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难点突破规格已定基地亮相

网友投稿  2012-03-23  互联网

□本报记者王洋高云

在一幅中国钾盐资源分布图上,一些难溶性钾资源点上的虚线正被描实。这是中国钾肥版图上最难描的一笔,致力于此的科研人员已耗去了数十年。3月17日,中国钾盐(肥)行业分会组织召开“中国难溶性钾资源制肥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它成了难溶性钾资源开发的一个里程碑。

多项技术殊途同归

多年来制约难溶性钾资源用于农业的瓶颈就是技术问题。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王孝峰指出,中国水溶性钾资源的蕴藏量很小,但是由于难溶性钾产品很多都因为其技术的可靠性、经济的可行性和环保问题导致最后没能形成产业化。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刘建明研究员指出,目前业内掌握的半湿静态水热工艺生产多元素矿物肥料/微孔土壤调理剂、共融技术制备熔融磷钾肥等技术殊途同归。这些技术能够将难溶性钾资源中包括钾在内的矿物质元素整体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优质肥料。

多含量产品蓄势待发

如果从K2O的含量来判断难溶性钾资源的划分,由此资源开发出的钾肥产品含钾量各有千秋。中科院中试的产品K2O含量超过了6%。而山西紫光钾业有限公司副总张永中告诉记者,利用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选型核心设备利用紫金山霞石正长岩生产的肥料中K2O超过了25%。安徽华岳矿物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效钊表示,企业正在研发的技术能够生产出K2O含量达到30%以上的高品质钾肥。

作为从矿物中提取的钾肥,难溶性钾资源制肥目前的高中低三个品种定位已经能够保证作物在不同阶段对于钾的需求。行业专家指出,该肥种将可能首先获得土壤调理剂的肥料登记证。但是,随着大家对钾矿资源的认识和该肥种不同含量的推出,未来对接农业各层面的需要都将不是难题。

产业化步骤承前启后

由于科技研发和企业发展定位的不同,目前行业内五家代表性企业的产业化过程处于不同阶段。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建明指出,该单位研发的生产工艺已经完全成熟,早在2008年就制定了企业生产标准,并完成了相关的审批备案程序。等待肥料登记证的同时,已完成河北宣化产能2万吨/年、北京怀柔产能10万吨/年、河南桐柏产能10万吨/年三个试产基地的布局。而华南理工大学的石林教授有意识地延缓产业化过程。“我们的产品虽然已经通过专家鉴定和中试。但是未来想直接以肥料这个定位推向市场。”而其他几家企业则还有多多少少的环节没有打通。但是正如安徽华岳董事长李炜说的,我们几家都将加速产业化过程,让农民早日用上这种肥料。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3-23/32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