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发现南方潜力

网友投稿  2012-05-04  互联网

我国每1立方米水平均产出1.2公斤粮食,按每年南运北粮1400万吨计算,相当于南运120亿立方米水,几乎耗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部新增调水量,或总调水量的70%。对此,在4月25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索丽生呼吁,要大力发掘南方产粮潜力。

索丽生: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历史上形成南粮北运格局。上世纪80年代后,情况转变为北粮南运,上世纪末,每年南运粮食1400万吨,目前仍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南方工业化、城镇化较早,占用大量耕地;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一些地方轻视农业、撂荒农田。

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北方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大大超过南方。1998年,南方有效灌溉面积3.6亿亩,比1980年增加1700万亩,其中东南沿海减少了900万亩,而同期北方有效灌溉面积猛增到4.06亿亩,增加9600万亩。北方播种面积扩大,产量提升,最终导致供需格局产生变化。但这种产需格局的急剧变化与我国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不相符,布局并不合理,有很多不利影响。比如加剧北方水资源短缺,从长远来看,降低粮食生产安全度和可持续性。北方很多地方种粮都是超采地下水,引发地下水位“漏斗”、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

为遏制这种局面扩大,建议政府层面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发掘南方粮食生产的潜能。南方的复种指数高,同一块耕地一年可种两至三次,并且南方自然条件好,产量比较高,有能力做到产需基本平衡。具体来说,应该根据水土资源条件,加大南方农田水利建设力度,还应该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实施销区向粮食主产区足额补偿。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5-04/32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