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两会”代表委员的种业观点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3-18  互联网

□本版报道 张四代 原小瑛 龚洁

河南农科院小麦中心主任许为钢

种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

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展壮大农作物种业,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提出要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这些内容对中国种业的发展将带来哪些机遇?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种业环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许为钢。

《农资导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均对发展壮大种业提出了发展要求和目标,这将给中国种业带来哪些机遇?

许为钢:种业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的发展,在资金、项目、人才培养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今年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为今后10年种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育种来说,中国正在由传统的经验育种向现代精确育种转型。20年前的育种工作还是表观的经验式手工育种,有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叫“一双眼睛、一双手,一把尺子、一杆秤”。而当今世界育种已进入了一种借助大量现代技术手段、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仿生设施的现代精确育种时代。“十二五”国家的这些发展目标将为中国品种创新、育种装备提升以及企业壮大方面带来了机遇和希望。

《农资导报》:当前中国在品种创新上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完成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这个目标,关键要解决哪些问题?

许为钢:从品种创新方面讲,我国的育种技术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大量的分子生物技术、仿生态环境技术都基本成熟,在技术创新上应该说,在某些领域已与世界同步。但是在应用这些技术创新品种的过程中与国际上还相差很大。主要体现在育种技术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缺乏技术装备,如粮食主产区大多数农作物都缺少应用平台,这种平台的缺失是因为资金的不足。因此,要完成2020年的目标,国家亟须对从事品种选育的育种队伍进行装备技术的提升,让他们跑得更快。另外,还要在“十二五”国家规划的粮食主产功能区建成一批满足规模化标准的育种平台,将现有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黄大昉

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是我国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亟待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无论是在科研还是舆论领域,对转基因技术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针对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提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转基因作物新品种产业化。

《农资导报》:目前,转基因技术受质疑的呼声较大,您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推广有什么想法?

黄大昉:首先转基因有几个基本事实,我们必须要了解。第一,我们国家是一定要推广转基因作物的。根据中国粮食安全的形势、需求,我们必须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要保障粮食安全就需要利用新技术,而转基因是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转基因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证明它对提高产量、环境保护、增加农民收益的效果都非常明显,所以我认为作出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决策是正确的。从安全性角度看,应该说历经超过15年的研究和积累证明,只要严格地进行安全性评价、安全性管理就不会出问题。到现在为止,全世界每年几亿人口都在吃转基因食品,每年上亿公顷都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确实没有发现真正有科学根据证明转基因作物有害;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它的发展会有一个过程,可能会有我们目前的知识和技术还没有想到的问题出现,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加强研究,加强管理,通过研究来发现、预防和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不能担心风险而不去发展,也不能因为发展了而忘记安全,总之要全面客观地对待转基因技术。

《农资导报》:我们目前的农业生产能力始终在1万亿斤左右的水平,而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15亿,粮食供应面临很大压力,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是不是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一个必经过程?

黄大昉:推进转基因技术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战略选择。我们不仅仅是要看到现在,更要看到今后。因为现在转基因技术还在发展的早期,它的潜力非常大。举个例子,上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刚刚兴起,谁也没有想到信息技术会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同样,转基因技术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可以预期今后随着我们管理不断地加强,研究不断地深入,转基因技术会更加安全,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好处。

《农资导报》: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如何?

黄大昉:去年公布了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结果,我们花了11年时间做这个安全性评价,应该说是非常慎重、严格的。紧接着就是品种审定,今后要走向应用,还必须过这一道关。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在4.5亿亩,可以说转基因水稻今后的推广面积还是很大的。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03-18/323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