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十二五“规划中,煤制气成为化工行业重点开发技术,但目前的政策导向却透露出:政府并不支持大规模商业化煤制天然气,仅希望能够掌握煤制天然气的关键技术。业内人士分析,煤制气会像煤制油一样,政府可能扶植一两家大型煤制天然气企业作尝试性的运营。近三年国内大约有30个煤制天然气项目有据可查,如中海油、中电投、大唐国际、神华集团、庆华集团等都有动作。项目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和山西等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地区。虽然企业热度不低,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项目有4个:大唐克旗、大唐阜新、内蒙古汇能、新疆华能准东项目。而规划建设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几十个,规模近1000亿立方米,需要5000亿元的投资额。然而,包括神华鄂尔多斯、庆华伊犁、中电投与新汶伊犁项目等都未到审批阶段。
国家能源局2010年已完成煤制天然气发展布局规划。在“十二五”期间,煤制天然气项目将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三西(山西、陕西、蒙西)、新疆、蒙东和云贵地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指出,煤制天然气在世界上应用是很稀少的,真正在国际上投入产业化运营的只有美国一家,并且至今为止也只有这一家。技术上完全可以行得通,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在2009年11月25日《中国学者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倡议书》签字仪式上表示:“不论是煤制油还是煤制天然气,都不符合中国走‘低碳经济’的方向,煤制天然气总归是将一种原本可以直接燃烧利用的能源经过多次转化,变成另一种能源形式燃烧利用,耗费成本很难称其为高效,而且煤制天然气的过程本身就是有污染的,也很难称其清洁。”
2010年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称,煤制天然气产业要合理布局,在国家出台明确的产业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气及配套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核准。
据悉,《“十二五”煤化工示范项目技术规范(送审稿)》已通过工信部审核并上报国务院,预计年内发布实施。《规范》对煤化工示范项目建设要求进一步从严从细,重点对纳入“十二五”示范的煤制合成氨、煤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煤经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低品质煤提质等六大领域示范项目的能源转化效率、综合能耗、吨产品新鲜水用量加以规定。上述项目对应的能源转化率最低应分别达到42%、42%、52%、35%、25%和75%;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不得超过1.5吨(标准煤,下同)/吨合成氨、4吨/吨油品、2.3吨/千立方米、5.7吨/吨烯烃、2.4吨/吨乙二醇;新鲜水耗不得超过6吨/吨合成氨、11吨/吨油品、6.9吨/千立方米、22吨/吨烯烃、9.6吨/吨乙二醇和0.15吨/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