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走,包地去

零零社区网友  2011-12-23  互联网

农户拿到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

包地农户在田间收获白菜

□本报记者吴俊生

核心提示 在政策扶持和城市化浪潮推动下,土地流转、规模农业已经悄然兴起。新型农业正成为各路资本捕捉的“猎物”,目前应是低成本介入的机遇期。

闫芳原是河南确山县的一位农资经销商,但从今年起,她又多了一重身份———农场主。秋种时,她一口气包了91亩土地种植小麦。在确山这个豫南农业大县,闫芳的选择算不上超前,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勇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不大不小的转身背后,她不经意间踩上的是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时代鼓点。

“到农村去”

勇气源于同行的启迪。在一次化肥企业组织的经销商会议上,闫芳结识了一位来自许昌的农资经销商,他承包了600亩土地。匆匆的交谈让她眼前一亮。“我也是做农资的,我有农校教育背景,懂农业技术,懂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我也能包地。”短暂的思考之后,闫芳便作出了决定。

从经营农资到包地种植,闫芳的选择代表了越来越多的农资人的事业扩张路径。安徽宿州光彩城红四方农资销售中心吴刚认为,相比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规模化种植对农资质量和农业技术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农资经销商在这方面显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事实上,在风声渐起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上,各路大军早已纷至沓来。正如一项调查所称,现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除农户外,工商企业、个体老板、城镇居民等都纷纷下乡租地、包地开发农业。

如果说确山的土地流转还不过是星星点点的话,同样在河南,距离确山只有2个多小时车程的西华县,包地大户则已是屡见不鲜。他们少则包上几百亩,多则上千亩。不仅如此,很多种地能手还组团跨省包地,足迹已遍布天津、河北、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市。

对很多投资者而言,农业已然成了市场经济下最后一块有待开发的淘金之地。2011年,资本大鳄的介入,让零零散散犹如星星之火的土地流转仿佛一夜间有了燎原之势。

公开的报道显示,中国最大的房产公司之一大连万达集团,在北京圈地6000亩建设了一个庞大的有机农业基地,民生银行投资了一个3000亩的生态园,用于建设高尔夫、养殖和种果树,联想、京东等科技企业也将目光转向农业……

各路人马的进入正在让土地流转市场急速升温。据最新的统计,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已达2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3%。而2009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是1.5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2%。两年不到,这个比例上升了4个以上的百分点。

他们看中了什么?

没有人怀疑,在当下的中国,农业种植仍然是价值洼地。问题是,无论是个体承包户还是涉足农业的资本大鳄,逐利是天然的动机,那么,他们究竟是看中了什么?

答案在集约化种植带来的规模效益。很多人将农业效益低下的原因归结为农产品价格的人为扭曲和国家的低粮价战略。有学者认为,种粮效益低下的深层根由并不在于粮价偏低,而在于小农生产不可能带来大效益,而小农生产的根源又在于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太少。据统计,中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超过1.4亩,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依靠这点微薄的土地要想实现致富的梦想不可谓不难。

对一家一户的农民而言,无论怎样精耕细作,一亩地玉米纯收入也只在300元左右,几亩地的收入也不过区区数千元。但一旦土地集中以后进行规模种植,效益就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种粮大户刘飞去年承包了416土地,以亩收入200来元计算,纯利应在10万元左右。确山县的闫芳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91亩地,每亩500元租金,人工费7000多元,种子5000多元,化肥10000多元,如果明年正常收获,总产可到10万斤,以每斤1.02元的价格计算,一季能赚3万多元。

相较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由于价格和产出率的因素,效益将更为显著。据媒体的报道,在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很多外地农户前来种植韭菜,除去每亩高达1700元的租金和化肥、人工等成本,亩均收入还能达到5000元。

