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经济市场中,产品销售越来越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参与者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凡是有商品需求的地方,就可以嗅到竞争的味道。中国的战神孙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目前,中国种业面临着由散变聚、由弱图强的命题。认真地学习思考洋种子的“中国战争”策略,才能找到中国种业的发展道路。
最近十年,是中国种业突飞猛进发展的时期。全国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生产能力由本世纪初的50亿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80亿公斤,商品种子供应率由40%提高到60%,其中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全部实现了精选加工、包装和标牌销售。
中国种子市场价值从2001年的2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00多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由2001年的10多家发展到2010年的90多家,总销售额达150亿元。前10强种子企业的经营额由2001年的1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0亿元。
当前国内重要的农作物,中国本土品种在杂交水稻、抗虫棉、小麦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受到国外品种或者低价产品挤压的,主要包括杂交玉米、果蔬花卉、甜菜、向日葵、大豆等,但各个作物受到冲击的形式各不相同。
以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种子数据为例,中国进口油籽种子1.65万吨,价值7671万美元,进口均价每吨4639美元,其中77.1%自美国进口。进口蔬菜、瓜果、花卉种子种苗1.89万吨,价值2721万美元,进口均价每吨1440美元,其中进口量的62.5%来源于荷兰、美国。进口谷物种子147吨,价值213万美元,来源地是德国、印度和阿根廷。。
【三十六计】
借刀杀人
洋种子一成合资生产玉米种子
玉米的特殊性还在于其杂种优势,这一特点也被国际种业巨头利用得淋漓尽致。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杂种第一代,从第二代开始杂种优势就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必须购买种子公司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子,农民第二年的自留种不再具有一代种子高产、优质等特性。这个特点为种子商业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最新资料显示,当前洋种子占据了国内玉米市场9%的份额。而洋种子在中国的重要推广手段是与中国企业合资建厂。
新世纪前后,世界种业公司大规模兼并重组,规模较大的有杜邦-先锋、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KWS、正大集团等。他们拥有自己的育种队伍、种质资源和资本运作经验,进入中国后致力于培育玉米品种,有些玉米品种已经有了较大的面积。
———杜邦先锋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种子公司,1997年设立了杜邦先锋北京办事处,1998年建立铁岭先锋公司,并在辽宁铁岭和河南新乡设研发中心,分别研发春播、夏播玉米品种,针对中国市场进行育种和测试。2002年他们与登海种业成立合资公司,2006年又与敦煌种业成立合资公司。该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是自主完成的,两家合资公司只是在生产和商业销售上合作,不涉及育种研发和技术转让。该公司的产品,2010年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达到3000万亩。
———正大种业集团系列品种
热销全国十多个省区,“正大619”等品种约占广西玉米面积的1/2~1/3,“正大12”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以及黄淮海地区,“正大128”、“正大615”分布在云南、新疆、黑龙江等省区。
———孟山都公司与中种集团合资成立中种迪卡玉米种子公司,迪卡系列品种对促进广西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抗逆性。
———先正达公司与三北种业
2007年联姻成立合资公司,育成并审定了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特性的先正达系列玉米品种。此外,KWS公司培育的德美亚号玉米、利马格兰公司培育的“利合16”进入黑龙江北部地区。
【三十六计】
无中生有
果蔬种子丧失高端市场
中国蔬菜、水果、花卉品种与国外差距很大,尤其是蔬菜种子市场主要由国外种子唱主角。最新资料显示,当前洋种子占据了大部分高端蔬菜、花卉种子市场份额。这部分市场需求就是被洋果蔬品种从无到有地培育出来的。
瑞士先正达,法国利马格兰,以色列海泽拉、纽内姆、安莎,荷兰瑞克斯旺、美国圣尼斯等国际蔬菜种业巨头,已经控制了中国高端蔬菜和花卉种子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到所有蔬菜作物。国内主要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出口型蔬菜生产基地,国内种子品种处在全军覆没的境地。
据业内人士介绍,山东寿光等蔬菜生产基地,出口型蔬菜公司对于种子有严格要求,一般是指定了品种甚至提供种子。因此这些基地充其量只是代加工厂。洋种子在抗病、产量、口味等方面具有优势,高价挡不住农民选购的热情。目前华南地区基本还是国产种子的天下,但先正达、圣尼斯等外资企业在广东的销售额逐年增加,部分品种如青花菜、高价值菠菜的市场几乎全被外资企业垄断。
江苏省农委园艺站推广研究员曹光亮分析,在设施农业没有发展之前,中国主要种植露地蔬菜。设施农业起步后,露地蔬菜品种不适应设施蔬菜生长的环境,这方面对进口种子的需求量特别大。
寿光国家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副主任许美荣介绍,在长茄子、红番茄、菠菜、五彩椒、无刺小黄瓜、小西红柿等领域,几乎完全由外国公司垄断。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张水明介绍,草坪种子市场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产品,目前国内也有一些草种基地,但受进口种子的冲击比较严重。
