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王”喜看《农资导报》
本报记者翟怡婷杜晓枫
2011年6月15日,记者在山东菏泽市采访时,正赶上菏泽市2011年度小麦高产创建暨“曹州叶霸杯”粮王大赛表彰大会。来自菏泽市的八个县和两个区的“粮王”们汇聚一堂,一比高下。有农业专家告诉记者,所谓“粮王”大赛,赛的是产量,比的却是知识,谁懂的农技知识多,谁就能在比赛中占优。确实,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施肥打药、田间管理密切相关,这些都离不开农技知识。记者与“粮王”们聊了起来,他们有的请牡丹区的农业专家指导,有的说爱看《农技知识》,还有的说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的信息是从《农资导报》上获取的。听得出,《农资导报》还是挺受这些“粮王”追捧的。
据悉,菏泽全市有1800余户农民报名,初测筛选出48户,来自曹县邵庄镇陈楼村的唐玉泉,以小麦单产1563.8斤夺得“粮王”称号,并获得奖金1万元。唐玉泉的哥哥唐玉亮以小麦单产1510.6斤获得了一等奖。
唐玉泉此次夺冠已是第二次。在去年第一届“粮王”大赛上,他以小麦单产1451.6斤的成绩获得“粮王”称号,此次夺冠的成绩比去年高出112.2斤,已接近菏泽市平均产量近两倍。记者了解到,除了优质种子、农药、化肥,及时浇水灌溉,农技人员的积极指导,还离不了一样———就是农家肥。唐玉泉家养了20多头猪,以前他都把猪粪卖了,现在留给自己用,这也使得他的小麦持续高产。牡丹区何楼镇苏浅村的种粮户苏传刚,以亩产1429斤的成绩获得三等奖。他告诉记者,他是冲着“粮王”来的,去年参加比赛同样拿了三等奖。今年虽然自己家小麦产量提高了,可还是比“粮王”差了100多斤。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少浇了一次“越冬水”。
当地小麦一般浇两次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灌返青水,晚灌拔节水”。今年冬末春初发生干旱,在市政府尤其是农业部门的指导和组织下,全市的小麦浇灌及时而有力,同时加强了对种粮户的农技指导,使干旱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些地区小麦反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