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资小店代代传

网友投稿  2010-12-28  互联网

□实习记者高云

江苏省邳州赵敦镇有一家小门脸叫苏农连锁店。老店主原是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农技知识丰富,人缘又好,方圆三四十里的农民都来这里买肥,小店十几年来生意越做越好。可就在去年厄运降临,一切都变了。

2009年晚秋,老店主一场大病离开了人世,留下小店无人打理。店主的女儿李琳是一名工具厂的钳工,她丈夫是一名中学教师,两人都对农资经营一窍不通。然而小店是父亲唯一的牵挂,她实在不忍心看着父亲一生的心血付诸东流。三十三岁的李琳考虑再三,下定决心辞去工作,从头学起,支撑小店。

“刚开始经营的时候,说实话,有点怕,心里慌。”她说,“我看见人进到店里就紧张,生怕让人家买错了农药,回去把苗打死就麻烦了。”农药虽然不像医药能直接要人的性命,可是用错药毁了庄稼,那就是要农民的命!所以,李琳丝毫不敢放松,碰到拿不准的情况就打电话问当地植保站,平时一有时间就翻看《农资导报》和其他农资杂志学习化肥和农药知识。当看到《农资导报》推出了《农药政策农药知识手册》,她第一时间发短信咨询手册的内容,最关心的就是“门外汉”能不能看懂。

一年下来,李琳最大的感受就是累!丈夫常住学校教书,只能偶尔帮帮她。一个女人从零开始经营农资,有说不完的困难。比如送货,以前都是老店主亲自送,现在李琳只能找亲戚朋友帮忙送货,自然多了些支出。李琳说自己不会寻找新客户,现在经营都是靠父亲的路子。父亲不在了,有些客户自然而然地流失了,而李琳觉得自己不能像农技站出身的父亲一样给买农资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客户减少是肯定的。今年小店化肥销售量是200多吨,农药销售额是4万元。比起父亲在时,四五百吨的化肥年销售量、五六万元的农药销售额,下降了不少。

即便小店经营状况下降,李琳自己也感到很疲惫,但她决心把小店一直撑下去。她现在就想着多学点化肥、农药知识,参加培训班,争取让父亲留下来的小店早日恢复往日的兴隆。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12-28/322575.html