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警惕小宗农药原料炒作

网友投稿  2011-08-09  互联网

□汪建沃

近年来,小宗农产品“恶意炒作”事件,给种植户和消费者带来一场场“灾难”。 如今“恶意炒作”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近期在云南除虫菊遭“恶炒”,便是很好的例证。

据报道,去年除虫菊的价格也就在每千克12元左右,今年一下子涨到每千克20多元,几乎翻番。除虫菊又名白花除虫菊,菊蒿属(anacetum)数种植物的统称;芳香头状花序研磨成粉末,可构成杀虫剂的活性成分,称为除虫菊精或除虫菊素。它的主要用途是做农药、蚊香等杀虫剂。由于它们对害虫有比较强的杀伤力,而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又几乎是没有什么危害,因此使得原产于西亚的除虫菊成为人类最早发现并广泛应用的杀虫植物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集约化栽培的杀虫植物。由于量少极易“炒作”,于是游资便将恶炒的目标“盯上”了它,导致了目前制药企业由于价高“望菊兴叹”。

某些农作物虽是小宗品种,但每年的需求却是“刚性的”。一旦被游资“恶意炒作”,价格疯狂上涨,会形成强烈的示范效应和放大效应,带来大规模的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扬。 “艺人” “炒作”的目的是想通过“知名度”,形成“明星效应”而获得“最大利益”;“商人”“炒作”是想“控制市场”,形成“垄断市场”而获得“最大利益”。最后谁为“炒作者”来“埋单”? 最终损害的是谁的利益?消费者被动接受涨价的现实,价格剧烈波动对目前我国分散的小农户极为不利,这种“被操纵”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只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应切实加强对“游资”的监控,对“恶意炒作”进行打击。第一是在市场涨价预期不断强化的情况下,政府有责任监管“商人”的行为,以防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对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第二是政府应该发动群众进行举报,特别是对那些联合性、上规模、集团化的 “炒作者”,通过群众举报可及时有效地掌握情况。第三,政府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教育。如发现农民“有货不卖”,应及时向其分析后果并加以引导。第四是要完善价格信息系统,掌握生产量、交易量、生产成本、流通环节加价、政府储备、资金流向、库存变动等具体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查明,及时上报,坚决预防和制止“游资”投机炒作。第五是消费者要提高警惕,积极抵制“恶意炒作”行为,不要当“炒作者”的“炮灰”,不要为“恶意炒作”行为“推波助澜”。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08-09/32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