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假为何这般难?

网友投稿  2011-05-31  互联网

眼下用药旺季即将到来,各地农药经销商也正忙于向基层铺货,满眼望去正所谓如火如荼,而此时也恰是各类假冒伪劣农药“抢占”商机的好时机。虽然各地相关执法部门每年都会采取一系列打假行动,然而面对小、散、乱的基层农药市场,往往打假行动前脚刚走,假药后脚卷土重来。近日,笔者有幸参与基层农药打假,不禁也感叹基层打假为何这般难?

农药作为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对生产者而言,技术含量高、研发过程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对于销售者和使用者来说,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才能将这样一种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用好。

然而,许多时候由于农户本身欠缺相应的农药知识,在购买农药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经销商推销什么,他们就购买什么。这就造成了在基层市场上,哪一种农药给的返利高,经销商就有倾向性地推销该种品牌,这之中不乏部分质量不过关的农药滥竽充数其中。在高额利润面前,某些经销商对于假冒伪劣自然也就“选择性失明”了。无疑,这为假药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除了市场对假药的“需求”之外,假药的供货方更是渠道多样,源头难溯。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农药造假方式五花八门,有纯粹仿冒其他品牌的,有添加隐性成分的,也有根本没有任何有效成分的。假药的多样化为打假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往往查了这个,又忽略了那个。另一方面,近年来不法分子造假的手段也日渐高明,现在市场没有任何有效成分的假药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充斥在市场上的假药通常包装精美、取的名称与那些销得很火的农药略有相似、实际用药也具有一定效果,这就极易导致经销商和农户麻痹大意。此外,随着物流业和互联网的日渐发达,也助推了假药在各地横行的局面。据介绍,不少假药的大范围流通现在正是依靠互联网和四通八达的物流来实现,但真正要查找这些假药的源头,又谈何容易?

此外,一些执法部门的多头管理以及基层的保护主义盛行也为农药打假设置了重重障碍,导致打假“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源头真正杜绝。经常出现打假风声过后,造假者立马死灰复燃的局面。

说到底还是中国农药行业整体大而不强,生产企业具备核心知识产权的少,大部分企业尚处于仿制阶段。而下游的经销商和农户,对农药的辨别和应用知识也是少之又少,假药横行于市也就不足为奇。 (龚洁)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05-31/32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