均13元/斤,同比上涨8.3%。对于单玉恒来说,柴油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300多亩水田每年都要租拖拉机平整耕地,而今年的柴油价格,让他感觉有点“涨得太快”。据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分析,柴油价格上涨10%,将影响农业生产物资和服务总成本上涨3%至4%。

有相同困惑的还有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贺村农民王红卫。王红卫家种了4亩地,养3头母猪,维持着典型的小农式生产经营,精耕细作下来每年收入约有2万元,这是四口之家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可以种小麦、玉米各一季,扣除肥料、种子、浇水等成本后收入为750元/亩,加上种粮直补等各种惠农补贴共计93.8元/亩,最后收入在840元/亩左右。但这样的收入状况维持起来变得越来越难。“这两年农资价格上涨太快,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补贴带给农民的好处。”王红卫随口举了几个例子,柴油价格现在是7.84元/升,5年前5元/升;电价上涨,每亩地浇地费用要高出10元;目前玉米种子约60元/袋,3年前只有35元/袋……

近期,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属于成本推动性的。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仍然比较大,涨幅可能进一步扩大,估计上涨幅度较上年将达到13%左右。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钢认为,粮食生产中间消耗投入快速增加,2011年不包括人工费用和土 地成本的每亩粮食中间消耗是323.33元,比2010年增长13%。他指出,粮食中间消耗投入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二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三是农民工工资上涨所带来的人工成本的间接影响。“中间消耗”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燃料等物质消耗,和修理费、运输费、外雇排灌费、机械作业费等服务消耗。其中,化肥和机械作业消耗费用增加较多是粮食中间消耗增加的主要因素,对总消耗增加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1.5%和27.7%。

因此,不论是化肥、柴油还是服务价格的上涨,都成为了压在成本收益“天平”上成本一侧的“砝码”。虽然当前通胀形势有所缓解,但在农业生产“高成本时代”成本推动下的物价上涨压力仍然不小。实际上,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以及农民生活消费价格形成了轮番涨价的循环。

而在此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曾表示,“农业生产正在进入高成本阶段。”

高了还是低了?

目前的农产品价格,到底是高还是不高。农产品价格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城市消费者,价格涨的时候,对于消费者来说会影响消费者的生活;价格低的话,影响农民的增收。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运行监控处处长蔡萍向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以2000年为基数,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到今年3月份,农业部监测是203.3,环比上涨了2.2,同比上涨了10%,菜篮子价格指数3月份环比上涨20%。或许上述的这一组数据略显抽象,为此,蔡萍特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北京的出租司机多来自京郊,在1997~1998年的时候,都没有人愿意种地,那个时候的玉米价格就是七毛五,去年玉米价格北京卖到九毛五,这么多年了,玉米价格才涨了两毛钱,而工人工资涨了多少,七十年代到现在,那个时候工资一百多块钱,现在北京起码涨到三千块钱,这个实在不合理,农产品价格到底高还是不高,显而易见。

事实上,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农产品的波动幅度比国际市场小,因为国内有最低价,还有临时收储政策,还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蔡萍告诉记者,农产品在多数人的概念里仍属于低价位产品,过去的发展模式是以工业带动农业,有专家曾测算改革开放之前,工业对农业的掠夺大概有六千亿到八千亿元,现在农产品应该是时候结束它的廉价时代了,回归到它的价格跟价值逐渐相吻合的水平上来。尤其是现在农产品的成本,我们算了2003年开始,粮食总成本以10%的速度在递增,而农产品价格,不论是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还有粮食市场价格,它的涨幅都没有农产品成本价格上涨得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大概小麦是五到六,稻谷可能七到八点多,但是整个都是没有成本上涨得快。此外,蔡萍认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再加上土地资源耕地有限及稀缺,农产品价格告别低价时代,进入上升通道也属合情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大家都逐渐开始关心CPI的涨跌,而CPI每一次的涨跌又与主要农产品价格的起伏紧密相连。但是业内人士指出,粮食价格上涨1%,才推动CPI上涨0.3%,而反过来非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产品的影响可能更大,通常在2%到3%左右,因此将通胀压力、物价上涨的矛头仅仅指向蔬菜、肉价等食品类价格,有失公允。

针对蔡萍的这一观点,不少网友也表示赞成。一位网友就表示,目前许多农产品的涨价风潮往往只是昙花一观,很多都还含有资本炒作的因素。尽管它们价格很高,农民真正能挣到的钱并不多。相反,出现频率更多的是肉贱伤农、果贱伤农、菜贱伤农,有多少人能理解农民心中的苦?我们现在本身就处于一个“涨”的时代,工资在涨,房价在涨,电费、水费、油价也在涨,农药、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没有理由不涨,这必将导致农民的劳动成本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菜价适当上涨,完全是正常的。

信息共享平台成关键

游资炒作被不少人视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万能理由”。然而,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并不认同。

甘肃省兰州市农产品产销协会秘书长邓有明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产量偏小、减产、产地集中、耐储存、需求刚性、国家不宜调控等农产品可以在短时间内用来游资炒作,而像最近上涨较快的白菜,产地分散、产量较大、且替代性较强,并不适合游资炒作。邓有明认为,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除少数品种确实因灾减产外,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场上流动性过于充裕,造成部分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价格普涨。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不少农民对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均有着较高心理预期,并存在不同程度惜售心理。

俗话说“农业稳、天下安”。不可否认,每次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巨大的异动后,相关部门都会及时采取一些措施,促使价格合理回归。虽然这些措施也确实发挥了一定效果,但是,很多措施只是起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作用,并未解决上述农产品暴涨暴跌的根源问题。

对此一些专家提出,要摆脱农产品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就必须建立全国性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电视节目等向农户发布,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实现市场需求量与农产品供给量的动态平衡。这是解决农产品价格怪圈的关键之所在。与此同时,如何通过推广平价菜店、农超对接等方式,大力减少中间环节,尽量实现“菜园子”与“菜篮子”的无缝对接,也是有关部门必须尽快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有专家提议,除了建立共享信息的平台之外,组建针对某一品种作物的合作社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通过合作社的平台,做到对农产品种植的及时预警,同时也能通过量变在市场销路方面取得一定的话语权。

据农业部相关部门人士透露,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监测预警工作上取得初步成效,我国所有重要农产品品种都已纳入预警范围。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也正大力推动“农超对接”。但是,在推进规模化养殖、加强农产品的监测和预警、以及减少中间环节等方面,有关部门的步伐能够迈得更大、迈得更快一些。因为,面对成本日益增加的种植成本以及市场忽高忽低的价格,夹在中间的农民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5-11/32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