除了规模扩大后的效益激增,现代农业科技在挖掘单产潜力上也正在发挥威力。从根本上讲,扩大种植效益无非是两种途径: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产出。中盐安徽红四方营销公司经理李高分析,一方面,大型农业大型机械的使用将大大缓解农业人力成本的上涨压力;另一方面,农作物品种改良技术在提高产量方面的贡献也正愈发引人瞩目。这两点共同决定了农业比较效益仍然蕴藏较大的增长空间,规模化种植前景可期。

规模化农业的曙光

想包地首先得有地可包,规模农业的前提是土地的自由流转。而从当前看,从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个维度,土地流转都具备了加速推进的条件。

从中央到地方,决策层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激励力度正在加大。为提高粮食产量,在很多地方政府出台的文件中,我们都不难找到类似的表述:积极有序地推进耕地流转,引导和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种粮大户集中或组织代耕,实现规模生产。与此相应,配套的政策扶持也加大了力度。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在福建武平县,为推进土地流转示范片的建设,当地规定凡连片300亩以上、被市里确定为市级示范片的,除按规定享受市级补助每百亩5000元以外,并同时列入县级示范片享受相应补助;对7个重点乡(镇)连片规模100亩以上、周年流转种植(含早季、晚季和冬种)的县级示范片,经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亩补助200元;其余连片规模100亩以上、周年流转种植的县级示范片,经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亩补助100元……

除了政府的强力推动,基层农户也具备了自发的流转意愿。安徽宿州光彩城红四方农资销售中心吴刚介绍,土地流转正迎来一些利好因素。一是农村人均土地少,近些年来,由于农民就业途径的拓宽,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呈增高趋势,耕地的保障性在降低;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大都既不愿也不会种地,农村劳动力断层现象正日益凸显。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土地抛荒即为明证,这些都为土地集中提供了物质基础。

与此相应的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加快。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全国城镇化率要提高到51.5%,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未来五年中国需要转移4500万农业劳动力。

显然,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也就是土地流转和集中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包地从事规模种植,目前正是低成本介入的机遇期,规模农业正迎来黎明前的曙光。

风险

2011年蔬菜价格的跳水和滞销正在让众多包地户经受阵痛。马铃薯埋在地里不敢刨出来,因为刨出来不仅无处可售,还搭进去人工钱;大白菜2分钱一斤,居然无人问津。生姜、大蒜、棉花……众多的农产品都深陷价格泥潭。

在规模化种植诱人的经济效益背后,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在这其中,以经济作物的价格波动最大。一项调查称,目前农村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流转土地“非粮化”较普遍,相对于比较效益较低的传统粮食种植,发展效益农业更具诱惑力和竞争力。

与经济作物相比,粮食作物的种植效益确实偏低,但在国家农业政策的保护下,粮食作物价格的稳定性又是其他品种无法比拟的。刘飞今年又承包了514亩土地,仍然选择了种植大田作物小麦。他的考虑是:种地虽然累一些,但粮食作物效益比较稳定。

除了市场的因素,资金的问题也困扰了很多包地大户。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和各种惠农补贴的增加,农地的价值也在上升,租金跟着水涨船高。以每亩地租金600元、承包200亩计算,通常要先预付10万余元的租金,加上种子、化肥、灌溉、农药以及机械收割等费用,每亩大约还需投入六七百元,几项加起来需要二十多万元。对普通的包地户而言,资金的压力显而易见。

农业是特殊的产业,有人用“人努力、天帮忙”来形容这个产业的羸弱。在这一背景下,对包地农民的信贷和财政扶持尤为重要。有专家建言,为推动土地流转,应当综合运用直接补贴、贴息贷款、担保等手段,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的财政性投入力度。

相关链接:

农村土地流转准确的说法应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土地流转必须遵循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且不得改变土地用途,这就意味着农村流转的土地只能进行农业生产,发展种植业。

从土地流转的方式来看,实践中出现了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包括反租倒包)等形式。目前,各地的土地流转情况不尽相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传统的流转方式如转包、出租等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土地流转频繁的地区,则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流转方式,如土地入股、土地信托等,并且这些形式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有些地区甚至已成为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2亿亩。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12-23/32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