【三十六计】
乘虚而入
95%进口甜菜种子江山尽失
国内甜菜种业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研究薄弱,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甜菜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不到位,在种质资源的改良、创新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二是生物工程、分子育种技术的整体研究水平落后,与世界同类先进技术相比相差甚远。正因为上述原因,洋种子大举进入中国,国内市场被完全占领。
当前世界甜菜育种及种子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的KWS、先正达、安地三大公司,三大公司培育及销售的甜菜种子占世界市场的80%,代表了世界甜菜种子培育及生产水平。
从十多年前,三大公司积极进入中国。最新资料显示,当前国内甜菜种子市场95%的份额已经被外资企业占领。
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是国内甜菜三大主产区。据资料,2011年三省份计划种植面积分别为70万亩、110万亩和130万亩。国内甜菜种植总面积在400万亩左右。
由于国内一直以来重视粮食生产,甜菜这种小规模的经济作物,由于长期处在“多商户、小规模、少网络、低效益”的状况,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首先被外资公司“吃掉”。
【三十六计】
趁火打劫
进口65%国产向日葵在努力
中国向日葵播种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低于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印度。品种供应以国外进口、自育和农家品种三大类为主。国内的主要是自育和农家品种,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而进口品种以美葵为主,下游炒货企业也都青睐美葵。2010年,每斤美葵种子已经从原来的50元涨到200多元,即便如此,农户还是咬紧牙继续用美葵种子。
最新农业部门资料显示,当前向日葵种子市场65%的份额被外资企业占领。
早期主要以嗑食为主,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大力发展油料,引进派列多维克油葵,油葵面积逐步扩大。根据中国坚果炒货协会的统计,自2002年以来,以美国葵花籽(简称美葵)为主的杂交葵花籽,以其产量高、外形美观而受到国内葵农的青睐,不到十年时间迅速替代了国产葵花籽常规品种,到2010年已经占食葵总种植面积的60%。
据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安玉麟介绍,北方有大量的盐碱地,向日葵是耐盐作物,特别是种植油用向日葵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途径,因此,国内向日葵种植以北方十个省区为主,2010年十个省区面积达1500万亩,其中,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新疆占到全国面积的七八成,2010年总产量近200万吨。
安玉麟表示,从现在生产上使用的品种来看,食用向日葵以常规品种为主,油用向日葵基本都是杂交种。近年来国内开展了新品种示范,国内新育成的杂交种产量绝大部分能够达到进口品种的水平。而且国内品种比国外品种粒大、皮薄,出口市场前景较好,加上技术改进创新的空间比其他油料作物更大,发展升级的可能性也大。
【三十六计】
声东击西
进口量小大豆种子是国产天下
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口种用大豆0.12吨,金额1147美元,进口平均价格每吨9558美元。从进口数量可以看出,进口大豆种子不可能影响中国的大豆种植局面。但由于国外低价高油转基因大豆商品大批进入中国,导致中国大豆种植业受到冲击。
专家对此也甚为担忧,国产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左右,并预计未来五年大豆进口量将继续增加,预计年均增幅在5%~10%左右。
根据今年5月11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美国农业部预计2010/2011年度中国将进口5800万吨大豆,其中45%来自美国,占美国4192万吨大豆出口量的64.52%。
东北是国内大豆主产区,2010年主产区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继续减弱。
【三十六计】
关门捉贼美棉种
被挤出中国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7275万亩。从品种上来说,现在国内棉花基本都是自有品种,谈不上受洋种子冲击。
根据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和公益性行业科研棉花专项组的调查,2010年中国使用棉花品种569个,其中,153个常规棉占棉花播种面积的61.5%,236个杂交种占播种面积的16.9%,153个转基因抗虫Bt棉占播种面积的33.8%。而美国孟山都3个品种的市场份额仅占国内Bt棉播种面积的0.8%。
国产Bt棉的成功研发,中国反击美棉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这一仗是全国上中下游科研力量密切合作的结果。
1992年,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特大暴发。棉农高频次、高浓度施用杀虫剂,每年防治棉铃虫20余次。1996年11月,孟山都与河北种子站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河北冀岱棉公司,将第一代保铃抗虫棉带到中国市场。两年后,孟山都在安徽成立第二家合资企业———安徽安岱棉公司。1997年美国抗虫棉进入,1998年抗虫棉95%的市场份额被垄断。
国内抗虫棉的研究源自国家“863”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在科技部的统一领导下,抗虫棉研究项目被列为重大关键技术项目。中国科学家仅用5年,不到国外公司一半的时间,获得了抗虫效果显著并有生产应用潜力的转基因棉花株系。1997年国产抗虫棉仅占7%,2008年国产抗虫棉已占93%以上。而且拥有Bt-Cry1A基因产权的创世纪公司与印度一家企业合作,于2006年联合开发了多个杂交抗虫棉品种,并获准在印度3个棉花产区商业化种植。
专家认为,中国大豆只有从源头上引进先进的品种、技术、经营和管理理念,才能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专题写作 记者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